大學生創新創業認知情況調查研究分析——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為例
作者:陳 丹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生態環境工程學院 陜西楊凌
發布時間:2018-09-06 11:38: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文章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為樣本,在調查了解大學生創新創業認知的基礎上,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提出對策與建議,以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健康發展。
【關鍵詞】創新創業 認知 調查分析 對策與建議
研究目的、意義及過程
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和有效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1],但大學生畢業后創新創業所占比例較小,且成功率較低。資料及相關研究表明,當代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意識被認為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障礙之一[2],這就要求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要有更深更全面的認識。
研究方法與過程
在對有關文獻進行梳理之后,設計出調查問卷。本次調查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學生的創新創業態度及意愿為出發點,從受調查者自身的創新創業意識、創業前景、創業領域選擇、創業出發點、創業態度、經歷以及對創新創業的訴求等27個問題展開。最終網上提交問卷1166份,有效問卷1166份,有效率達100%。
研究選擇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生態環境工程分院園林規劃設計專業的學生作為問卷測試對象,于2017年10月25日進行了前期調查,之后對問卷進行了局部修改,并最終定稿。2017年10月31至11月8日間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西校區4個學院共22個專業的在校生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進行調研。
結果分析
1.樣本分析
(1)男女比例
有效問卷中男生544人,占比46.7%,女生622人,占比53.3%。
(2)年級比例
學生覆蓋大一、大二、大三在校生,大一206人,占17.7%;大二310人,占26.6%;大三650人,占55.7%。在樣本分析中大三學生所占比例較高,因為大一、大二學生處于對大學生活的適應階段,基礎課相對較多,大三學生基本以專業課為主,學生通過在校期間參加的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具備了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對自己未來的工作、生活也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和設計,創新創業的熱情比較高。
2.大學生創新創業認知現狀分析
問題1:您是否對創新創業有所了解?
調查顯示,66.72%的學生對創新創業了解一點兒;14.15%的同學了解;18.01%的同學不了解;1.12%的同學沒聽說過。證明大部分學生對創業比較關注,有所了解,同時對創新創業也較為感興趣,學生也可通過自主創業,將自己的興趣點與專業相結合,從自己的興趣點出發,做感興趣的、愿意做的和自己覺得值得做的事情,去實現人生目標。
問題2:如果學校發起創新創業活動,您是否會響應?
調查顯示,60.63%的學生會積極響應學院開展的創新創業課外實踐活動;34.22%的學生會積極參與;5.15%的學生不感興趣。大部分學生還是希望學院能結合當前的社會需求和環境,及時提供當前市場形勢以及熱點問題,多開展創新創業活動[4],加強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使學生通過參加創新創業活動,進而了解創業的過程。
問題3:您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最大的障礙是什么?
調查顯示,主要障礙包括:資金的缺乏、自身知識的缺乏、創業過程中的風險和壓力、創業方向不明確、沒有下定決心的勇氣等。因此,必須重新對現階段學院大學生教育考核標準進行衡量,尤其是實踐教學應有相應的措施和改革,切實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問題4:您認為創新型人才具備哪些素質尤為重要?
調查顯示,認為應具備獨到思維方式的占32.68%;團隊精神占20.75%;良好的品德修養與責任感占18.52%;勤奮占9.55%;探索精神占8.51%;交流能力占5.23%;高科技素養占2.06%;其他占2.7%。具有獨到的思維方式、團隊精神以及良好的品德修養與責任感比較重要。同時,在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
問題5:您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
調查顯示,61.23%的學生比較認同大學生創業;20.75%的學生積極支持;16.3%的學生積極參與;反對的學生占1.72%。大學生年輕,善于學習,思維活躍,敢于創新,沒有思維禁區,容易接受新事物,有自信,有激情,精力旺盛。因此,學院應著重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使其能夠通過創業創造財富、成就事業、履行自己的社會使命,在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同時,使大學生收獲實現感、滿足感、自由感、獨立感。
問題6:您希望學校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哪些支持呢?
調查顯示,有39.11%的學生希望在創新創業方面有專家進行指導;28.22%的學生希望有專業的創業教育體系;19.64%的學生希望有較好的硬性設施;9.78%的學生希望能夠提供較好的場地;其他占3.25%。目前,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較薄弱,沒有專業團隊,任課教師缺乏創新創業實踐經驗,幾乎沒有參加過相關的培訓及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任課教師多為學生思想工作者和專業課教師,從而導致課堂教學設計缺乏實踐性,課堂教學理論性過強,教學形式不夠豐富,涉獵面窄,實踐性薄弱,容易給學生造成畢業后盲目創業的沖動,故學院應不斷加強和提高創新創業教師的素質與水平。
問題7:您怎樣看待大學生創新創業?
調查顯示,51.97%的學生表示支持,創業對社會有積極的影響;36.45%的學生認為創業風險大,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不容易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大學生普遍缺少社會經驗和職業經歷,尤其缺乏人際關系和商業網絡平臺,缺乏可行的創業項目,故對大學生而言創業風險較大。
問題8:您的創業動機是什么?
調查顯示,實現個人理想和自我價值的占44%;賺錢占30.7%;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占19.8%;就業困難占2.92%;其他占2.49%。由此可見,大學生自身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欲望不是很強烈,而是希望能夠通過創新創業實現自我價值、社會地位和相對的自由。大多數學生的創新創業計劃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忽視了最初的策劃和基礎的調研工作。
對策與建議
1.優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優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1)將大一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和創業課程結合起來進行講授,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較明確的目標,以增加學生的創業動力。(2)加強實踐環節,使學生真正了解和觸及創新創業的各個程序,使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緊密結合,進一步開展教學工作。(3)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實地考察內容,開設虛擬創業課程,讓學生可以嘗試創業,通過創業教育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創業的渴望與熱情。(4)學院可以成立專門的創新創業辦公室,及時掌握社會經濟信息,深入了解和解讀政府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通過校內孵化基地幫助學生進行創業。(5)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學院在當前“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趨勢下,緊跟社會發展,設置合理的教學標準,進一步建立完善創業實踐基地,使學校與企業之間進行良性互動。引導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踐考察,積累經驗。邀請成功的創業者作報告,以及優秀的企業工作者進入校園進行引導和指導,將豐富的、優秀的社會資源引進來,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機制[3]。
2.希望政府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
地方及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應積極鼓勵并給予相關政策的扶持,鼓勵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同時,可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給優秀創業者提供適當獎勵,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多的物質和精神支持。
3.鼓勵大學生勇于創業
在校大學生在創業問題上整體表現為創業氛圍不濃厚,創業意識不強、創業觀念不成熟、創業不堅定、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導致了他們對創新創業持觀望和猶豫心態。首先,教師應鼓勵大學生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積極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激發自身的自主性和開創性,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其次,大學生要盡快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自主創業意識,獲取更多的就業信息和機會[2]。
4.提高大學生自身的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
當代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的主體,首先要努力提高和培養自身的專業技能,保持開放的心態和不斷進取的態度,結合學校、政府和社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支持來實踐自己的創新創業計劃。創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學生應以飽滿的熱情迎接美好的明天[4]。
參考文獻:
[1]王玲:《大學生創業意識現狀調查研究》,《黑龍江教育》2017年第3期,第69-71頁。
[2]潘文慶、楊麗:《大學生創業意識影響因素研究綜述》,《高教探索》2014年第5期,第173-177頁。
[3]邱珺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意識研究》,《“決策論壇——創新思維與領導決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第19-20頁。
[4]張翠英、任莉等:《大學生創新創業生態環境調查研究》,《管理觀察》2017年第18期,第109-1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