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團隊輔導在培養大學新生人際交往能力中的作用
作者:張巧利 渭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渭南
發布時間:2018-09-06 11:35:5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團體輔導可以增強大學新生的心理素質,并針對當前大學新生人際交往問題,應用相關知識,設計科學、有效的團體輔導方案,讓大學新生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本文通過對大學新生人際交往團隊輔導的調查研究,得出實驗數據,并對調查結果分析發現,有效發揮團隊輔導作用,可以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飽滿,可以有效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團隊輔導 大學新生 人際交往
團隊輔導一詞是由Group counseling翻譯而來,其中Group翻譯成團體、集體或者是群體,counseling翻譯成咨詢與輔導等。團體輔導是以團體為平臺,開展的一項心理輔導模式,借助團體成員之間的人際交互作用,通過共同活動加深彼此之間的交往、互動,讓成員通過相關心理活動的互動,認知自我,嘗試改變人際交往行為,掌握新的人際交往方法,優化人際關系,有效解決大學新生校園生活問題[1]。因此,在大學新生人際交往中引入團體輔導模式,有利于促進大學新生成長,讓其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調查研究分析
1.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隨機抽取36名大學新生,男生21人,女生15人。將36名新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18人,其中實驗組男生11人,女生7人;對照組男生10人,女生8人。實驗組學生開展3周團體輔導活動,對照組不參與團體輔導活動。
2.研究方法
借助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量表對抽查學生進行測評,量表維度主要分為交談、人際、待人接物、異性交往四個方面。
3.研究過程
從交談、人際、待人接物、異性交往四個維度,對實驗組、對照組學生進行測試,結果見表1。
分析表1可知,團隊輔導前實驗組、對照組學生人際交往情況基本相差無異。
針對實驗組學生,組織實施團隊輔導活動,營造良好氛圍。團隊輔導活動結束之后,向實驗組學生下發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量表進行后測,結果見表2。
分析表2可知,實驗組團體成員通過三周團體輔導教育后,在待人接物、異性交往方面與團體輔導前有著明顯差異,尤其是交談、交際方面,差異顯著。由此表明,團體輔導對提高大學新生人際交往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團體輔導對大學新生人際交往的積極作用
1.利于大學新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團體輔導時,理論基礎知識深入講解,設計特定情境模擬演練,讓大學新生學會如何與他人構建良好人際關系,懂得與他人交往[2]。有的新生參與團體輔導活動后,自信心增強了,能主動與他人溝通、交流,懂得如何妥善處理人際關系。還有一些新生,在活動結束之后,性格變得更加活潑、開朗,與同學相處也不再感到困擾,生活越來越充實了,得到了同學的贊許。
2.利于加強大學新生的交談能力
人與人交談時,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這也是最基本的。如果交往時,雙方比較陌生,起初會感到緊張,不敢說話,甚至不太想與對方交流,但此種情況并不會持續過久,通過一段時間的交流與接觸,慢慢就學會主動與對方交流,這一切都是自然的,這就說明健談能力明顯提高,交際困擾也會徹底消除[3]。團體輔導活動中,大學新生與同學交往時更加積極,主動與對方交談,不再感覺害羞,甚至更愿意與對方交談。而隨著交談能力的日益提高,建立友情更加自如。大學新生擁有良好的交談能力,可為學習與生活提供幫助,營造出良好的交談氛圍,還可廣交朋友,互幫互助,促進成長。
3.利于加強大學新生人際交往能力
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主要體現在真誠、熱情、善良,參與社交活動、團隊活動時不再感覺困擾[4]。有的新生參與團體輔導訓練之后,面對教師、同學不再感到緊張,更愿意發表自己的想法,愿意與他人溝通、交流,也不擔心因自己形象不好而丟人。經過團體輔導,漸漸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嘗試表現自己,交談時更加自如、從容。
4.利于加強大學新生待人接物能力
有的新生由于待人接物缺乏技巧,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常常會無意中傷害他人,從而直接影響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甚至讓他人感覺沒有禮貌,不尊重他人,使雙方之間漸行漸遠。當下,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很多事情都沒有獨立解決過,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用日常與父母交流的方式交朋友,經常會讓同學難以接受,影響良好友誼的建立。而團體輔導能夠使大學新生認知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從小事做起,慢慢學會如何與他人交際,從而加強待人接物的能力。
5.利于加強大學新生與異性交往能力
大學新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不懂得怎樣恰當把握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分寸,常常陷入緊張、困擾之境。與異性交往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怎樣合理處理異性同學間的正常關系。大學新生要以公正的態度,自然與異性同學交往。交往時要學習在同性朋友中難以獲取的東西,加深對異性的了解,使自己的個性更加突出[5]。如果能受到同學的歡迎,那么不管是同性朋友,或者是異性朋友,相信許多人都希望能與你交朋友,欣賞你。實際上,一些大學新生見到女生就會害羞、臉紅,不敢說話,而團體輔導活動可以讓這些學生變得更加自信,面對異性同學時能夠放松、自然,不再感到緊張、害羞,懂得如何表達自己,能大方得體地與異性相處。團體輔導活動中,大學新生通過與異性同學的溝通與交流,能從多方面了解異性同學,學會從異性角度分析問題,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感,這樣在與異性交往時,就更加自信與自然,從而建立良好的異性交往關系。
結 語
團體輔導作為一種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效率高,極具感染力,且影響深遠,可幫助大學新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指導大學新生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團體輔導的發展與推廣,能讓許多同學共同參與輔導,借助多樣化的活動與分享討論,講解心理知識,向學生傳授積極理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團體輔導模式合理融合,有效提高了大學新生人際交往能力。隨著中國心理學的研究與發展,大學新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關注度日益升溫,而團體輔導模式也將日益完善與創新,從而推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祎:《新媒體時代團體輔導在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中的作用研究——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班級團體輔導活動為個案》,《亞太教育》2015年第36期,第249-250頁。
[2]韓力爭、賀張真:《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團體輔導對貧困大學生心理成長的促進作用——以南京財經大學為例》,《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第102-107頁。
[3]黨珊珊:《高職院校發展性團體心理輔導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年第32卷第2期,第156-157、159頁。
[4]李靜嫻、武慧多、楊健:《大學新生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效果探究——以嶺南師范學院大學新生為例》,《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年第8期,第146、98頁。
[5]蔡珍珍、金銘、楊盼盼、趙阿勐:《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輔導對大學生情緒管理的干預效果研究》,《中國醫學創新》2014年第11卷第9期,第103-10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