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BIM技術的高職建設工程管理教學研究
作者:趙 迪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發布時間:2018-09-06 10:16:1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文章通過BIM技術與建設工程管理內容的融通性,結合當前基于BIM技術的建設工程管理專業教學實踐,分析了高職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教學開展的過程及實現路徑,為培養更多的建設行業BIM應用人才提供了具體實現方案。
【關鍵詞】高職 建設工程管理 BIM教學形式 對策
BIM技術與建設工程管理內容的融通性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目前建設工程行業中應用較為普遍的信息模型之一,BIM技術則為這一信息化模型在項目設計、建造、運營管理及優化等方面提供了工具。實踐表明,自BIM技術提出至今,其在建設行業的應用表現出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隨著我國對BIM應用的增多,政府對BIM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并提高了推廣力度,尤其是提高了建設行業BIM技術應用的關注度,增加了對建設行業BIM應用人才的需求。為適應這種發展形式,各高職院校應抓住機遇,認清當前BIM應用的發展形勢,實現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教學改革,加強BIM應用人才的培養。
基于BIM技術的建設工程管理專業教學實踐
近年來,隨著BIM技術研究和應用的深入,國內各高職院校紛紛嘗試進行BIM技術教學,并開展了各種相關課題研究。但較之于國外先進國家,我國的BIM教學發展較慢,開設BIM相關課程的高職院校較少,目前開設BIM技術課程的院校還主要以“985”“211”類高校為主。如,清華大學與廣聯達公司共同成立的BIM研究中心,并在計算機應用課程中設置了BIM課程。
目前,我國BIM教學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首先,當前高職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教學容易使學生過于關注軟件使用,或只重視BIM在某個工程階段的應用,而忽視BIM技術在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性;其次,BIM教學與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的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跨課程實訓平臺建設存在障礙,導致BIM強大的數據共享與專業協同功能不能充分發揮其在實踐教學中的價值;最后,BIM教學選用的工程案例較為簡單,課程設計難度不夠,學生BIM實踐能力較差,不能恰當地在實際建設工程管理中應用該技術。
高職學生作為掌握與運用BIM技術的重要力量,高職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積極開展與探索BIM教學,將很大程度上推動BIM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尤其是在當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在高職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中增加BIM技術教學內容,彌補社會上建筑行業BIM技術人才短缺的現狀,已經是大勢所趨。
高職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教學開展過程分析
高職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主要涉及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模塊的內容,實踐教學通常包含認識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因此,高職院校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教學形式可包含四方面內容,即開設BIM課程、設置BIM實踐環節、開設BIM方向畢業設計、多課程貫穿應用。具體如圖1所示。
開設BIM課程是指能夠為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學生提供單獨的BIM課程,向學生系統地講授BIM技術的相關知識和應用,如BIM建模軟件知識。在教學計劃中設置BIM實踐環節,則是要求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教學能夠堅持以學生為主,BIM實踐任務的安排應以實際工程案例為基礎,讓學生掌握BIM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在畢業設計環節,讓學生根據自身對BIM軟件應用的興趣,選擇將BIM技術內容作為其畢業設計的主要方向,鼓勵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真正實現BIM技術的靈活分析與應用。除此之外,為有效提升BIM技術在高職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中的應用效果,讓學生能夠在建筑、施工、估算、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不同課程中自覺利用BIM技術,教師可在教學中建立具有多課程體系共性的BIM案例平臺。
高職院校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教學開展過程主要包含以下三個階段。
1.將BIM技術初步引入教學
在該階段,需要教師進行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大幅度調整,增加專業課程數量、開設專門BIM課程,盡量減少與工程管理專業聯系較小的平臺課程,為BIM課程安排更多的課時。同時,積極組織業內專家講座,介紹BIM技術基本原理、BIM技術應用前景、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人才要具備的基本知識和能力等。此外,還應鼓勵學生參加BIM等級考試,安排學生參加BIM大賽,如廣聯達和斯維爾BIM技能大賽,在比賽過程中,更能激發學生學習BIM的潛能,增強就業競爭力。
2.提升BIM實踐教學水平,充實師資力量
在該階段,學校可申請經費改善BIM教學的軟硬件環境,為BIM實踐教學提供更加完備的硬件資源。還可加強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及項目,為學生提供BIM實踐機會,同時也為企業培養高質量的定向人才。
3.全面完善BIM教學
在該階段,就是要將BIM技術融入各專業課程教學的理論體系,并通過BIM畢業設計,讓學生完成BIM環境下某個具體的工程項目管理任務,如協同設計、招投標、5D管理等。同時,還要進一步鞏固與加深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校外實踐機會,更快地適應BIM技術在建設工程管理中的應用,成為建設工程管理BIM頂尖人才。
高職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教學的實現路徑
1.要加強合作,實現資源整合與優勢共享
考慮到我國BIM技術應用起步較晚的現狀,以及各院校對BIM技術教學的認識程度水平差異及教學條件差異,本文認為各高職院校間應在實驗室平臺、軟硬件設施、師資、案例庫建設等多方面加強合作,實現優勢資源共享。同時,BIM實踐的前沿化、智能化、規模化和差異化特點,也要求各高職院校在培養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人才時能夠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可通過校企合作,建立基于BIM的集成教育平臺,利用項目案例數據,為BIM教學和科研提供資料。
2.要明確定位,表現出各高職院校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教育的階段化和層次化
從時間上講,未來建筑行業BIM發展短時間內更側重于數據建造,但長遠看必將更側重于智能建造。從各高職院校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的BIM教學現狀來看,其差異是難免的,并表現出相應的階段化、層次性特征。具體來說,短時間內,應用型高校可將重點放在對現有數據技術的整合和BIM的推廣應用上,研究型高職院校可在工程建設和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方面加大投入。從長期來看,各高職院校都應在智能建造方面投入較多的精力。
3.要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實現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教學的系統化和集成化,改變其“碎片化”現狀
今后,我國高校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人才培養體系應是著眼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課程體系,并將BIM課程體系與BIM師資隊伍建設相結合,注重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建設與BIM模塊的整合。具體來講,要求在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使BIM教學課程能夠與其他專業課程形成統一有機體,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劉茉、王顯利、仲玉俠:《基于BIM技術的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改革研究》,《知音勵志》2016年第17期,第51頁。
[2]R.Sacks,E.Pikas.“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Education for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industry requirements,state ofthe art,and gap analysis,”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no.139(2013):1-12.
[3]郭亮:《BIM在工程管理專業可持續發展中的教學改革研究》,《學園》2015年第9期,第1-2頁。
[4]魏利鵬:《淺談BIM平臺在工程管理教學中的構建》,《新西部》(理論版)2015年第18期,第120、13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