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的師資建設
作者:王鴻雁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 陜西咸陽
發布時間:2018-09-05 16:21:3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文章對我國各高校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進行了系統分析,指出當前各高校會計專業仍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教學做合一”模式并未得到廣泛推廣,并針對當前該模式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該模式下發展師資力量等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高校 會計 師資建設
高校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現狀分析
近年來,“教學做合一”模式逐漸盛行,該模式的優勢也普遍得到認可。在會計課程的投入和課程主題的選擇中將其引入實踐,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有益的。“教學做合一”模式的改變主體并不是學生,更重要的是對教師的培養。從成本上看,“教學做合一”模式需要改進教學中的方方面面,并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使得其在各大高校的推廣比較困難,因而這一教學模式的覆蓋范圍目前并不廣泛。從人員上看,高校中的教師主力依然是直接從學校畢業的教師,實踐經驗比較缺乏,難以帶動學生將課本知識和實踐充分融合。此外,有不少高校也已經引進了外在的社會力量自愿來校進行授課或者講座,初步搭建了課堂與企業間的橋梁。
高校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模式下改革途徑分析
1.明確教學邊界,合理安排教學課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邊界。這是在學生與教師互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并且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軌跡。學生和教師的學習軌跡是通過許多實踐組織起來的,例如,研討會、指導、監督,以及不同形式的小組工作,這些可以理解為反復學習的領域。這些領域隸屬于教師教育的活動范圍,受其不斷發展的對象、規則和勞動分工的制約,并被視為活動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些領域在我國目前過于單一化。
此外,對相關教師教育的研究表明,在實習中學習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的政策和實踐:課程計劃、課程安排,以及如何讓學生們通過課程考核。教學課程如果安排得太緊密,會導致學生只能將精力放在完成教學任務上,無暇進行獨立思考以及實踐操作,最終無法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化,從而阻礙了學生在實際中的應用;如果課程安排得過于松散,也會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因此,需要在不斷的變化中改進和完善。
最后,大部分學生通常缺乏足夠的溝通技巧,無論是書面的還是口頭的。在這一方面,本文認為在課程教學的設計上,應該專門為會計師設置寫作指導,以及與交流研究部門合作,幫助學生進行口頭交流的教學。與大學的專家溝通交流不僅能幫助學生成為更高效的交流者,還能在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更好地與同事相處。因此,在師資力量上,需要引進和改善的不僅僅是會計方面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引入溝通交流專家。
2.發展視頻內容教學
(1)在線視頻平臺建設
雖然一些公開的視頻在課堂上有很強的應用價值,但許多視頻并沒有為獨特的、課堂之外的學生活動進行設計。例如,教師可能不知道學生是否主動地在課堂之外使用所選的視頻內容。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與視頻內容的互動,教師可以使用一個稱為在線視頻平臺的集體學習模塊。在線視頻平臺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頻檔案,他們可以在自己的時間和自己的宿舍在多個設備上訪問。
(2)學生創造力的應用
雖然在線視頻平臺通常會使用教師主導的視頻課程內容,但學生制作的視頻可能也會對新一代的會計教育有所幫助,學生制作的視頻可以將創意和領導技能嵌入到會計環境中。各個高校可以舉辦關于國際財務報告標準的各種主題的視頻競賽,目標是通過學習會計方法來學習會計。通過這些競賽,參與者普遍認為,創建自己的視頻有助于他們理解國際財務報告標準的各種主題。會計教師也可以把視頻競賽看作是一種創新的學習工具,完善教學方式,壯大師資力量。
視頻內容教學的應用,正是“教學做合一”模式的具體體現。不僅學生和教師有了互動,也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實踐技能,不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同時,各個會計主體的競賽也應該在教師隊伍中展開,這不僅可以激發教師的探索和學習欲望,也能引起教師對教學方式的新一輪思考,為師資力量的蓬勃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3.高校引進會計顧問委員會
會計顧問委員會可以為教師、學生和董事會成員帶來積極的結果。三方面的好處包括:跨越學者與實踐者之間的鴻溝,為學生建立輔導計劃,并改進會計課程。會計顧問委員會由公共和私人部門中的成員共同組成。學者和從業人員不僅可以一起改進會計課程,還可以改進會計專業。同時,還應該根據專業水平和經驗來平衡成員,確保在公共和私人實踐中適當地分配成員,并確定校友和非校友之間的適當平衡。在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成員也是很重要的。早期的成員可以為處于職業生涯初始階段的成員提供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等建議,而高級職位的成員則能夠識別組織中各個級別成員的增加或減少,還有些資深成員可就戰略計劃和長期規劃提供寶貴的建議。盡管人們通常認為所有的學生都想在公共會計領域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但事實并非如此。許多學生都有強烈的愿望,想在私人會計領域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包括政府和非營利機構的會計人員。此外,大量的公共會計師最終會轉到私人會計領域。因此,在私人會計領域內擁有一個顧問委員會可以幫助指導這些學生的課程選擇和準備工作,這種平衡還有助于將學生與基于預期職業興趣的導師配對。
會計顧問委員會是對社會力量和資源的充分利用。它通過主題和技能建議幫助推進會計課程,為學生提供指導,同時提供職業建議和方向,應作為完善各高校師資力量的一部分。
4.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實踐教學
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也就是說,會計專業的學生需要把所學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去。同時,這對會計專業的教師也是一樣的。當前,我國許多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師都脫離了實踐中的具體要求,實際應用中的知識明顯不足,導致教師只能照本宣科,學生只能抄寫上課內容,缺乏實踐經驗的指導。要想推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改革主體——教師必須接受更多的實踐技能培訓,進入企業探求會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并在這個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案,努力實現課本知識與實踐經驗的高效融合。
此外,會計在大學作為一門學科的時間較短,教授會計的教師也經歷了類似的變化。在需求低的時代,學院可以讓為數不多的實踐者來教授這些課程,其中大多數人在允許的情況下一邊教書,一邊從事會計的相關職業。這些人可以隨意地教書,并且通常是在晚上。但是,隨著會計學術與實踐日益嚴重的“分裂”,在這個時代,學術會計除了一些從業人員的輔助活動之外,很少有社會中的會計人員參與。因此,加強校企合作,有助于促進學術會計和應用會計的重新融合。
5.完善教師考核工作,改進教師激勵機制
教師作為“鐵飯碗”,在我國一直是備受推崇的職業。但正是因為如此,教師的水平才得不到有效提升。各高校可以改善當前的考核方案,引入競爭機制,鼓勵教師積極進修和訪學,不斷加強自身的教學技能。只有引入競爭,才能充分激發教師的危機感和使命感,不斷調整教學方案設計,使其符合學生和社會的需求。
此外,改進教師的激勵機制。當前大部分高校教師的晉升主要在于科研,即論文的撰寫和發表。這種激勵機制促使大部分教師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身于科研上,最終導致了對教學能力的忽視。各高校可以把教學能力也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可以得到更多的獎勵,如外出訪學、發放津貼等,鼓勵更多教師將精力放在“教學做合一”模式的探索和應用上。
結 語
“教學做合一”模式是我國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新發展,符合作為應用型學科的教學需要。因此,各高校應加快對該實踐類教學模式的推廣。
參考文獻:
[1]莫筠:《對會計專業實踐類課程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思考》,《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19卷第21期,第254頁。
[2]蔡小平:《會計專業實施“教學做合一”模式的探討》,《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年第Z1期。
[3]林益豐:《淺談陶行知“教學做合一”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江蘇教育》2014年第24期,第51-52頁。
[4]唐冬生:《高職教師隊伍建設在“教學做合一”模式下的實踐與思考》,《繼續教育》2009年第23卷第1期,第28-30頁。
[5]袁詠平:《基于教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方案研究》,《教育與職業》2013年第33期,第176-17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