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企業會計涉及會計學、金融學、貨幣銀行學等幾個學科的知識,屬于會計邊緣學科。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與傳統的工商企業會計相同。該課程的核算對象是銀行的日常存款、貸款等業務,因此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實操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沿用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而應該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創造業務模擬情境,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

【關鍵詞】金融企業會計 教學改革 業務模擬 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F830.42

金融企業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采用獨特的專門方法,對金融企業的經營活動過程進行連續、全面、系統的核算和監督,為金融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及有關方面提供一系列信息的專業會計[1]。與傳統的企業會計相比,金融企業會計不但要反映自身的經營業務,還要反映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具有綜合性與全面性的特點。同時,金融企業會計還具有業務處理與會計核算的統一性,即金融企業在進行日常業務處理的同時也完成了會計核算,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另外,金融企業會計具有社會服務與監督的雙重性特征,即金融企業還代替國家對企業的業務進行監督,避免企業進行不正當的交易,違反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因此,針對金融企業會計課程開展實踐教學尤為必要,而做好實踐教學必須做到理論和實踐兩手抓,既要重視理論教學,又要貼近“實戰”。

理論教學——情境展示

理論教學環節涵蓋金融企業會計過程中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業務流程。通過理論教學環節,要使學生掌握金融企業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核算方法和基本技能。因此,如果能夠把銀行的實際業務操作過程搬到課堂上來,學生就可以很直觀地了解銀行的實際操作規范,更快地掌握業務處理流程和會計處理方法。

1.以插圖的形式直觀、生動地表現業務流程

金融企業會計核算中,往往一個業務涉及眾多的行處,不同行處的會計處理也不同。因此,金融企業會計核算具有涉及會計主體多、資金流轉環節多、業務流程復雜的特點。在進行業務處理時,學生首先需要明確該業務會涉及哪些銀行,這些銀行在業務活動中分別充當什么角色,分析清楚資金的流轉方向;其次針對不同的角色,分析各自的會計處理情況。采用圖解教學,將業務核算過程中涉及的各個行處的上下級關系抽象概括為圖表形式,同時標注資金的流轉方向,形式直觀簡潔,圖文并茂,十分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2]。因此,在金融企業會計實驗教學中應大力提倡圖解教學法。例如,在《支付結算業務核算》一章中,各種結算票據需要在不同行處之間傳遞,處理程序比較復雜,僅僅通過文字表述來講解業務處理流程,學生很難理解各個行處之間的聯系以及業務處理的程序,會計核算更是一塌糊涂。針對這個問題,任課教師在講解業務處理流程時,可以將語言講解與流程圖演示結合起來,以便學生理清程序,掌握會計處理方法。圖1為商業承兌匯票處理程序。

圖1 商業承兌匯票處理程序

2.聘請銀行專業人員授課,解答理論與實際操作的差別

因為銀行會計工作具有業務活動與會計處理的統一性,所以其業務處理程序比傳統的會計工作復雜。同時,銀行會計工作中的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是合并在“傳票”上的,因此,憑證傳遞程序也較為復雜[3]。另外,在銀行會計核算過程當中,實際操作與理論規定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差別。鑒于銀行會計工作具有上述特性,很有必要聘請銀行的專業人員來校授課。通過銀行專業人員的講解,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理解銀行會計處理流程,掌握憑證在不同崗位之間的傳遞順序,也能夠明確實際操作與理論規定存在差別的原因,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銀行會計工作,也為其實踐操作環節打下良好的基礎。

3.制作微課視頻,展示銀行實際操作畫面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對于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內容,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將操作細節以及操作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小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將教師的講課過程永久地保留下來,方便學生隨時觀看和學習。在金融企業會計的教學中,任課教師可以將銀行工作人員的操作畫面拍攝下來,并配有語音講解,將每一種業務的操作過程以“微課”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既給學生以新鮮感,又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了解銀行的業務操作過程,更快地掌握教學內容,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實踐教學——業務模擬

業務模擬是借助各種道具,讓學生分角色模擬銀行的實際業務處理過程,以達到仿真的效果,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理論知識。金融企業業務模擬活動一般按照四個階段進行:業務引入——操作流程——處理步驟——活動練習(見圖2)。在此過程中,任課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將學生引入模擬業務當中,告知學生本次業務模擬的目標,帶領學生一同分析操作流程,并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融“教、學、做”于一體。

圖2 金融企業會計業務模擬教學法應用模式

1.設置項目模塊,強調師生互動協作

任課教師根據金融企業的業務活動種類,將金融企業會計教學內容劃分成不同的模塊,例如,存款業務模塊、貸款業務模塊、支付結算業務模塊等。在每個模塊中,任課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設置業務活動的目標,帶動學生參與到業務活動中,形成一種合作關系密切的“學習共同體”[4]。師生互助協作既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又強調學生的問題反饋。例如,在銀行匯票業務環節中有一個“實際結算金額”的知識點,任課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銀行匯票業務中涉及的“票面金額”、“實際結算金額”以及“多余款”三個數字,強調出票行與代理付款行各自的任務以及所涉及的金額。學生應該將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不能不懂裝懂,似是而非。

2.運用業務模擬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雖然學生不能直接到金融企業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實際操作,但是通過理論教學環節,學生對銀行的業務處理流程已經有了比較直觀的認識。任課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可采取業務模擬教學法,設置一個具體的場景,將銀行的操作流程搬到課堂上來,再分配學生來擔任各個角色,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在“銀行匯票”業務中會涉及“出票”“付款”和“結清”三個環節,參與主體有“出票行”“代理付款行”“申請人(付款人)”“收款人(持票人)”。任課教師可以指定甲乙丙丁四名學生,分別代表銀行匯票申請人、出票行、代理付款行、收款人(持票人),擺放兩張桌子,分別作為乙、丙的辦公場所(如圖3所示)[5]。為了使業務模擬更加逼真形象,任課教師應該將各個環節中涉及的各種空白單據、賬簿、印章等內容準備齊全。在出票環節,甲應該填制銀行匯票申請書交給乙。乙審核無誤后為甲簽發銀行匯票,將匯票有關聯次交于甲,并登記甲的存款分戶賬,甲再將匯票交于丁。在付款環節,丁應該填寫進賬單,連同匯票一并交于丙。丙審核無誤后將款項支付給丁,并登記丁的存款分戶賬,然后通知乙結清票據款項。在結清環節,乙收到丙的結清通知,計算并將多余款項退回給甲,結清票據,將多余款收賬通知作為回單交給甲。學生通過三個環節的實際演練,能夠很快地理解和掌握銀行匯票業務處理的全部過程。最后,任課教師審核學生填制的各種票據、賬簿,點評學生的業務操作過程,發現業務模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糾正。為了讓學生掌握業務活動中不同主體的任務和會計處理,任課教師可以通過“輪崗”的形式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5]。

圖3 業務模擬教學示意圖

通過業務模擬,給學生營造了一個相對真實的環境氛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體驗操作過程,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業務模擬會使課堂變得有趣生動,寓教于樂,教學效果必然更好。

結 語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金融企業的業務活動以及會計工作也隨之發生著變化,金融企業會計教學也應當緊跟社會變化的步伐,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輕量級數字化資源”進入教學領域,將“移動設備”與“知識學習”連接起來,例如,清華的“雨課堂”、藍墨的“云班課”、超星的“學習通”等。這些數字化資源的介入,必將引發教學界的改革大潮,金融企業會計的教學也將在改革大潮中迎來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賀瑛、錢紅華:《銀行會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第7頁。

[2]陳其末:《圖解教學法在銀行會計教學中的應用》,《財會月刊》2010年第1期。

[3]歐陽越秀:《淺析〈金融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金融管理研究》2016年第1期。

[4]鐘永紅:《銀行會計學實驗教學的應用與創新》,《財會研究》2010年第3期。

[5]黃健中:《淺談金融企業會計實踐教學研究》,《經濟師》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