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教學實踐研究
作者:趙珍祥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楊凌
發布時間:2018-09-05 17:07:1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一門兼具理論、實踐應用的專業核心課程。文章闡述了該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教學實踐改革,并對行車崗位職業能力進行了分析,構建了課程學習任務,采取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評價模式,從而實現學生崗位能力、職業能力、素質能力的綜合提升。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 行車組織 崗位需求 職業能力 混合教學
基金項目:2017年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類研究基金項目“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教學實踐研究”(編號:GJ1715)。
隨著我國各大中型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對運營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將會越來越大。據統計,地鐵運營公司發布的職位需求大致包括以下四類:工程技術類、安全保障類、商業開發類以及運營管理類。通常平均每公里地鐵線路投入運營所需的員工數約為50~80人,從西安市最新一輪的地鐵建設規劃來看,至2030年將有23條地鐵線路先后投入建設和運營,保守估計西安市地鐵未來的運營管理類人才需求將超過3萬人。
在此背景下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于2016年開設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在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則是8門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總課時達60課時,其中講授占40學時,課內實驗實訓占20學時。與之相對應的是,學院在專業綜合能力培養方面規劃利用2周的時間進行“行車調度實訓”集中實訓課程。兩門課程合計學分達到了5學分,足以見該課程的重要性。
課程現狀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良好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掌握城市軌道基本行車組織和客運組織知識,以及票務、站務、乘務、行業文明服務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等專業知識,具備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在大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企業從事軌道交通安全管理、調度指揮、車站值班、信號控制、站務、設備檢修及票務等工作的生產、建設、服務以及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其中,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是一門兼具理論、實踐應用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列車運行圖、列車折返方式與運輸能力、列車運行組織等內容,知識點豐富。其課程目標為:會行車運行組織;會車站行車作業組織;能進行車輛基地作業組織、行車調度工作組織設計;能進行正常情況下的行車組織、非正常情況下的行車組織;能進行救援列車與工程車的開行、行車事故處理及預防等;能進行站場規劃布置。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作為學院2016年新增專業,鑒于學院實際情況,目前該課程存在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1.無校本教材支撐
本課程絕大部分教材是按照某鐵路或某一城市地鐵線路的相關規定流程編制,并未依據實際崗位作出相應的課程設計,且教材內容沒有做到及時更新。
2.實訓建設步伐緩慢
本課程對學生專業實踐技能要求較高,但作為新建專業,面對招生人數連年上升,而實訓基地建設囿于審批報建程序復雜繁瑣且周期較長,未能跟上學生規模增長的步伐,使得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受到限制。
3.教學手段、考核方式過于單一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習慣以自我為主體,教學過程中仍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且學院教師資歷較淺,實踐技能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課程的考核方式多以卷面考核為主,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崗位工作技能。
教學改革
鑒于上述因素,依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對課程教學實踐進行了研究,特提出了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改革思路,具體研究思路如下。
本次課程教學實踐研究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在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學中應用崗位導向法,擬從企業對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系列工作崗位的要求入手,邀請或咨詢相關企業及專家針對本專業本課程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確定教學任務和課程培養目標。根據目標要求,提出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公司行車組織類工作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課程學習項目與學習任務,每個教學任務均輔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課程綜合評價考核學習效果,技術路線見圖1。
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課程建設
通過企業調研,總結出本課程主要面向的就業崗位職業能力如下。
1.車站站務(行車類)崗位職業能力:熟練操作LOW(局域操作員工作站)的能力;CCTV(電視監控器)、BAS(環境監控系統)、FAS(防火監控系統)的監控能力;執行命令,聽從指揮;遵章守紀,按圖行車的能力;應急處理能力;獨立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溝通及協作能力;班組管理能力。
2.OCC控制中心行車調度崗位職業能力:熟練處理調度監督時的列車運行組織、接發列車作業;熟練辦理調度集中控制下的列車運行組織、列車運行調度、列車折返作業;調度設備使用能力;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應急指揮能力;管理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與協調能力。
3.車輛段調車崗位職業能力:車輛段線路使用能力;車輛段信號設備使用能力;編制調車作業計劃能力;熟練辦理調車進路、接發列車進路;編制車輛周轉圖,確定列車運行交路;應急處理能力;溝通與協作能力。
依據各崗位職業能力構建本課程的學習任務,見表1。
線上線下混合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為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與信息化應用水平,更新廣大教師信息化教育教學理念,提升信息化條件下課程教學開發能力,學院特推出“在線教育綜合平臺”,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廣泛開展。基于此,本次課程教學實踐研究中引入了“線上線下混合課程考核評價”模式,加大過程性考核比重,著重考核學生課程任務學習的過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學生可通過網站、APP等開展話題討論、問卷調查、課后反思、線上作業以及在線測試等多種形式實時了解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師亦可結合學生線上學習情況、線下課堂出勤以及專業技能訓練等途徑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既能全方位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又能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結 語
在遵循學院“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實施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教學實踐研究項目,與知名地鐵公司合作開發實訓項目,可惠及授課教師及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各級學生,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與實踐指導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學生崗位能力、職業能力、素質能力的綜合提升,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以及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常博:《〈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教學改革探討》,《新西部》2016年第2期。
[2]李俊生、黎新華:《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當代職業教育》2015年第7期。
[3]楊麗:《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為例》,《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年第10期。
[4]劉淑娟:《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慕課網絡平臺的構建——以高職軌道構造與施工課程為例》,《陜西教育》(高教)2016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