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訓練引入大學體育教學的模式構建——以安康學院為例
作者:馬玉琴 安康學院體育學院 陜西安康
發布時間:2018-09-04 16:00:4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拓展訓練引入到大學體育教學中,能更好地完成學校的教學目標,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針對拓展訓練的特點和安康學院體育發展的現狀,提出了將拓展訓練引入到體育教學當中,為以后的體育教學作參考。
【關鍵詞】拓展訓練 體育教學 模式構建
前 言
社會的進步,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大學教育必須與時俱進,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大學體育作為一門對學生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有著重要意義的課程,越來越受到學校和社會各界體育人士的重視。在大學教育教學中,拓展訓練作為一項新興的體驗式培訓,已經被引入到大學體育教學當中,通過各種各樣的體驗課程、項目,使學生在在訓練中感受到學習和運動的樂趣,鍛煉自己的意志力與團結協作能力。
當前,有些學校體育課程還存在以教師為核心的現象,不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生自主性與創造性等能力。而拓展訓練因其內容豐富,樂學樂教的形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在拓展訓練進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在同伴的輔助和幫助下取得勝利的樂趣,以自己所在的集體為榮。同時,學生也可以體會到交流的關鍵性,進而迸發出更和諧的感情。
拓展訓練課程引入安康學院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安康學院作為一所本科院校,在學院領導的重視下,結合學院體育課教學實際情況,以鍛煉身體為主要目的,以增強體質、促進健康和提高體育修養為主要目標,進行了多次體育教學改革。在課程設置方面,遵循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在一、二年級開設拓展訓練課程,共128學時,4學分。第一學期主要開設短跑、跳遠、中長跑等田徑項目;第二學期學習24式太極拳、五步拳;第三、第四學期開設籃球、足球、排球、武術、跆拳道、網球、體育舞蹈、拓展訓練等10余項選修課程,在打破原有班級編制的基礎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業余時間、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學習項目,由自然班授課變為“三自主”選修。
1.課程設置
學院的拓展訓練課程設置分為體育專業專項選修課和非體育專業選修課,體育專業專項選修課主要是針對體育專業學生所設置的課程,而非體育專業選修課則是為非體育專業學生所設置的課程。大學體育拓展訓練課程主要授課對象為二年級學生,總共32學時,2學分。通過拓展訓練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拓展運動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熟悉拓展訓練教學的組織方法與程序,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適應能力、動手能力、身心控制能力、受挫能力、溝通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等。
2.師資力量
教師是教學的具體執行者和組織者,安康學院體育學院現有在崗教職員工29人(含辦學顧問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講師1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人,具有碩士學位的16人。雖然學院師資力量較好,但在訪談中我們得知,目前能夠勝任拓展訓練課程的教師只有3人,而且這3名教師均是非拓展訓練專業的,只是曾經參加過拓展訓練專業培訓。從現狀來看,學院拓展訓練課程授課教師較少,而且專業程度有待提高。
3.場地器材
體育設施和設備是保證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外訓練能夠正常進行的基本條件,也是學校基礎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訪談得知,學院目前所能夠提供的拓展訓練課程專用設施如下,同心鼓6個,泡沫磚10箱,U型槽3捆,體操棒22根等。其他暖場活動器材——捆繩、報紙、海報等,都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準備。目前,拓展訓練戶外場地一般都安排在香溪洞,沒有專門的戶外場地。相對其他院校來說,拓展訓練器材比較匱乏,為學院體育拓展訓練課程帶來了一定的阻力。
拓展訓練引入大學體育教學的模式構建
1.教學目標
拓展訓練課程作為大學體育選修課之一,必須符合大學體育教學目標。學生通過拓展訓練課程學習,能夠了解拓展運動的起源及發展,了解拓展運動的文化內涵及健身價值,在思想觀念上能夠形成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同時,學生在拓展訓練課程中可以掌握拓展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及終身體育的意識。學生通過上課、體驗感受、分享、總結提升等環節,還可以提高良好的適應能力、動手能力等。
2.教學內容
拓展訓練教學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在現有的拓展訓練課程當中,教學內容主要由拓展運動概述與團隊建設、低空項目(水平云梯、信任背摔、穿越電網)、地面項目(同心鼓、能量傳遞、大腳板、盲人方陣、齊眉棍)、暖場游戲、身體素質訓練五個方面構成。
結合學院現狀來看,從學生的體育興趣、身心特點等方面,可以增加一些適合學院發展的拓展訓練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對體育健身的需求。我們在將拓展訓練項目引入大學體育教學中時,不能將拓展訓練的項目內容生搬硬套過來。比如一些高空項目或者水上項目,在實施的時候可能性就不大,不適用于所有學生。所以,應該考慮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并將兩者進行結合。
第一類為基本素質訓練。基本素質訓練是以戶外場地活動為主,在內容的選取上主要以簡單的練習為基礎,以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身心發展的目標。由于學院現在可供使用的拓展訓練專用器材較少,所以結合學院現狀,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及特點,在課程設置方面可以增加一些簡單的、有利于增強團隊合作精神的項目。比如解手鏈,在進行這個項目時,只需要一塊場地就能完成。而學生在完成這個項目時,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都要經受極大的考驗。在進行這個課程內容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此活動的價值,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學有所獲。另外,我們還可以加入不倒森林、信任靠、結伴同行等對場地和器材要求不高的項目,使學生在簡易的項目中獲得最大的收獲。
第二類為綜合素質訓練。這類學習方法主要是通過情境設置,將室內、室外或者野外環境結合起來,通過一些特定的環境,營造出一些特殊的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進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以及協作的能力,以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另外,學院還可以增加定向越野這類項目,但在組織時教師一定要作足準備,選擇最適合的方式及方法,以達到相關的教學目標。
第三類為拓展訓練暖場游戲創編。這是學院拓展訓練課程的特色,授課對象為大學生。從學情上分析,大學生具有一定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的能力,他們普遍積極活躍,個性較強,喜歡挑戰與創新。因此,在拓展訓練課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把動手和動腦結合起來,認真思考,積極創編,讓以教師為主導的體育課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給學生提供創造性運用所學技能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3.教學方法
拓展訓練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根本區別在于傳統教學分為講解法、示范法、練習法、錯誤糾正等,過分注重運動技能灌輸,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體育教學中過于死板,并且一直延續著“四段式”教學,即開始、準備、基本、結束。這就造成傳統體育教學過分追求運動技能,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和能力訓練,忽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忽視學生之間或者師生之間的交流,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
拓展訓練課程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主要采取創設教學法、情境設置法、教學啟發法三種形式。創設教學法在教學時,教師除了注意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全面了解學生,還應該注意合理搭配教材,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興趣及熱情,讓學生知道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情境設置法要求教師在授課時,善于利用周圍環境,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耳目一新。教學啟發法就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善于利用所學知識,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產生共鳴,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拓展訓練課程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模式,積極倡導“先行后知”的體驗式學習,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愉快、積極的參與中學到知識、領悟道理,通過體驗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果敢、頑強、自信、團結等優良品質。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評價的內容及方式,評價要能較好的激勵學生,調動學生參與“學”與“練”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通過“體驗—交流—思考—遷移”四個方面,掌握運動技能和體育鍛煉,通過體驗各種運動,逐步形成終身體育的志向和習慣。拓展訓練教學方法增進了受教者與教育者之間的交流,增進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注重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4.考核情況
考核是對個人學習、見識以及理解能力的一個檢驗。學院素質拓展考核更多的是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身體素質。平時成績占30%,技術占40%,身體素質占30%。其中,平時成績包括考勤和課堂表現,考勤占平時成績的40%,課堂表現占平時成績的60%,具體評分標準參照教學總綱。技術測試成績按團體成績和個人成績平均計算。其中,團體測試項目包括同心鼓、能量傳遞、大腳板三項,個人測試項目為水平云梯。計分辦法為:同心鼓項目按每球2分計算,滿分100分;能量傳遞、大腳板、水平云梯三項按照全班考核成績情況分為95分、85分、75分、60分四個等級。身體素質考核內容為男子1分鐘引體向上,女子1分鐘立臥撐,具體評分標準參照教學大綱。
結 語
從當前安康學院體育教學現狀來看,將拓展訓練課程引入大學體育教學是非常必要的,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加強,可以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綜合人才。
參考文獻:
[1]周登高:《學校體育學》,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孔凌:《對高校體育教學引入拓展訓練模式的設想》,《南方論刊》2007年,第100-101頁。
[3]劉曼:《關于在大學體育教學中融入拓展訓練模式的探討》,《當代體育科技》2015年,第53-55頁。
[4]鄒師、馮火紅:《我國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的類型與特色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第70-73頁。
[5]錢永健:《北京大學拓展訓練課程設置與開展效果的分析研究》,學位論文,北京體育大學,2006。
[6]李吳磊:《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的可行性研究》,《教育探究》2013年第9期,第65-66頁。
[7]鄒如銅:《試析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的可行性》,《當代體育科技》2014年第33期,第25-2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