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終身教育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從2002年起就開展以自主式教學為中心的體育教學改革,旨在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自主式教學方式建立在“三自主”的教學模式基礎上,需要一定的辦學條件。本文以高校體育開展“三自主”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為基礎,對自主式教學的必要性和方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 體育教學 自主式

體育教育事業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關乎全民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理念的改善。在2002年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也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開放式和探究式教學。由此,被稱為“三自主”的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自主選擇上課時間和任課教師的教學模式在各高校體育教學中得到廣泛開展。“三自主”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轉變傳統體育教學理念,將自主式教學成為體育教學的主要指導思想,滿足學生的自主要求。“三自主”教學模式被各高校接納并實施以來,高校體育教學的自主式教學得到快速發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重視,但是“三自主”教學模式與自主式教學方式的有效銜接要得以完美實現還需要進行更多探究。

高校體育教學中自主式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高校體育教學中自主式教學的實施主要是通過“三自主”教學模式實現,該模式在教育部明文規定后逐漸成為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模式,但是存在的問題是在各高校的實施中因學校之間的差異呈現出較大的差別,部分高校能夠很好地完成,但還有部分高校未能夠將自主權交給學生。高校體育的自主式教學受到多方面條件的制約,在教學師資、課程資源等方面的有限性決定了不同高校之間體育自主式教學的方式和實施力度。總體而言,高校體育教學中自主式教學呈現出可喜的持續發展態勢,但是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影響著其發展。

1.體育課程類別多而不精

高校體育教學實現學生自主選擇體育學習課程內容的基本條件是體育資源充足,要滿足學生群體不同的體育學習興趣就意味著要建設一個課程資源豐富的體育教學資源庫,開設盡可能多的教學項目。豐富的課程種類可以在數量上滿足學生的自主選擇需要,但是由此引起的體育教學項目質量問題也不容忽視,體育教學項目的設置需要考慮師資和教學硬件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一味求多、求豐富,更不是為了高校之間的盲目攀比,要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健康的基礎上合理開設。

2.體育硬件設施不完備

高校體育教學的硬件設施建設是開展體育教學項目的前提,大部分體育教學項目需要一定的基礎設備作支撐。一般的高校都具備基本的體育設施和場地,包括健身房和足球場館等。而部分高校尤其是地理位置偏西北部和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高校,在體育設施和場地建設方面還不能滿足正常的體育項目教學需求。體育場地和設施的不足制約了自主式教學方式的開展。在體育器材方面尤其如此,如果開設的體育教學項目有拳擊,學生可選擇拳擊課程作為自己的自主選修體育項目,但是若連拳擊場地和拳擊活動開展時所需的手套和護具都不能正常提供的話,就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更是會打擊學生自主選擇的積極性。

3.體育師資建設有待加強

教學師資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基礎是體育師資。高校的體育教學師資建設不僅要引進人才,還要在教學人員的職后培訓上下工夫,應將體育教師的培訓學習常態化。一方面,高校的在校生數量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另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學的自主式教學催生了更多類型的高校體育教學項目,需要更多專業領域的優秀體育教學師資力量。隨著在校生人數的增長,高校的師資力量無法在數量上隨之快速增長,就對在職高校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也是對高校體育教學職后培訓提出了高要求。體育教師在接受短期的培訓后就從事第二專業的體育項目教學工作,不管是理論水平還是專業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折扣。因此,目前而言,高校自主式教學方式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體育教學師資力量的建設。

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自主式教學的必要性

高校體育教學是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和體育理念的重要環節,也是全民接受系統體育教學的唯一階段,對全民的終身體育和素質體育意識培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從“三自主”教學模式出現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始,高校體育教學就取得了不可小視的優秀成績。雖然在推進過程中仍存在部分現實問題,但在高校體育教學的實踐成果里,可以看到是自主式教學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積極意義。從“三自主”教學模式可以看出,自主式的高校體育教學必然是體育教育的重點改革領域,符合社會發展的現代化教育理念及適齡大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和新時代青年學生的要求。這也是高校在體育教學上一次有價值的探索,自主式的體育教學讓學生的訴求與高校的自主發展完美結合在一起,對于高校體育教學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高校體育教學開展自主式教學的途徑

1.增強自主式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

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自主式教學一般采用的分層教學,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將學生進行不同的體育水平分班,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學師資的合理分配。高校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內容的自主選擇時存在一定盲目性,而要消除這種盲目性帶來的影響就要從加強體育課程過程中的師生互動開始。體育課程教學無法進行嚴格的標準層級設定,學生選擇教學課程時,對自身的體育水平和體育認知并不全面,因此教師要發揮積極引導作用。學生進行自主式課程選擇時,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與學生積極溝通,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和意向課程的水平要求進行合理選課。這種師生間自主式的互動是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保證,自主并不是完全放任自由,而是以提高因材施教和教學水平為目標的教學方式之一。

2.豐富體育教學資源

實施高校自主式教學方式的基礎是有豐富的體育基礎教學資源作支撐。“三自主”教學模式的實施進一步證明高校體育教學自主式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完善的基礎性體育課程資源。高校體育教學資源不僅僅是指數量上的豐富,還要在基礎的體育教學資源質量上下工夫,即不能舍本逐末,一味追逐體育課程資源的多而忽視資源的質量。豐富的體育課程資源在深度上要滿足學生的持續探索,如在跆拳道的教學項目上,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給部分學生提供跆拳道競技比賽機會,或者是與相關跆拳道培訓機構合作,滿足學生的考證考級需要。要在深度上去拓展每一個專業體育項目的豐富度,這樣才能夠滿足學生對于體育課程項目的多樣化需求,切合學生的終身體育理念和終身體育技能需求。在體育教學資源的開拓上,還要避免部分不利于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的體育項目出現,如部分高校出現的棋牌類休閑課程,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學生身心健康,這些課程的出現不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發展,應謹慎開設。

3.提高體育教學師資水平

高校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直接影響體育教學水平,在自主式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理念影響最直接的來源就是體育教師,因此,師資力量的強弱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高校體育基礎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對體育教師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不僅要在某一個領域內具有優秀的專業體育技能,還要兼顧在第二專業或第三專業領域的專業化,這在理論上和技能上都是相對比較高的要求。在校體育教師要在自己的非專業領域進行繼續教育,可以選擇與自有體育專業領域相近的專業發展,在理論上和專業技能方面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另外,高校要積極開展教師職后培訓,為教師的自我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將體育教師的理念意識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常態化。高校開展自主式體育教學探索的主力軍是在校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的改革中教師是第一線的革命軍,教師的水平高低和意識強弱都是直接影響教學改革實際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將體育教師的職后培訓常態化,使體育教師的專業領域多元化發展,才是提高高校體育自主式教學應用成果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許萬林:《對高校體育“三自主”教學的現狀分析與思考》,《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第253-256頁。

[2]劉鐵:《高校體育“三自主”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運動》(體育教育),2015年第10期,第78-79頁。

[3]姚磊:《高等院校體育教學的處方式教學模式探討》,《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第7期(下),第113-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