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筆者不斷思考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質。

一、講究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師為實施預設的教學方案而發生在課堂內外的一系列行為,即教師在課堂內外教學與指導所要做的工作。我認為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課堂結構的合理安排、教師良好的語文素養、教師靈活的教學機智、先進的教學方法等。

首先,課堂教學結構是教學的組織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的宏觀管理。只有完善的課堂教學結構才能對提高課堂質量有所幫助。教師掌握了合理的課堂結構分布,才能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重點從以下兩方面把握:

1.充分珍惜課堂教學時間。

教師可根據不同課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合理分配每一個教學環節所需時間,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教學節奏緊湊,不浪費任何時間。

2.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首先,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要講究動靜互補。只有“靜”,教學就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光是“動”,沒有靜靜思考的環節,也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也要講究“疏”與“密”的技巧,應疏密有致。

其次,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素養。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必不可少的。語文學科的綜合性要求語文教師是一個“雜家”,是知識的“巨人”,是有問必答的“百科全書”。

再次,教師要會機智處理課堂的變化情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預設與生成不相符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要用自己的教學機智來處理問題,否則教學活動將很難開展,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二、給學生成功的愉悅感,幫學生樹立自信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反復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讓學生體驗成功。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自信心。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學生能提出問題應予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學生有了成功感,就對自己有了信心,也就更積極主動、更專心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語文和其他學科相比,更強調情感。語文學科的人文屬性不是憑借簡單直白的說教表現的,而是借助于一篇篇融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藝術美、語言美等于一體的有血有肉的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傳授語文知識,而必須同時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努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和方法有待于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探索、去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