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生來說,作文一直都是語文學習的弱項,很多學生提起作文就會產生畏難情緒,為此我們語文教師一直在積極探索和研究更加科學有效的作文教學指導策略。我們應從新的教學視角出發,通過對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準確把握,從孩子的家庭生活體驗入手,鼓勵學生在豐富的家庭生活體驗中認知生活與世界,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健全學生人格、張揚學生個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從本質上來說,學生寫作的來源就是生活,而小學生生活經歷有限,他們寫作的主要來源就是家庭生活。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進行作文教學指導必須首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用文字和語言對自己的生活進行細致描繪和分析。這是語文學習和寫作的本質,應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家庭生活體驗是十分難得的寫作素材,是小學生情感體驗的來源,更是學生創作靈感的起點,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寫作來說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下面談談家庭生活體驗的作文指導策略。

一、從家庭生活中發掘獨特的寫作角度

對于當前的小學生來說,尋找作文的寫作角度一直比較困難。很多時候,小學生的作文已經被嚴重模式化了,嚴重缺乏創新性,比如,只要寫親情的作文永遠是千篇一律的故事寫法,毫無新意可言。家庭生活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挖掘更多獨特的寫作角度,使作文的寫作立意和構思能夠從更多不同的角度出發,對于同樣的話題也能夠寫出不一樣的感受。同樣以親情類的話題作文為例,如果教師培養學生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養成積極觀察生活、注重細節的思維習慣,那么在寫這類作文的時候學生將能夠從更多真實的事件出發,描寫更真實的生活情境、心理活動和人物感受,使作文的立意更加新穎,不落俗套。

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和剖析生活體驗

小學生正處于最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年齡,有時候他們獨特的語言能夠讓人耳目一新。然而受傳統應試教育體制的束縛,學生的語言自由發展一直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難以得到自由發揮。比如,在小孩子的眼中月亮像豆角,像彎刀,像一切彎彎的事物,但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孩子只知道月亮像小船。在家庭生活的自由氛圍中,學生可以完善自己的語言體系,使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自由發展,從而奠定寫作的基礎和能力。

比如,在具體的寫作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寫作的需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在這種熟悉的情境中進行交流,通過語言的描述和表達,學生進行自由交流和分享,挖掘生活經驗中的寫作角度,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的作文寫得充滿樂趣。

三、以家庭生活體驗來奠定寫作的情感基礎

小學生的情感生活還不夠豐富,導致很多學生在情感的把握上還稍顯稚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盡力幫助孩子去挖掘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發現生活中的情感價值,并將這些情感融入寫作中,使文章顯得更加有血有肉,而不是流于形式。家庭生活的體驗就是學生情感的源泉,不論是去感受大自然、去游樂場、一起做家務還是家人之間發生摩擦,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財富,不僅僅奠定了學生寫作的情感基礎和價值導向,更能夠完善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培養學生積累家庭生活寫作素材的習慣

很多學生反映在寫作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感覺沒有東西可寫,其實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沒有足夠的生活素材積累。在家庭生活當中,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情,這些事情或大或小,點點滴滴共同組成了學生的成長經歷和生活體驗,它們都是十分重要的寫作素材。對于教師來說,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素材積累習慣,鼓勵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多寫多記,比如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周記或者微型作文,通過一天一天的積累使自己的素材更加豐富,在具體的寫作中能夠運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