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數學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加強了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力度。這種課程改革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加直觀的數學體驗,同時也使學生充分認識數學學習的目的。本文主要是就動手實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一、深度分析教材,探索動手實踐內容

雖然數學教材作為主要的教學平臺,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這就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內容,選擇需要學生動手實踐的教材內容,然后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促進自身學習效率以及教師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讓學生通過動手畫圓、剪圓、對折再對折找出圓心,探究圓的特征,認識直徑、半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才能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使學生樂于學習圓的知識。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詳細講解與圓相關的知識,才能達到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穩步提升的目的。

二、運用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是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關鍵。經過長期的實踐我發現,動手實踐對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在講解分數認識的知識時,教師必須針對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的現象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所有的學生各自拿出一張白紙,然后要求學生對折白紙,同時要求學生根據折痕將各個部分用數字標識出來。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活力。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之后,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些同學將白紙平均分成四份,有些同學將白紙平均分為八份,而教師則選擇其中的幾位進行詳細講解,如果將白紙對折平均分成四份的話,那么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張白紙的四分之一。現在就請兩位同學將他們的操作成果展示給大家。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發現由于兩張白紙的大小不同,所以雖然他們都是每一張白紙的四分之一,但是他們表示的四分之一卻不相同,而每一張白紙作為一個整體,不管平均分成多少份,其中的一份我們都可以將它視為幾分之一。這種通過簡單動手操作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動手實踐操作的快樂。

三、運用動手操作,拓展學生思維

小學數學知識最大的特點就是關聯性以及系統性相對較強,因此學生在學習小學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以往所掌握的知識學習新的知識,才能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拓展思維,將新舊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比如,教師在講述三角形知識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學生掌握三角形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直線的垂線段的知識,要求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畫出直線AB,然后再引導學生做出這條直線的垂線段,在經過點C的地方,做直線AB的垂線段。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不僅加深了對三角形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鞏固了以往所學知識,為以后三角形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為了確保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和理解相關的知識,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課堂教學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做好數學課堂教學的工作,同時還要加大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力度,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才能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

總之,通過動手實踐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學生在發揮想象的過程中,自身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為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型應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