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抓手”
作者:龐 瑛 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時間:2018-09-03 11:41: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關鍵點還是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覺性。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提高。因此,教師教學時,要熟悉教材、靈活運用教材,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一、多元推理,滲透轉化思想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等腰三角形”的教學為例。在進行等腰三角形性質2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將性質2分為三個方面來啟發學生。我啟發學生從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中線、底邊上的高三個角度向學生分別表述這個理論,幫助學生建立較為靈活的思維方式,滲透轉化思想。
二、浸潤情境,探索實踐價值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因此在學習中,學習內容若是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那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提高了一個層次。比如在本章中,我創設了一個工人建房子的情景,工人在建房子時,要檢查房梁是否水平,可以將一塊等腰三角板的底邊放在梁上,從頂點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繩子正好經過三角板底邊中點,那么房梁就是水平的,通過情景創設幫助學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接下來,我讓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準備好的三邊不等的三角形紙片,通過折疊或者裁剪將其變成一個等腰三角形,接著小組合作通過5分鐘的討論時間觀察等腰三角形的特征,討論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將各自發現的特征寫到黑板上,比一比特征的不同與相同處。當學生成為了一個會關心、會思考的人,能理解數學在自然以及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時,學生的數學素養就已形成。
三、以生為本,發揮教師的點與撥
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模式已不能適應今天的社會發展,今天的新課程倡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應把握“以生為本”的價值取向,從而引導學生內化升華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如在“等腰三角形”一章中,對于“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最少有一條對稱軸,頂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它的對稱軸,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這一概念的教學,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操作,進行小組討論,自主思考等邊三角形的對稱軸。同時,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利用課件、視頻講學、微課輔導等手段,幫助學生建立獨立思考能力和數學思維,并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有機地將隱藏在課本知識中的價值觀滲透給學生。
四、反思總結,積累學習經驗
反思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當學生的反思與總結結合起來時,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例如經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后,我組織學生就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進行回顧,引導學生總結學習等腰三角形時遇到的問題。比如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積,教師可以設置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情境,使知識自然過渡,利用一道題目將知識點融合其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不同的解題方法。反思后進行總結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使學生更完整、清晰、準確理解所學知識。長此以往,則能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經驗,大幅度提升學生知識網的構建能力,從而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
五、梳理鞏固,內化自身素養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對于今天的數學學習,鞏固梳理知識是有效復習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針對等腰三角形布置相應練習,供學生鞏固知識。例如,經過課堂學習后,我為學生布置作業,提醒學生注意使用課本的知識點“等邊對等角”。另外,單元課程結束后,我利用單元整體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己總結知識點與思想方法上的收獲,幫助學生建構起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為下一步教學打下基礎。通過鞏固知識點不斷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問題實質,從而學習能力得以加強,創新能力得以提高,實現真正的數學素養內化。
總之,依托核心問題教學,孕育數學核心素養主要注重師生將數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真正具備數學素養,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