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言文字運用,聚焦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王曉綱 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發布時間:2018-09-03 10:59:0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統編教材的陸續使用,西安市部分學校于2017年承擔了二年級上冊教材的試教工作。在試教中我們努力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前提,將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緊密融合,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一、注重學生的自主實踐,努力達到“學以致用”
1.識字寫字推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材將識字由文中學到課后習題中訓練再到語文園地中鞏固運用,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扎實,從而促進兒童的早期閱讀。在揣摩編者意圖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規律,將其進行歸類,結合教材中的拼音跟隨、課后題和語文園地的訓練,不斷提高識字的效率。在寫字指導時,教師更重視漢字的規范書寫,結合教材中的書寫提示,引導學生關注字的結構,體現漢字的結構美,有效提高書寫教學質量。
2.課后習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課后題進行獨立閱讀與思考。如《寒號鳥》課后題是:寒冬臘月,為什么喜鵲能住在溫暖的窩里,寒號鳥卻凍死了?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跳出故事,思考故事背后蘊含的道理,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植物媽媽有辦法》課后題是讓學生仿說課文,教材中給了一些詞語,讓學生進行仿說,學生在仿說的同時,也是對這些動詞的進一步使用。“語文園地一”同樣出現了動詞的訓練點,但這道題在理解與運用的基礎上,又多了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動詞使用的準確性。整個單元的內容體現了訓練點的系統性,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課后選做題貼近學生生活,給了教師和學生更大的空間。部分課文后增加了“選做題”欄目。如《寒號鳥》課后選做題:“現在懶惰,將來難過。”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說一說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或者身邊人的故事來反思,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也能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靈活處理,實現了差異化教學。
3. “口語交際” 注重聽說及行為習慣的養成。教材將“口語交際”從“語文園地”中剝離單獨設置,突出了口語交際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的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考慮學生起點,著力改進學生日常交際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口語交際“做手工”“商量”“看圖講故事”,教材中的這四次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的交際情境中實踐最基本的人際交往原則。
4.“語文園地”成為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場”。如“語文園地”中的圍繞場景識字、火車票識字等生活中的真實事物識字,更容易使學生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做到“以一帶多”,培養了學生的多重學習能力。“日積月累”板塊內容多是傳統文化的內容,也是對單元學習的補充,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二、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力求實現“素養提升”
1.巧用插圖幫助理解。第12課《坐井觀天》課文插圖較夸張和抽象,小鳥、井口和青蛙離得較遠,課文正文穿插其中。二年級學生的思維大多較具象,很難想象井口的小鳥和井底的青蛙有何聯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輔之以舊教材的插圖,感受井之深,進一步體會井底之蛙所蘊含的道理。第16課《朱德的扁擔》是本冊教材中唯一一篇沒有插圖的課文,但又是革命題材的內容。教師適當進行課前資料的收集,使學生初步了解時代背景,感受革命的不易,傳承革命者的精神,引導學生珍惜現在的生活。
2.調整難度學以致用。《寒號鳥》課后第三題: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第一組:“凍得直打哆嗦 熱得直冒汗”,在試教時我們發現:這一組短語絕大多數學生基本能達到照樣子說一說的目標,能進行恰當的積累運用。而第二組:“冷得像冰窖 熱得像蒸籠”,在前一組的基礎上又加入了比喻的成分,顯然加大了難度。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正確仿說的學生比較少,教師相機給了學生一些例子,而不是機械地使用教材。再如《大禹治水》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要根據課后提示講述故事,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難度有些大。教師也可以適度調整策略讓學生先從簡單內容入手學會講述,然后再加深難度。
三、綜合學生的實踐運用,真正落實“立德樹人”
新教材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出發點,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與體驗。正是這種理念的感召,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才會心存敬意。本著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必須注重學生日常的語言實踐運用并將其常態化。教材的變化直接引領著教師的思維模式,只有認真研究教材并使用好教材才能向目標不斷靠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基于學生的發展,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對于教材的研究我們還在路上。關注語言文字運用,聚焦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目標,我們將不斷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