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體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作者:楊金民 王開鳳 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中心小學
發布時間:2018-09-03 16:32:1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新課標的出臺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和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的結合,使得越來越多的教師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形象的教學環境。把多媒體和數學教學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突出學生的主動地位,使學生在健康良好的心態下學習,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及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下面主要從四個方面談談多媒體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一、動畫演示,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數學本身就比較抽象、枯燥,特別是對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就顯得格外重要。多媒體有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效果,并逐步打破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法。因此,我們在導課時,合理選擇和利用好多媒體課件,設計好開放課堂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直觀、形象、生動地感知知識,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例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教師結合動漫制作課件給學生講述《小猴分桃吃》的故事,5只小猴分11個桃,通過動漫和教師的解說,學生形象地看到小猴分桃的過程,理解有余數的除法。這樣的趣味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整堂課教學氣氛活躍,學生能主動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有余數的除法。
二、抓住時機,啟迪領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應把握好時機,恰當呈現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教師要在制作課件上下工夫,從設計方案、制作動畫、文本音樂插入等都力求從學生興趣出發,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把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形象生動,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教學“認識時、分、秒”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制作了鐘表,把時針、分針、秒針卡通化。讓它們在鐘面上“跑”,同時向學生提出問題:時針跑1格,分針跑多少圈?分針跑1格,秒針跑多少圈?教師通過課件演示,讓時針、分針、秒針邊走邊解說。幫助學生認識了抽象的時間概念。
三、恰當適度,突出重點
借助信息技術教學能有效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時,教師可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公交車上原有11人,到站從中門下車5人,又從前門上車8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讓學生感受加減混合運算的實際意義和計算方法。接著引導學生練習鞏固和課堂小結。通過多媒體課件啟發學生由眼前的事物聯系到生活實際,聯想到事物的發展、變化等,加深對眼前事物的認識,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但教學中多媒體課件不能充斥課堂,不能取代必要的常規教學方式。應做到靈活運用,適時適度,相互補充,才能使學生深入理解重點內容。
四、操作思考,突破難點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是一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數學課堂教師通過”多體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正符合新課標的這一理念,特別是在突破數學教學難點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積計算”時,在學生動手操作后,展開班級討論:怎樣求圓柱體積?你能推演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嗎?這時教師再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形式演示,并配上講解。要求學生用學過的有關圓的半徑、直徑和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讓學生在課堂探究情境中,嘗試操作,教師再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指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獨立操作推演出圓柱體積計算公式,使每位學生在實踐探索中突破了本節課的學習難點。
多媒體課件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促進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交互式活動。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在備課時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制作好多媒體課件;在教學設計中預設好呈現時機及演示解說方略,才能實現高效數學課堂。加強多媒體技術與新課標的全面整合,創造新型高效數學課堂,任重道遠,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