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最近兩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群文閱讀就是師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它打破了傳統的單篇閱讀模式,是一組強調“整合”與“聯動”的創新型閱讀方式,隨著群文閱讀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課堂中,其獨特的教學價值也慢慢呈現。本文從小學英語的角度出發,以牛津譯林版本為例,分析教師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開展群文閱讀。

一、設計不同的閱讀主題

群文閱讀又可以看作是關聯閱讀,由教師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來選擇一組文章,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來設計不同的閱讀主題。以五年級下冊Cinderella為例,有以下幾種不同的主題:①“王子與公主”主題,教師可以在該閱讀文本結束后,在課堂上推薦學生閱讀The Little Mermaid(人魚公主/美人魚)、Snow-white(白雪公主)、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與野獸)等。② “公主”主題,除了剛才舉例的幾篇童話外,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The Prince and the Pea(豌豆公主)、Frozen(冰雪奇緣)等。③ “與愛有關”的主題。④ 童話主題,教師可以著重選擇故事情節比較簡單,人物比較少的其他童話名篇給學生閱讀。可以發現,在同一個單元,同一篇閱讀文本下,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會得出不一樣的主題。因此,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應當結合單元主題、教學目標、學生的接受程度等多個因素來設計一組閱讀文本。

二、選擇多樣的閱讀文體

編入小學英語的閱讀文本,大部分是記敘文或者簡單的對話,當教師組織開展群文閱讀時,還可以有意識地選擇更多不同類型的閱讀文體。以六年級上冊Chinese festivals為例,教材開頭先以Brainstorming的方式來列舉了New Year's day、Mothers' day、Teachers' day、May day、Mid-Autumn Festival等,教材受限于篇幅的原因,并沒有展開介紹各種節日,因此,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時,就可以圍繞“Chinese festivals”來選擇不同文體的閱讀文本:①可以是新聞類,比如國外媒體報道中國節日的一些情況。②可以是日志類。比如有來中國過春節的外國朋友,因為各種春節習俗以及節慶活動的關系,每天可能都會過得不一樣,完整的春節日志可以讓學生們對春節了解得更多。這類素材可以在微博上獲取。③可以是趣聞類。比如與春節有關的小故事。④ 可以是紀實類。比如比較正式地介紹各種傳統節日的由來、風俗、活動等。⑤可以是與節日有關的繞口令、諺語、俗語等。同一個主題下,多種不同文體的群文閱讀方式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接觸到更為豐富的閱讀素材,趣味性更濃,學術味更強。別樣的閱讀文體,對學生來講,既開闊了視野,發散了思維,又讓閱讀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有趣而不容易讓學生產生倦怠感。

通過群文閱讀,把課內所學之法運用于課外閱讀活動之中,把方法轉化為能力,把課本運用于生活,把理論運用于實踐,又從廣泛的課外閱讀中增長見識、增強信念、擴展胸襟,從而形成一個閱讀之網,以達到群文閱讀的目的。

雞蛋從外打破僅僅是一盤菜,從內打破才是生命。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知識水平以及孩子生長的環境,為孩子創設閱讀的情境,設法激發孩子們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由“讓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實現高效課堂,跟上課改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