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管慈教的五個維度
作者:閻良區關山中學 王新榮
發布時間:2018-09-03 17:10: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17年11月12日,湖南沅江三中發生了一起學生傷害老師并致死的事件,引發了我的思考,我們到底該不該嚴格要求學生,還是說要在學生的錯誤面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呢?
中國有句古話“嚴是愛,松是害,放任不管要變壞”,而僅有嚴而無慈的管理是粗暴武斷式的管理,舍去其中之一必不能成功。眾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要塑造人,我一直認為管要嚴,教要慈。那么如何實施嚴管慈教呢?我認為要從五個維度開展。
維度一:“壓”。即該嚴厲的時候一定要嚴厲,不能只當老好人。古語曾一語道破天機:嚴師出高徒。事實也雄辯地證明,優秀的學習成績,良好的思想品德,都是嚴格要求、逐步培養的結果。只有在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下,形成一定的壓力,進而把壓力變成動力,才能逐步克服意志薄弱和自制力差的弱點,提高自覺性。
維度二:“理”。即要進行思想上的梳理。不僅僅要讓學生因怕老師才遵守紀律,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確實應該遵守紀律,應該自覺維護班級的良好環境,深刻認識到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地看看書了,真正明白“寧靜致遠”的道理。
維度三:“激”。就是要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斗志。“壓”是治“表”,“理”是治“本”,而“激”是要求“強”。班主任平時要“刻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們好勝不服輸的精神,抓住一切機會對孩子們進行精神激勵,讓每個孩子都充滿自信充滿熱情地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中。
文章《美麗的歧視》中有這樣一個片段令我印象深刻:有一次,張老師發現學生大偉在課堂上讀武俠小說。張老師很生氣地說:“你真是沒出息!你不僅糟蹋你爹娘的錢,還耗費著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學,全世界就沒有文盲了!”大偉一聽,噌地跳離座位,跨到講臺上指著張老師說:“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一定要上大學!”說著,大偉就把那本武俠小說撕得粉碎。后來大偉順利地考上了大學,也一直想找到張老師,親口告訴老師:“我不是孬種……”三年后,作者去看望張老師,無意間提起了大偉的事,張老師突然老淚橫流。他讓老伴取來一張舊照片:一位書生正在埃菲爾鐵塔下微笑。張老師說:“十八年前,他是我教的那個班里最聰明,但也是最不用功的學生。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說,像你這樣的學生,如果能考上大學,我頭朝下轉三圈……”作者問:“后來呢?”“后來,同大偉一樣,”張老師哽咽著說,“對有的學生,一般的鼓勵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用鋒利的刀子去做他們心靈的手術。很多時候,別人的歧視能使我們激出心底最堅強的力量。”這個故事里的張老師讓我明白,我們可以利用一切契機(不管是正面激勵還是反面激勵)來激勵學生,使學生快速成人成才。
維度四:“扶”。要求我們班主任注意留心孩子的變化,及時幫扶。幾乎所有的孩子,剛進入高中時都有自己的新夢想,個個信誓旦旦暗下決心,他們立志成才的強烈愿望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基礎太差和學習習慣不好等多重原因,很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經常遭遇挫折,而且有的學生非常脆弱。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注意留心孩子的變化,及時幫扶,陪孩子順利走過這段泥濘的雨季。
維度五:“親”。我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為了讓學生“信其道”,就應該努力讓學生“親其師”。具體來說,就是老師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主動關愛學生,和孩子們談心交朋友,如果你和相當多的孩子成了朋友,還需要擔心課堂教學效果嗎?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老師能夠真心關愛他們,對學生來說就是雪中送炭,你會很快贏得學生的心。
以上五個方面,我認為:“壓”不住,不好談其他;沒有“理”,“激”的結果就可能不夠理想;沒有“扶”,學生隨時可能會趴下;在老師的“親”情關懷下,稍可“理”喻的孩子都能被“激”發出無限的學習熱情。
教師工作確實很辛苦,但只要我們能夠淡泊名利,只為育人,嚴于管教,勤于思考,與時俱進,注重過程,勇于進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就一定能夠變被動為主動,事半功倍、變苦為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