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縣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出自合陽,《詩經》305篇中有30余篇都是出自或描寫合陽的,其中不乏“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等名篇名句。合陽還是商代伊尹故里,孔子高徒子夏、元代戲曲家王異、詩人李灌等眾多英才賢哲都是從這片厚重的土地走出去的。

千百年來,深厚的歷史文化一直滋養著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淳樸的人們。

2015年,省教育廳分四次下發了全省義務教育內涵發展的四個文件,統稱為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四項活動上承中央大政方針,下接本省教育實際,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直面教育的時代主題和使命?!八男滤拇蟆被顒臃謩e對應特色實踐育人、課程課堂育人、現代管理育人和文化浸潤育人四個方面。合陽縣通過三年多的實踐探索,實現了“四新四大”工作在全縣中小學全面實施和系統推進,綜合育人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精品教育、詩韻合陽”為主題的內涵發展新路子。

作為陜西省教育強縣,近年來,合陽教育人以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為抓手,以建設“品牌教育引領區”為目標,以“創建引領、質量奠基、隊伍為本、特色發展”為教育工作總體思路,以“抓改革、增動力;抓機制,增活力;抓作風、增實力”為工作要求,制定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立德樹人“精品教育、詩韻合陽”“四新四大”活動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遵循“抓內涵、提質量、促發展”的工作主線,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提升教育內涵,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全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特色辦學,教育質量連年位居渭南市前茅,教育綜合實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陣。以“精品立教、精致育人”為特色的學校德育工作受到教育部表彰,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先后被省教育廳授予“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先進單位”“基礎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單位”;連年被渭南市教育局評為“基礎教育教科研工作優秀單位”“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優秀單位”。在古老的黃河之濱澆灌出豐盈的教育碩果。

以“精致育人、德載校園”為主題,推進“新要求·大實踐”活動

合陽縣推進“新要求·大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是“精致育人、德載校園”。“精”是經過挑選或提煉的精華,有完美和最好的含義;“致”是給予或達到、集中的意思。精致育人就是在教育的全過程中要求精細、精心、精良、精到,是一種精巧細致、追求完美的育人態度,精致育人是精于心而致于行,既是一種價值追求,也是一種教育情懷;德載校園,就是讓校園成為師生精神成長的高地。

打造示范校落小德育。針對學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成人化、空泛化、單一化、碎片化的傾向,我們確立“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的理念,注重德育工作的創新性、示范性和實效性。邀請全國知名德育專家示范指導,以實驗中學為德育基地,推出符合時代要求和教育特點的“1268”學校德育工作框架。即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文明學生,建美麗校園”為主題,發揮黨員干部、骨干教師兩者帶頭作用,著力構建核心價值引領人、主題教育激勵人、校園文化熏陶人、實踐活動鍛煉人、自主管理培養人、三位一體共育人的6大德育框架,分別從道德評價激勵、主題升旗、主題班會、趣味“五早”、多彩“五操”、三個創建、班級文化、全員育人8個方面,落小落細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開辟了學校德育工作新范例,得到省市文明委和教育部門的充分肯定,受到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陜西日報等10余家媒體關注報道。

分層提目標落細德育。我們在充分研究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汲取“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年養德”的教育精髓,確立不同學段的德育目標和要求。

學前教育抓養性。以性格養成為基本目標,認真落實《3—6歲兒童發展與指南》,通過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培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集體生活能力,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小學教育抓養正。以養成教育為抓手,要求學生從坐、立、行、笑、談、唱的“小事”做起,倡導“做有樣、坐有相、行有規、言有范”,讓學生愛國、愛家、尊師長、孝父母、明禮儀、曉善惡、懂榮辱。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初中教育抓養志。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心,深入開展中華美德、革命傳統、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讓學生模范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分清是非、善惡、美丑,形成正確價值取向,逐步完善人格,樹立遠大理想。

高職中教育抓養德。從愛國教育、感恩教育、責任教育、誠信教育、法制教育入手,引導學生感恩祖國、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奉獻社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對國家有用的人。

家校同攜手落寬德育。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最完備的教育模式是學校+家庭教育,學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奔彝ナ呛⒆咏邮芙逃牡谝徽n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重要途徑,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們重視發揮學校教育主導作用,在全縣各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開辦家長學堂,形成了以班主任為核心,以微信、QQ群為載體的家校聯誼網絡。班主任、科任教師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家訪活動,交流信息,提出意見和建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家委會指導作用,縣局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開展家庭教育講師團培訓,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探索建立“家長義工”長效機制,引導家長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為學校工作提供支持幫助。城關中學構建了學校、年級和班級三級家長委員會,組建家長教學部、生活部、活動部,考試時家長參與監考,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家長參與實施,學校重大活動上家長踴躍參加,學校重大決策上家長建言獻策,形成了家長深度參與學校管理的常態模式。全縣各學校采取多種方式,面向社會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

總結成體系落實德育。我們以“讓德育真正走進學生生活,觸動學生心靈”為目標,通過全縣各學校兩年的實踐,總結形成了“六德”育人體系。

“儀式育德”信念教育。精心設計和策劃主題隊會、升旗儀式、清明祭掃等重要活動,讓學生在莊重、神圣的氛圍中獲得強烈的心理體驗,內守真、善、美,外顯精、氣、神。

“知識潤德”課堂教育。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將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將德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讀寫養德”修身教育。在全縣中小學常態開展幸福讀寫活動,組建讀寫社團、興趣小組,開展經典誦讀,文學創作等活動,引導學生以讀寫涵養品性,砥礪心志。

“習慣立德”養成教育。組建志愿者服務隊伍,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習慣小袋鼠等活動,引導學生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體現自我價值。

“素養蘊德”藝術教育。圍繞“快樂德育”,開展特長培養、民俗體驗、藝術賞析、研學旅行等實踐活動,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實踐寓德”生活教育。以中小學綜合實踐基地為載體,開展生存技能、家政服務、科技活動等探索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以“精彩課堂、智盈校園”為抓手,推進“新常態·大視導”活動

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的目標是“精彩課堂、智盈校園”,指的是優化教與學的方式,使課堂出色、出彩,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讓智慧充盈整個校園。我們以有效課堂為總要求,倡導理性改革,突出嚴、細、實、活,重在常規常態。通過扎實的實踐和探索,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建設民主、平等、師生共同參與的課堂生態,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典型引領課程改革。針對不同學段教學現狀,我們在全縣范圍篩選出辦學基礎較好,教師整體素質較高,校長課改意識較強的城區學校和鄉鎮規模學校作為試點校,典型引路,推動全縣課堂教學改革。城關中學以“魅力課堂”為主題,按照“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教學相長”的課改思路,扎實推進課堂轉型,讓課堂從關注教師的“教”轉變為關注學生的“學”,推行的“讀、議、講、練”翻轉課堂、編印的導學案和實施的課堂評價為全縣課堂教學改革樹立了標桿。坊鎮中學的“預、講、練、延”幸福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農村規模學校做出了示范。路井鎮中學提出的“活力互助課堂”理念,開展師徒結對幫學,注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運用,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攀升。城關小學問題三步式課堂教學,城關二小語文學科的四步引領教學,第三小學“預學——交流——拓展”的課堂教學,甘井中心小學“1255”課堂,王村礦小學“六模塊”等都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示范,為教育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研訓助力課程改革??h局層面出臺了《加強校長教師培訓,促進校長教師專業成長的實施意見》,形成了“一個講堂、兩大工程、四項計劃”的教師培訓常態機制。古莘教育大講堂堅持每季度邀請國內教育名家來合陽講學,先后有華東師范大學附中教師吳金瑜、浙江臺州教育科學院主任張志偉等60余人來合開展學科培訓?!邦I航”“領雁”兩大工程,兩年來共選派50余名校長、200余名骨干教師赴北京十一學校、杭州市拱墅區、河北衡水中學等地觀摩學習,更新理念,助力課改。新教師、班主任、信息技術、教師提升四項計劃實施以來,共培訓教師2600余人次。以培養本土專家為目標,構建起省市縣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學新秀三級四類骨干體系。近年來評選出省級教學能手36人,市級教學能手65人,命名縣級骨干教師650人,組建名師、能手、班主任工作室47個。重視課例研修,2017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全縣上傳優課5696節,居渭南之首,省平臺曬課全省排名第3,經過層層篩選,我縣2節“優課”獲部級獎勵,23節“優課”獲省級獎勵,157節“優課”獲市級獎勵。

學校層面注重校本研修和課題研究,構建組織機構,系統規劃每學期研修活動,落實每周研修內容,營造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研修氛圍,使教師能夠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內化為自身的教育智慧,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全縣完成各級教育科研課題300余個,省級英語學科帶頭人王軍玲老師的課題成果集《初中英語優秀教學設計》、市級教學能手雷平老師的成果集《初中物理100問》作為優秀成果在全縣推廣;全縣開發地方課程、校本課程100余種,縣教育局編印出刊《美麗合陽》《讀寫天地》《教育書畫》,初步形成鄉土、讀寫、書畫教育三大載體。城關中學編寫16種校本教材,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城關小學的《經典誦讀與綜合實踐》,第三初級中學的《國學讀本》,第四初中的《圖說1268》,城關二小的《城南視窗》,路井鎮中學的《路井故事》、王村中心小學的《養正》等校本教材、校本刊物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多樣性和主動性,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條件保障課程改革。堅持以適應教育現代化發展為目標,促進信息化建設和學校教育教學的有機融合,和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合作,共建教育信息化示范縣。投資2000余萬元,建成合陽教育大數據機房和合陽教育云平臺,在全縣48所中小學建成教育城域網,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為每個教室高標配置希沃教學一體機。堅持建培用相結合的原則,縣局信息化辦公室組織廠家開展應用技術培訓,電教中心組織全縣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50歲以下教師全員參與,有效提升了廣大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為深化課程改革提供了技術保障。

行政推動課程改革。出臺了《全面推進“精彩課堂、智盈校園”“新常態·大視導”活動實施方案》,制定了《合陽縣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督查標準》,為全縣中小學課改提供了思路和標尺??h教研室每學期開展一輪次常規檢查,每兩周一次下校研修,緊盯問題,提出措施,“紅臉出汗”,立行立改。局機關干部每兩周一次“三進”活動,深入學校,走進課堂,組織聽課、評課,舉辦座談會和反饋會,深度把脈,精準指導,有序推進。督導室每學期深入學校依據督查體系量化考核,逐校賦分,其結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h局每季度召開追趕超越點評會,將課程改革實施情況作為點評的一項重要內容,逐校點評通報課改推進情況。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力促課改不斷深化。我們還從改革“學生評價辦法”“學生作業管理辦法”入手,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和家庭書面作業量,建立健全監測、舉報、公告和問責制度,從制度和實施兩個層面強化監督,切實從源頭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實現減負增效的目的。

以“精細管理、行健校園”為目標,推進“新標準·大規范”活動

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是我們實施學校管理的基本遵循,也是我們督查評價學校的標準。我們確立學校管理的總目標是“精細管理、行健校園”。精細管理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是對現代學校管理過程和管理結果的雙重要求,“精”就是切中要點,抓住管理中的關鍵環節;“細”就是管理標準的具體量化、考核、督促和執行。行者,運動之稱;健者,強壯之名,精細管理的核心在于規范人的行為,強化責任落實,形成優良的執行文化。構建激情飛揚、活力四射、規范有序的校園,提升教育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精細的標準是規范。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工作有標準、有規范才能做到精準細致。在2017年,我們依據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從規范行政管理、規范教職工管理、規范德育管理、規范教學教研管理、規范后勤管理、規范安全管理六個方面入手,制定了《合陽縣教育局關于推進“四新四大”,提高教育質量,建設品牌教育引領區工作規范100條》,主要從校長和班子、德育工作、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師隊伍、教育科研、學校管理、校園文化、評價考核等九個方面對學校管理提出明確要求,全面規范學校管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精細的要求是常態。我們在常態工作中追求精細化管理,努力實現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精細學生管理。認真落實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制定《合陽縣免試就近入學工作方案》,按照“戶籍為主、住房為輔、就業補充”的原則,劃片招生、規范流程,隨機編班,教育局統一審核,發放錄取通知書。規范學籍管理,專人負責學籍檔案管理,做到一人一檔,檔隨人走;確保了每一名學生有學上、上好學。精細的管理,使得城區學校入學秩序井然,大班額問題基本消除,2017年秋季陜西日報作了專題報道。

精細教學常規。制定了《合陽縣學校常規管理細則》,重點從備課、上課、作業輔導、糾錯四個環節提出明確要求,備課要求做到“四備三有”,即備考綱、備重難點、備設計、備學生,有目標、有方法、有針對性;上課要求教師提前五分鐘候課,課堂上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行動、心動、神動;作業要求字跡清楚,卷面整潔,答題規范;糾錯必須在作業中體現并有教師評價??h教研室不定期、不打招呼入校進班進行教學常規檢查,教育督導室積極配合,強力推動。以嚴立教,以實興教,全縣形成了“抓常規就是抓質量”的共識。

精細安全管理。強化安全工作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形成人人抓安全的濃厚氛圍。堅持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不斷加強全縣校車合法運營,連續多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堅持開展防震減災日、防踩踏等自救演練,針對性開展防溺水事故、汛期學校安全、假期安全、校園欺凌、冬防安全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師生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

精細后勤管理。寄宿制學校學生宿舍,住宿學生名單和家長聯系方式上墻,床鋪整潔干凈,走廊、樓梯無障礙。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程監管,工作人員證照齊全,衛生制度齊全,食品48小時留樣,食品衛生偶發事件應急等各項制度完善。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營養改善計劃食堂供餐學校達到77%,人數占比81.5%,走在渭南前列。

精細的核心是隊伍。我們堅持“強師德、調結構、培業務、補短缺”,著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育人才隊伍。

不斷強化師德師風師紀。結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持續開展以“整治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教育‘三亂’、工作不作為、紀律渙散”為主的行風治理工作,建立完善個人作風檔案,實行教師年度考核“師德一票否決”。全面啟動“三評議兩提升一落實”教師評價機制改革,落實教師末位淘汰的新機制。

推進校長教師管理改革。實行校長職級制,制定了校長職級工資分配方案,建立了優績優酬的職級工資分配機制,充分發揮校長職級工資的正向激勵作用,2017年6月已落實到位。深入推行“雙向選擇、公開競聘、指令性交流、跟崗掛職”四種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形式,近三年累計輪崗交流1200人次,交流比例逐年增加,隊伍結構不斷優化。2017年,試點實施領導干部和教研員競聘上崗,四中校長、海峰幼兒園園長、學前辦主任和兩名教研員競聘走上崗位。

積極補充新教師。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哪里缺向哪補”的原則,通過特崗計劃、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和師范生人才市場招聘等形式,三年招錄新教師300余人。2017年,在合陽中學試點以校為主的招聘模式,拓寬教師招聘途徑,引進高層次優秀教師7人,進一步優化了我縣師資隊伍。

精細的要義是均衡。抓精細管理,其核心要義是促均衡、保公平。我們深入實施大學區管理,按照“優質帶動、合作共享、提升內涵、共強共進、捆綁考核、集約發展”的實施要求,以城區學區長學校為龍頭,成立11個大學區,主要在學校管理、教學管理、教師培訓、學生活動、質量監測、校園文化六個方面進行統一管理,各學區開展集體教研、教師培訓、課題研究、質量監測和豐富多彩的學生主題活動,各類資源實現學區有效共享,形成了不同學區特色亮點。 如第三小學學區推出“菜單式”管理模式,城關中心學區大力推行“獨立精備,資源共享”集體備課模式,中心幼兒園的學區環創觀摩活動,城關小學青年教師結對幫扶、薄弱學科常態化跨校上課、骨干教師交互式輪崗等特色做法,都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水平。

以“精誠文化、書香校園”為載體,推進“新體系·大構建”活動

“精誠”是精心至誠,精誠文化就是以學校文化建設“新體系·大構建”活動為總要求,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和合陽地域文化特色,精心設計打造主題突出的學校文化,文化引領,書香充盈,提升辦學品位和育人質量。

整體構建教育文化。合陽是《詩經》發源地,《詩經》以“風雅頌”施行教化,“賦比興”演繹魅力,“六義”發端,立足現實;制禮作樂,教化先民,對今天的教育有著很強的借鑒意義。我們充分挖掘和傳承我縣厚重、淳樸、精細的地域文化特色,以“精品”為教育的品質追求,以“詩韻”為教育最高境界,“立德”“立言”“立行”,形成以“精”為特色的“精品教育、詩韻合陽”縣域教育文化,讓教育有“風”的情懷、“雅”的韻味、“頌”的尊崇,實現育人和辦學三目標、三境界。

目標境界之一:“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意思是初春時節桃花盛開的樣子。桃花在早春開放,桃花盛開預示春天的到來。桃花寓意推進“四新四大”活動初期我們確定的示范學校。示范校在工作制度和機制,活動內容和形式,育人效果和特色方面探索新的有效途徑,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和經驗,示范引領全縣學校全面實施“四新四大”。形成“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喜人局面。

目標境界之二:“奕奕梁山,有倬其道”(出自《詩經·大雅·韓奕》)。意思是“巍巍梁山多高峻,交通大道開辟成”。寓意我們在推進“四新四大”活 動的第二重目標,就是在城區優質學校和試點學校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實施以學區為單位,以城帶鄉、以強帶弱、整體推進的特色路子。實現“眾人劃槳開大船”的推進態勢。

目標境界之三:“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出自《詩經·國風·周南·葛覃》)。意思是多年生的葛草,藤蔓粗壯,漫山遍野,生機勃勃。寓意我們的第三重目標境界,就是讓“四新四大”活動在合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枝繁葉茂。形成內涵發展的合陽特色和合陽風格,營造“萬紫千紅春滿園 ”的教育新氣象。

回顧合陽教育發展歷程,總結了合陽教育成功經驗,我們還提出了“忠誠敬業、負重加壓、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合陽教育精神,推動合陽教育實現“由硬件建設向內涵發展,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由應試教育向人的全面發展”三個轉變,激勵著教育人奮進有為、追趕超越。

標桿引領文化方向。全縣按照“先城后鄉、先強后弱、分步實施、標桿引領”的原則,從學校文化體系建設、核心價值觀、辦學目標、育人目標、學校理念識別(“一訓三風”、?;?、校歌)、學校理念宣傳、管理文化建設、課程文化建設、課堂文化建設、教師文化建設、學生文化建設、公共關系文化建設、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等13個部分探索推行學校文化建設框架。全縣開展了校園文化建設方案評選活動,涌現出一批富有鮮明特色的學校文化。城關中學以魅力教育為總攬,提出“品質唯尚、智圓行方”的校園文化主題,打造“勇立潮頭、自強不息、教學相長、惟精惟一”的城中精神,構建起了“六精、三化、三課堂”的管理文化,提出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魅力教師最高境界;“書生意氣、士兵精神、貴族氣質、家國情懷”魅力學生最高境界;魅力課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魅力課程“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魅力班級“集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城關二小以“行”為校園文化主題,以藝體教育為特色,以“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為校訓,以“博學善導 敬業樂群”為教風,以“樂學善思 雅言美行”為學風,形成了“精細管理 高效執行”的管理文化等。校園文化的全方位、立體化構建,為全縣樹立了標桿。一花引得百花放,洽川中心小學的“黃河文化”,和家莊鎮中學的“和文化”等,都成為彰顯學校精氣神,影響學生一生的文化因子,讓學校成為文化的高地,成為合陽教育創新發展的風向標。

主題凸顯傳承功能。文化的底蘊來自歷史的傳承和長期的積淀。學校有大有小、辦學歷史有長有短、所在地域各有特點、校長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也各不相同。我們認為,校園文化的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品牌的經營,是學校形象的塑造。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必須體現時代性、本土特色,又能與傳統文化緊密契合。其個性和特色不僅要體現在外化的硬件設施上,更要體現在師生的精神風貌、教師的教學風格、學校的課程體系、校園的人際關系、學生的群體形象等方面。

在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將文化主題作為學校的“根”,做到一脈相承,一以貫之。全縣19所學校先后被評為市級校園文化示范校。如:我縣第三小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創建之初就確立了“家”文化,每位學生都會產生一種“學校是我家,在校如在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地處梁山南麓的甘井鎮中學確立了源于《詩經》的“奕奕梁山”文化;城關小學傳承合中原址百年老校的“龍檜”文化;路井鎮中學提煉出印光大師精神的“美善”文化等等,全縣校園文化建設既主題鮮明、擁有深遠寓意,又底蘊深厚具有傳承價值。

載體豐富校園生活。我們堅持立足本土,辦有內涵高品位的教育。各學校注重學生社團建設,拓展活動內容,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全縣各類藝術社團共計300余個。城關中學遠航文學社榮獲第四屆“全國九十九佳文學社團”稱號,甘井中心小學的剪紙社團、新池鎮中心小學的龍獅社團,讓合陽剪紙、面花、龍燈、獅子走進校園,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以校園藝術節、科技節、中小學生運動會、讀寫活動、研學旅行“兩節一會兩活動”為載體,著力打造激情校園。每年的校園藝術月活動,從音樂比賽、書法繪畫展、學生社團成果展、鄉土文化實踐行、中華經典誦讀、教師才藝大賽等六個方面,分學校、學區和學段三個層次展演,學生參與率達95%。藝術節優秀節目舞蹈《圣地的腳步》《踅面香香》先后在中小學生藝術節優秀節目展演中榮獲省級二等獎、一等獎;合陽中學學生楊貝諾的科技作品《家禽自動飲水器》,榮獲省級一等獎,國家二等獎,獲得專利證書。第五屆科技節東街小學學生陶家聰的作品《簡易捕鼠器》,榮獲第32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省級一等獎;堅持舉辦全縣中小學球類比賽、田徑運動會。參加全市第十三屆運動會,皮劃艇項目奪得5塊金牌;青少年活動中心牽頭組織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組織學生走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走近科學,走近大自然,開拓視野,提升素養。合陽中小學生實踐基地作為全省首家實踐基地,開設縣情教育、烹飪、花卉、禁毒教育等11門課程,常態開展學生勞動實踐教育,年培訓4500人次,提升了學生的勞動技能。

通過三年多的探索實踐,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從德育、課堂、管理和文化四個方面明確了育人的途徑和方法,不僅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有力保障,更是縮小城鄉差距、助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效路子。我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體會:

一是示范引領定標尺。不論是省廳“新常態·大視導”活動專家的視導和引領,還是城區窗口學校、縣域骨干教師的輻射引領,都是深化“四新四大”活動的有效抓手。

二是行政推動是關鍵。我們通過出臺系列方案,召開動員會,現場推進會,季度點評考核,表彰表態,印發工作簡報等形式,抓校長和骨干教師這一關鍵群體,影響帶動廣大教師立足崗位,努力工作,在學生成長、學校發展中獲得職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通過行政推動,力促“四新四大”落地生根。

三是機制創新有作為。我們探索形成了縣局主抓頂層設計,局領導包片,股室包聯學校,業務單位抓好工作指導,宣教股加強典型宣傳,營造活動推進氛圍,督導室強化過程督查的工作機制。實踐證明,這一機制上下聯動,責任明確,保障了工作的順利推進。

面對基礎教育改革的新常態、新要求,面對人民群眾的新希望、新期盼,合陽教育人將秉承“忠誠敬業、負重加壓、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教育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用“四新四大”構筑縣域基礎教育的一方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