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維對話中走向教學升值
作者:張慶輝
發布時間:2018-08-29 17:30: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張慶輝,正高級教師,陜西省特級教師,陜西省首批中小學教學名師,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校本研修先進個人,漢中市首批優秀人才,漢中名師。常年受聘擔任陜西省級“陽光師訓”“名師大篷車”培訓項目輔導專家。先后主持完成省市級規劃課題3項,研究成果榮獲陜西省基礎教育成果三等獎。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省級專業刊物發表《城鄉初中新生數學考試焦慮誘因的調查與思考》《八年級學生數學學情評價實證研究》等多篇論文?,F任教于陜西省漢中市經濟開發區南區初級中學。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初中數學教育經歷了從“雙基”到“三基”再到全面推進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歷程。在這個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從1.0版升級到3.0版的課改過程中,我們的教學始終聚焦在“提升教學價值”這個教學理念上。隨著對各種課改理論與教學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這些課改理論在我們的探索中逐漸清晰并得到提高和升華。
對話學生心理,在精細診斷中提升教學價值
章建躍教授提出的“理解學生”是教育界著名的觀點之一。在大力提倡“立德樹人,以生為本”的課改背景下,這個觀點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無疑有著重要意義。
然而如何找到一個合理的視角把“理解學生”做到位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隨著社會環境和經濟水平的發展,標簽式的學生數學學習心理描述顯然已不適應當今的數學教學需求。因此,教師要想避免陳舊經驗的誤導,就需要利用科學手段深入研究學生動態的數學學習心理,通過形態各異的表象揭示符合初中學生心理特點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規律。
我們通過運用大數據對初中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進行了系列課題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研究成果表明:從學習層次看,學優生對自己在“學習能力”和“努力程度”等方面的積極評價要高于中等生和學困生,展現出他們高度的自信;從學習環境和學校所處地域看,城區和平原地區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的評價高于中等生、學困生和山區學校的學生,后者則把“努力程度”列在肯定性評價的首位,說明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能力的不足,相信通過努力才能提高學習水平;從性別看,城區和城郊學校的女生在多項評價指標上普遍高于男生,她們認為自己的水平是自己綜合能力的體現。農村學校女生和男生數學學習自信心較弱,從而對自我的肯定不夠。
自主發展是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重要指標之一,對學生形成能夠適應未來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至關重要。但是從我們所做的多項課題研究成果來看,目前初中學生對“自主發展”的認識不足,特別是在數學學習中對于“自主發展策略選擇”和“溝通與自主發展”的認識幾乎處于空白狀態,顯示初中學生在許多方面的數學學科素養都亟待培養。另外,初中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上的缺失、師生因角色不同導致的對學優生數學學習心理判斷的認知錯位、學生不善于交流使得數學學習的封閉狀態難以打破、學生不會自我調節數學學習焦慮等,這些都對教師的數學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教師只有準確把握這些富有鮮明特點的初中學生的學情特征,在師生認知一致處因勢利導,對認知差異處重點關注并努力消除,才能做到既可使教師的數學教學活動事半功倍,也使學生在數學學科素養上得到良好的發展。
對話教材內涵,在思維生成中提升教學價值
例如,在進行“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教學設計時,面對一個看似簡單的公式,如果教師不與教材豐富的內涵對話,他就只能采用“公式講授+例題解析+同步訓練”的簡單方式進行低層次的教學,從而使學生錯失提高數學學科素養的寶貴時機。依據“雙線并行”的教學理念,我們可對“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教學進行如下設計:
重視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與運用是一節優質課的靈魂所在。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蘭登塔爾指出:“與其說學數學,倒不如說學習‘數學化’?!比绻覀儗τ诮滩膬群睦斫舛寄芤浴岸噙呅蔚膬冉呛汀边@樣的設計理念呈現出來,教師的教學就一定不是“帶著知識和方法走向學生”,而是實現了 “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和方法”的較高的認知水平 ,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必將得到極大提高。
對話教學困惑,在特色設計中提升教學價值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各類教學困惑會不斷擺在教師面前。盡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各種層次的培訓和研修活動,但是教師目前仍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現象,即“學生做得多,思考得少;現成資料多,自主設計少;教師講得多,提煉得少”。因此我們必須結合培訓研修的學習體會,針對教學困惑積極開展富有特色的自主設計,在解決教學困惑的同時,有效提升教學價值。
在指導學校教研活動和舉辦專題講座時,經常有教師和筆者談到在進行中考復習時,面對中考動態問題遇到的教學困惑。他們感到“題目做了很多,復習效果卻很不理想”,而通過網絡等各種渠道查詢的材料又不太適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因此,我就以這個教學困惑為素材,面向教師進行“教學問題解決”自主設計的實例示范。通過面向教師廣泛搜集各校在中考動態問題復習中存在的各類具體問題,我感到師生在動態問題方面的教學困惑主要是因教師缺乏對相應的解題策略提煉所致。通過對中考動態問題的特點剖析,我提煉出富有特色的《中考動態問題的四種求解策略》,為中考復習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解題策略:“動中選優,化生為熟;動中窺靜,變換視角;等量代換,直奔目標;靜圖化動,運動補形”。(限于篇幅,舉例從略)研究成果較好地解決了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在降低教學成本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切實提高了教學價值。不少一線教師在解決這個教學困惑的過程中,也學習到了如何進行自主設計和特色提煉以實現“問題解決”的方法。事實上,類似這樣的教學困惑還有不少。
對話學生思維,在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中提升教學價值
學生是數學教學的主體,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教學價值得到提升的重要標志。數學學習的實質是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完善和發展的過程。作為學習主體的初中學生因生理、心理、智力和知識儲備的局限,其思維模式呈現出碎片、間斷、方向單一、視角狹窄的特點,學生在經歷這個過程時,就需要教師通過運用教學手段對其搭建前后一致、邏輯連貫的知識體系提供指導,才能使他們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進行同化。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炬?!钡?,由于思維活動具有“內隱化”的特點,使得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實現教學的可持續性增值具有較大的難度。
思維導圖是20世紀60年代根據腦神經生理的學習互動模式,創造的一種組織性思維工具。由于它具有直觀、系統、簡潔、清晰,并且思維路徑的表達可視化的特點,便于教師在學生顯化的思維過程中進行觀察,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有效優化,因此我們嘗試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來實現教學價值的可持續性提高。
在全面提高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進程中,我們應為提升教學價值賦予的新內涵,才能在對新課改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探索中踐行我們永恒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