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棟,西安交大附中數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陜西省教學能手,全國基礎教育科研骨干教師。一直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及競賽輔導工作,所輔導的學生在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有多人獲得金牌、銀牌。所帶學生多人高考數學成績取得單科滿分。曾參與多項國家級、省級、市級課題,主持的國家級課題“CAP微積分教材與高中數學教材比較研究”,對CAP微積分現行教材和高中數學現行教材中微積分部分內容進行深入解讀、比較分析。主持的省級課題“科研基地學校建設與輻射示范作用研究”,探究科研基地學校建設中的關鍵因素,更好地發揮其輻射示范作用。

按照國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部署,2007年秋季,陜西省所有高中啟動了新課程改革,到今天,課改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十年間,課改從摸索到成熟,從形式到內容,從理念到行動,影響了千千萬萬的教師與學生。作為一名課改的親歷者,我的感受頗深。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充實自我,才能擁有教學的源頭活水,滿足學生與時代的需求。

這次課改,是我國的第八次課改。前七次課改都是在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傳統教學模式下進行的,即采用國家統一的課程設置,全國中小學基本上沿用的是同一個教學計劃、同一套教學大綱和同一套教材,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

1999年,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式啟動,正式提出要建立新的基礎課程教育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三級管理、開發體制。隨后,2004年,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拉開了帷幕。陜西的高中課改啟動于2007年,是第四批。

課改到來的時候,我已經參加工作十幾年了,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獲得了學生的認可,教學成績也非常突出。這熟悉的路,我已經走了十幾年,已經成了別人眼中的優秀教師,也已經獲得了“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誰曾想,我正準備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的時候,新課改來了。

一開始,我以為這不過又是一次教學改良罷了,熱鬧一陣子就過去了,沒想到,這次卻不一樣了。課改進程沒有一刀切,而是先在山東、廣東、海南和寧夏進行試點,然后再逐步推開。隨著陜西課改的迫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宣傳力度越來越大,組織開展了各種規模、各種類型的培訓。盡管培訓多,很多老師依然不為所動,甚至有抵觸情緒。但我知道,這回是要動真格的了。而我,不能落后,一定要做課改的先行者。

既然要先行,那就先學習。我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課改的相關知識,學得越多,越有了敬畏之心,興奮而又擔心。興奮的是,新課改的各種提法太好了;擔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做到,課改能不能順利走下去。

課改對老師有著太多的挑戰。首先是觀念、思想的挑戰。課改要求在教學中打破統一的東西,包括統一的教科書、統一的教學模式、統一的解讀方式、統一的練習、統一的考試、統一的答案等,它要求在注重學生共性發展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讓孩子們在多樣的學習活動中有著充分的選擇自由,努力形成個性。這些都是我們以前不太注重的。其次是對舊的教學習慣的挑戰。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們對許多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早已習慣了,而且還對此自鳴得意,因為它們都是我們所駕輕就熟的,且簡便易行、容易操作。還有就是對我們自身文化積淀和自身學養的挑戰。因為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強調新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鍵在于教師自身的深厚學養和文化積淀。

明白了新課改的理念,我開始在自己的課堂中悄悄進行改變。慢慢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舉例生活化,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合作學習。一邊實踐,我也在一邊擔心,這樣到底行不行,會不會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

漸漸地我發現,我的課堂更活潑了,學生的笑容也多了,大家有時還會用數學上的知識和概念開幾句玩笑。但我的擔心一點兒也沒少。畢竟,行不行,得成績說了算。月考成績公布了,跟以前持平,我總算松了一口氣,起碼,成績沒有退。那就繼續改革吧!

一個月,兩個月,期末考試時,我們班的平均分竟然比另一個班高出了3分!要知道,這在往常,平均分差1分都算比較大了呀!我課改的勁頭更足了。開始更多地吸收課改的新理念、不斷研究新課程。這一堅持,就是十年。十年間,我走了一些彎路,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第一,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精神的理解。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最有力的。以前,我們在數學課中更多地關注了思維和計算能力的培養,忽視了精神層面的教育。高中數學新課標要求我們開展數學文化教學,尋找數學進步的歷史軌跡,使學生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人文價值。在教學中,我通過滲透數學史讓學生了解數學創造的偉大過程,從而親近數學。如在復數概念學習中介紹復數的發展史,讓學生了解這些史實,從而增進數學學習的信心,讓他們感覺數學不是被神化的科學。同時,融入數學家的軼聞趣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傊?,將數學文化和精神融入課堂中,讓學生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聆聽數學,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第二,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為學生創設積極學習的課堂氛圍,同時,切實做到新課改所要求的“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教有用的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盡量縮短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多創造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在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學習,讓他們覺得數學這門課并不抽象不難理解,相反它就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生活中。

第三,要善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學會自主學習,學生才能可持續發展。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就得先放手。尊重不同學生的思維、興趣、愛好,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然后大膽地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合作進行探究。一開始可能會比較費時間,不如直接講授速度快,但學生適應后,效率就會提升很多。比如,在《橢圓及其標準方程》一節教學中,以動手實踐為例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準備細繩、按釘、紙板、鉛筆等用具。在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畫橢圓的數學實踐,讓學生自主總結橢圓的定義,注意的問題,揭示了定義的實質,使學生印象深刻。

第四,教學中,注意適當“留白”的藝術。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和反思的空間。學生的自主探究一旦取得成果,老師一定要給學生課堂展示的機會,千萬不能把自主探究只當成一個過程,給五分鐘探究,探究完了老師自己再講一遍,這樣的話,學生就沒有學習積極性了。展示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讓他知道自己的思維被認可了,以后才愿意思考。同時,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課堂時間不要太“滿”,適當地給教學“留白”,給學生一些自我反思的空間,是真正“花小時間,辦大事情”。我在《圓錐曲線中點弦問題》的課堂教學中,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啟發學生自主推導弦中點坐標與直線斜率的關系,隨即匯報各自的探究結果,同學互評,教師終評,得出正確的結論,最后,留足時間反思,深刻體會推導思想,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幸焉,在從教十余年后遇到了課改,使我通過學習提升了自己;幸焉,我們的學生遇到了課改,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培養了更多樣的能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課改亦是如此。盡管課改帶給教育一縷清新之風,改變了授課模式,轉變了教師的課堂角色,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回顧這十年,依然有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

首先,教育不能搞一刀切。課改的理念和初衷是非常好的,需要我們努力提升自己,跟上課改的步伐。但是,由于我國現階段教育發展和國民素質發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各學校間的具體差異非常大,完全按照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是不太合適的。課改后的教材編得十分簡練,許多內容都要求學生翻閱資料或上網查詢。但現實情況是,高中學生的課余時間非常少,很難有時間去圖書館或上網,而且許多學生甚至不具備上網查詢的條件。再者,每一門課若都需要學生查找資料,勢必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降低學習效率。

其次,步子不能邁得太大。有的學校和老師比較心急,課改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那就把課堂全部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老師負責答疑。這是不恰當的。課改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也有適應期,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把步子邁得太大。應該先放開一部分,供學生選擇性地自主學習,觀察學習的效果,指導學習的方法,然后再慢慢擴大自主度。

再次,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新課改中,很多老師懶于思考,都希望能給個模式,讓自己上課時有章可循。我們應該清楚,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適合所有學科、所有老師、所有學生。課堂是師生共同生成的,需要師生情感的共鳴與思維的碰撞,過于強調某一種教法、某一種模式,都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

第四,課改應拒絕“花拳繡腿”。由于對課改理念的一知半解,部分教師在具體操作的時候,重形式、輕內涵,用貌似合作的形式來“包裝”課堂,不管小組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是該獨立完成還是該共同探討,通通“合作”了事。這樣的“花拳繡腿”看起來熱熱鬧鬧,但其實浪費了課堂時間,效率十分低下。

第五,一定要堅持學習。以前我們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現在,知識更新速度快,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老師必須得是水龍頭,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學習,充實自己,才能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提升,才能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在課改的道路上,雖一路辛苦,卻遇見一路繁花。我愿意繼續跋涉。我堅信,只要用心奮斗、不斷學習,我就一定會收獲更多,我的學生也一定會因此受益,因為,“教育是一個使他人和自己都變得更美好的事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