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陜西省2017年中小學幼兒園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專項研究課題“思維導圖設計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例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XDKT4070。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對于初中畢業生英語閱讀技能的要求是: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能找出文章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可見對于初中生的閱讀要求不僅僅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包括閱讀技能和策略的培養。閱讀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輸入途徑之一,各種考試中閱讀所占的分值比重相對較高,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就成為了我們日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筆者約兩百節閱讀課聽課經歷和平時與教師學生的交流中可以明顯看出,在我們實際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很多。從教師層面上來說,我們耀州區大多數閱讀課堂還是傳統的以講解語言點為主的翻譯式課堂,忽略了對閱讀內容的整體理解和分析,這種重視語言形式的講解使學生對所學的語言材料感知不系統、不完整,直接導致學生閱讀能力弱,使學生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層意義上,很難達到閱讀能力的更高層次。從學生層面上來說,因為我們耀州區生源流失嚴重,每年各初中學校招到的學生整體水平一般,學生的英語基礎相比其他科目薄弱,英語閱讀能力弱。而閱讀在英語考試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導致很多學生在英語考試中很難拿到高分,這無疑打擊著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學生一上閱讀課就瞌睡,一見閱讀題就頭疼的現象。

二、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課標”對于初中畢業生英語學習的要求是:在學習中善于記要點;在學習中善于利用圖畫等非語言信息理解主題。根據“課標”要求和我們耀州區的實際閱讀教學現狀,我們開展了運用思維導圖設計閱讀教學的研究,旨在通過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改變目前我們耀州區的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幫助教師更有效地設計閱讀課,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整體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閱讀技能,進而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通過近一年的調查訪談和實踐研究,我們取得了出乎預料的效果,也帶給我們很多教學的啟示。

在實際教學中,對于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我們主要分成了兩步:第一步即在研究的前半期,教師在課前根據文章內容自己設計思維導圖,然后課中通過任務和活動的設計一步一步引出思維導圖,最后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與目標語言相關的語言輸出訓練,從而達到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語言的目的。具體做法是:課前教師根據單元目標,制定本節課目標;接著熟悉文章內容與結構,結合目標與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充分考慮詞匯、語言點、重難點等的學習,通過在讀前、讀中和讀后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活動,有效運用思維導圖將整節課的核心內容呈現出來;最后引導學生用涵蓋了本節課所有重難點內容的思維導圖來進行語言的輸出訓練,即說或寫的訓練,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學文章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具體步驟是:讀前教師進行必要的話題引入及詞匯的鋪墊學習等,激活學生已有知識并學習重點詞匯,為隨后學生的自學打基礎;在讀中環節,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讀前知識自讀課文(如果文章有一定難度,仍需教師給予文章內容及結構等知識的引導),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繪制思維導圖(盡量用彩筆、圖畫等),教師巡視四周,了解學生在繪制過程中的問題并給予幫助;在讀后環節,可先讓學生小組內展示,再選擇代表在班級展示。也可設置情境,引導學生根據情境運用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口頭或書面訓練,以達到有效的語言輸出目的。

三、結語

世界著名英語教學權威、《新概念英語》創始人L. G. Alexander曾經說過,聽和讀是輸入,是基礎,有了大量的輸入,才有輸出,即說和寫。說和寫是對語言的再創造,需要大量的輸入作基礎。而閱讀是一種重要的語言輸入方式。將思維導圖引入閱讀教學,不但提高了教師設計閱讀教學的能力,有效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能更加有效地學習、清晰地思考。同時從實踐中可以明顯看出,思維導圖的設計與利用有效降低了學生語言輸出時的難度,激發了他們說和寫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愿意說、善于寫,有效實現了課堂目標的達成,也提高了學生英語閱讀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