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愛——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題
作者:趙風蓮 陜西省彬縣小章留丑小學
發布時間:2018-08-29 10:12:5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愛是人類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永恒主題。師愛不但偉大而且無私。霍懋征老師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班主任工作者,更要以愛為基點開展工作。
一、偏愛學困生
1.動之以情,感化學生的心靈。這是對那些不完整家庭孩子教育的最好辦法。我們班有一位學生,三年前,父親在一次礦難中喪生,留下了八歲的她和正懷孕的媽媽,她倆艱難度日,實在熬不下去了,在別人的介紹下,媽媽給她找了個繼父。弟弟出生后,媽媽和繼父一直想讓她退學,在家帶弟弟。雖然她沒有退學,但總是心不在焉,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她更沒心思學習了,整天混日子。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我反復找她談話,并以自己的經歷告訴她努力讀書,一定會成功。并且去她家和她的媽媽、繼父進行談話,終于使她打開心結,開始認真學習。兩周后,她的學習狀態就有了很大的轉變。
2.曉之以理,凈化學生的思想。小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很容易受外界影響,在這個時候,班主任絕不能粗暴地批評,要從道理上說服教育,才會行之有效。
3.導之以行,規范學生的舉止。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是學生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班主任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所以,班主任在學生面前的言行必須規范,這樣才能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
4.持之以恒,關注學生的發展。學困生的點滴進步都來之不易,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持之以恒,關注他們的進步、發展,絕不能“三分鐘熱度”。只要我們對學困生思想上不歧視,感情上不厭惡,語言上不刺激,行為上多接近,他們一定會有所進步。
二、博愛中等生
一個班級中等生約占班級總人數的70%。他們成績不好不壞,性格安分守己、聽話、順從、默默無聞,這正是遠離教師視野的原因,他們不能以優秀的成績得到“嚴愛”,也不會惹出讓老師頭疼的問題以博得老師的“偏愛”,可他們更需要得到老師的“博愛”。那么,作為班主任,如何對中等生給予“博愛”呢?
1.給予關注,促其進步。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發展有緊密的聯系,中軌學生最能得益于教師的期望,而快軌學生得益最少。”在中等生身上潛藏著許多積極因素,如要求進步、樂于為班級做事、有表現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他們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他們又是班級中可挖掘潛力最大的群體。因此,班主任應經常深入到中等生的中間,主動了解他們、關心他們,使他們感到老師在關注自己,沒把他們遺忘。對膽小的學生,班主任常對其投以微笑,用鼓勵的目光與他們交流。當他們取得成績時要及時表揚、予以肯定,促使中等生主動要求進步。
2.目標激勵,激發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成功記錄越多,成績越好,自信心越容易產生。不斷爭取成功的機會,創造成功記錄,對于缺乏自信的人來說,尤其重要。班主任可在班集體中每周安排一些帶有競爭性質的活動,如“體育強將”“金話筒”“小作家”等單項獎,還可進行展示活動,如優秀作文、小制作、美術作品、書法作品、手抄報等,對中學生設定目標,讓他們跳起來就能摘到蘋果,使他們明白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自信,調動其積極性,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3.創設機會,激發熱情。教育是主動發展的教育。安東尼·羅賓說過:“人的潛能猶如一座待開發的金礦,蘊藏無比,價值無比,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座潛能的金礦。”班主任要有意識地為中等生創設機會,讓他們從活動中發現自身的優勢與弱勢,認識自我。使他們明白:只要自己通過努力并抓住機會,也能像優等生一樣向大家展示自己。
三、嚴愛優等生
優等生,班級中的佼佼者。也正因為如此,優等生的缺點往往容易被忽視和掩蓋從而被原諒、被袒護。但小的缺點也會造成大的隱患,對優等生,班主任不能寵壞他們,更不能遷就他們。要時時提醒他們“做學問得先做人”,做一個正直的人、熱情的人、積極向上的人。優生不單純是學業要優,更重要的是人品要優,心胸要廣,心理要健康。嚴格要求,常敲警鐘,才能克服自身的弱點,揚起風帆前進。優等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班主任可適當給他們制造一點難題,讓他們感受一下失敗的滋味,然后對其進行挫折教育,使他們更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