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閱讀的策略與方法
作者:陳 秀 寧夏青銅峽市廣武中心小學
發布時間:2018-08-29 15:50:1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閱讀,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引領,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認知,正確對待閱讀,加強閱讀指導,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以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大膽嘗試:首先,我適時地選擇有趣味性的書讓學生看,內容豐富多彩,能激起他們強烈的閱讀欲望。不僅有漂亮的插圖和惹人喜愛的畫面,而且有精彩的故事情節。其次,我適時布置一些必讀篇目,要求家長積極參與到學生閱讀過程中來,家長要盡可能將閱讀氣氛搞得輕松活躍,將學生閱讀的音頻發到班級微信群中,供其他家長和學生學習,這無形中對閱讀差的學生是一種鞭策,一種激勵。第三,自然過渡到課外閱讀上,讓學生適時享受到課外閱讀帶來的無限歡樂。第四,我布置了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延伸閱讀,確保學生每天閱讀一個小時左右,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寬了他們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
二、教師要“授之以漁”,讓學生會讀書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真正做到“會讀書”呢?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使我認識到,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常常受教師教法的制約和影響。在語文教學中,要著重向學生傳授學法。比如有很多含義深刻的字詞句,學生難以理解,也不易弄懂,這將影響其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傳授學法,把理解句子的金鑰匙——科學閱讀法,適時教給學生。教師應該教會學生瀏覽、泛讀、略讀、精讀、品讀等方法,并指導學生根據閱讀內容和閱讀需求來確定閱讀方法。在課堂上,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分角色讀、自由讀等,借以渲染氛圍,培養熱愛閱讀的情懷。有的書淺嘗即可,有的書必須咀嚼消化。如果是知識性讀物可以泛讀略讀;文質兼美的佳作精品,可以品讀精讀;新聞評論只作一般性了解、瀏覽就可以了。在閱讀中,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際需求,運用跳讀法,將不想讀或簡略的內容跳過去。在品讀、精讀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重點段落、重點章節,仔細品味,從篇章結構、寫作背景、情感態度中深刻體會。
三、細化閱讀指導,拓寬閱讀渠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知識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在閱讀中,教師要積極做好導讀工作,教給學生閱讀的好方法、好技巧,要有意識地帶領學生走進閱覽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來選擇閱讀的內容,有效地拓寬學生的讀書視野和渠道,讓他們喜歡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無限歡樂。我還提倡個性閱讀法,教給學生邊讀書、邊作記號、邊作筆記、邊作批注,及時提醒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我要求學生將讀到的精彩片段、好詞佳句、名言警句摘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以備寫作時用。我還要求學生及時寫讀書筆記,時間長了學生就會積累很多好的作文素材,寫作時得心應手。我還鼓勵有讀書困惑的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不斷學習別人讀書的好方法、好技巧,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只要學生長期堅持讀,教師稍加引領和指導,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學生就會學習到閱讀的技巧,越讀越愛讀,越讀越想讀。讀書的方法有很多種,但筆者認為:萬變不離其宗,萬變不離其真,切記不能離“讀”萬里,尤其是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是非常重要的。我還結合學校開展的班級文化建設、班級讀書活動、“誦讀中華經典,爭做和雅小學生”古詩誦讀等活動,讓學生以團體的方式進行閱讀,既能增加讀書的快樂,還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為學生營造出了積極、健康、和諧、向上的讀書氛圍。在班里,我大膽嘗試,利用自習課定期開展“好書大家看”活動,建立班級“圖書角”,學生爭相交換看書。
閱讀是一種氣質,是一種充滿情趣的趣味活動,它需要教師的專業引領與幫助。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更加濃厚。利用閑暇時間多讀書、愛讀書、讀好書,使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樂趣,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