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離不開各方支持,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教師。作為基層學校,如何讓教師受到尊重、收獲職業成就感和生活幸福感?這不僅關系教師切身利益,更關系學校的健康持續發展。寶雞中學作為三秦老牌名校,在尊師強校方面不斷探索,走出了一條獨特之路。近年來,學校秉持“培育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的培育目標,不斷深化“以人為本,和諧共進”的辦學理念,堅持“理念引領,目標激勵,課堂提質,教研強師,特色發展,制度保障”的工作思路,優化學風發展學生,強化培養成就教師,學科競賽躋身全省前列。

一、堅持教師至上,文化認同聚人心

學校堅持依靠名師辦名校的思路,積極厚植“教師和質量至上,成績和成果導向”的特色文化,立足新體制,對教職工提出“四高”(高質量工作,高標準要求,高差額待遇,高自主用人)要求,通過師德承諾、先進模范評選、強化師德教育,不斷提升教職工敬業樂教的品質,基本消除有償家教、消極怠工現象。選聘資深教師,組建教學督導評價委員會,巡回督導課堂教學,促使課堂提質增效,確保了大規模辦學條件下教學優質均衡。完善修訂教職工考核辦法,實施考核末位待崗制度,拉大福利待遇差距,充分調動教職工工作積極性。鼓勵教師成名成家,設法消除生活后顧之憂,切實提升教職工職業成就感、生活幸福感。

二、加大校本培訓,教研強師練內功

學校加大教科研工作投入,立足校本研修,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推出了“43210”校本強師工程,“4”即新教師、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名師四類開展校本培訓,實施“青藍工程”和“導師帶教制”, 以老帶青,縮短了青年教師成長時間,壯大了名師骨干群體(現有省市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93人)。“3”即三年一輪,統籌規劃教師專業發展,制定了學科和教師個人三年專業發展規劃,提供財力物力支持,引導、鼓勵并保證教師實現中長期發展。“2”即實行年級和學科雙重質量責任制,年級部負責教師日常管理,教研組負責教師專業發展。“1”即每周開展一次錯時直播教研活動,各個學科集中時間,開展“名師論壇、優課展評、教材解讀、青教磨課”等活動,充分發揮同伴互助作用,助力各個階段教師專業發展,此項活動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0”即全員培訓零遺漏,集中組織暑期教師學習會、遠程網絡培訓等,強化教師學科素養和教學技能。2017年,有96名老師獲得省部級“一師一優課”獎勵。

三、廣開交流渠道,增長智慧拓視野

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每周都有教師外出學習,每學期有超過180名老師外出考察,參加各類教育論壇、主題培訓、專項交流,促使教師開闊視野,增長教育智慧。一是走出國門,感受異域文化。先后派出13名老師隨學生赴美國、英國、西班牙、新加坡游學考察,體驗東西文化差異,開拓國際視野。二是走向發達地區,考察成熟經驗。先后選派老師赴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江蘇錫山中學以及深圳、廣州、浙江等地知名學校學習考察,學習其教育教學、服務管理、競賽輔導、學校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成熟做法和經驗。三是走進“教育講堂”,接受先進理念。借助寶雞教育大講堂提供的優質資源,組織老師旁聽學習,增長教育智慧。四是走進縣區,與教師交流。安排骨干教師擔任“浸入式培訓”導師,參加全市“名師大篷車”送教下鄉活動,在帶教實踐中鍛煉隊伍,在交流合作中促進共同進步。五是建立聯盟,共享優質資源。與西安第三中學、渭南高級中學等學校建立合作聯盟,開展高考復課研討、校本教研和教師交流活動,相互取長補短,共享優質資源。六是引進名師,注重孵化帶動。聘請全國知名學者、專家教授來校講學做課,組織老師觀摩學習,內化吸收,轉化生成。

四、強化合作共育,專家幫扶提素質

學校與北京師范大學師訓中心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邀請該中心師訓專家來校會診把脈課堂教學,擬從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尖優生培養、新高考改革銜接等方面著力,借助北師大教授團隊,幫扶解決部分學科教師短板問題。另外,學校與北京外研社等機構,開展師生培養合作,利用節假日組織師生開展素質拓展,從目前合作來看,效果初顯。

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永恒主題。面對教育現代化、優質化的加速推進,在提升教師隊伍水平方面,學校仍存在教師基數偏緊、工學矛盾突出、項目經費不足等問題。2018年,學校圍繞文化提升年總要求,提出了“1239”工作思路,已將加強教師師德師能培養、加大對外交流列入重點工作計劃,切實將寶中教師隊伍打造成全市一流、全省領先水平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