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教師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但近期在我們的教學調研中發現,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很弱,不會傾聽,缺少表達的基本技能。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問題和策略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理性回歸,正確看待口語交際教學存在的誤區

1.去偽存真,交際情境脫離生活。口語交際具有靈動、靈活的特點,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和諧的教學環境,大家應在愉悅中進行交流,縱觀很多的口語交際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了一句空話,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口語交際的功能沒有正確定位,比如,在看圖說話時,教師不能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之中,只是簡單問答:“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學生會變得語言干癟,無話可說,因此,我們要擺脫交際情境遠離生活的魔圈。

2.自由隨意,交際語言缺乏規范。在教學中發現,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口語交際就是口頭語言的表達,隨意性、靈活性、可變性很大,教學時不必太嚴謹,學生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甚至有人認為,過多的約束,會妨礙學生的表達,束縛學生的思維。殊不知,這樣的錯誤認識,使原本嚴謹的課堂變得隨意,交際語言缺乏規范。

二、實踐轉向,夯實語用訓練的本質

口語交際教學要讓傳統的靜態教學變為動態的教學,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體驗交際的多功能特點,在不斷練習中,增強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1.構建語言交際中的“場”。口語交際教學,離不開情境的創設,我們在選擇時,要避免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話題離學生生活太遠,這樣的情境,即使成人,也感到困難,對學生而言,不容易產生興趣,從而形成主觀上的抗拒。二是話題缺乏真實感,為交際而命題,我們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尋找語言的結合點,在真實語境中理解并運用語言。

【案例1】教學《奇妙的動物世界》片段實錄

(1)播放《動物世界》錄像,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2)你還了解哪些動物的習性?

(3)和你喜歡的小動物說句話。

【案例2】教學《學會贊美》片段實錄

師:老師現在想和大家一起表演個節目,誰愿意扮演我的兒子或女兒。

一學生自告奮勇地上來。

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道具)我現在很累,你們想說什么?

生1:爸爸,您太累了,休息一會兒。

生2:爸爸,我看到您這樣忙碌,心里很難過。

……

師:你們都是我的好孩子,你們準備怎么做?

生1:我以后不再向你吵著吃什么了。

生2:我要多幫您做家務,減輕您的負擔。

生3:我要為您唱首歌。

生4:我對您的態度有時不好,以后一定改正。

……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情境創設不同,學生交際的態度和交際效果也會發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一個案例,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交際因素不夠,學生多是以獨白形式為主,缺少生生互動,所以造成學生的交際性很差。第二個案例,交際通過創設和父母對話的情境,具有很強的現場感,交際情境的出現,一下子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學生不僅要看還要想,教師通過說什么、怎么說過程的再現,使得學生內在的熱情得到了激發,師生的關系進一步加強,在輕松愉悅中完成了教學。

2.做好學生交際示范的“舵”。教師示范,是教學中最有效的方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學習。教學時,教師應做好示范,注重語言的規范性。

【案例3】教學《介紹家鄉的景物》片段實錄

師:俗話說:月是故鄉明,老師先來朗誦描寫家鄉的詩,聽了這兩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覺得家鄉很好看,有柳枝,有小草。

師: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如果把上面的一句變成:“我的家鄉很美麗,柳枝在搖擺,小草在微笑。”怎么樣?

生點頭。

生:我想到了我們西湖也有很多美麗的地方。

通過讓學生說規范性的語言,教師采用“移情”的方法,喚醒學生記憶的表象,學生的表達雖然正確,但加上教師的稍加點撥后,不但語意表達更加精確,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實踐語言,將語言內化、吸收,這才是我們口語交際教學的根本。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疊加,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五彩斑斕、勃勃生機中綻放燦爛的生命。語文課程,我們要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學,靈活運用課堂的動態生成,為學生搭建口語交際的訓練平臺,規范學生的語言,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