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開放性
作者:狄傳學 陜西省旬陽縣廟坪初中
發布時間:2018-08-29 16:04:0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實施新課程改革至今,國內外的教育專家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大量的理論依據,教學一線的教師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理論和經驗為煥發現代語文教學的生命活力注入了豐富的營養。但是,語文教學終究是通過一個學校的組織管理和教師個體行為來實施的,因受學校導向和教師個人專業素養、認識水平和教學習慣的影響,語文教學難免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此,筆者針對語文教學的一些現象,就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談一點兒淺顯的認識。
一、語文教學為什么要“開放”
首先,雖然應試教育不利于學生發展,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求,但是“分數體現質量,質量決定學校生存”的思想還根深蒂固,一些學校、一些教師的語文教學還是“唱新調填老詞”。思想認識里,不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宗旨,而是以提高個人教學成績為宗旨;不是以“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目標,而是以提高升學率為目標。教學不是圍繞學生的“學”展開,而是圍繞教師的“教”展開,教師還是教學的主人,學生是聽從者和接受者。
其次,一些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課程安排不合理,又出于對學生其他因素的考慮,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時間較少,社會實踐活動較少。另外,電腦和圖書的數量、管理和使用,不能滿足學生閱讀和積累的需求。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運用,對社會的接觸了解,只能通過教師、課本單一的渠道。
二、從哪些方面實施 “開放”
1.教學關系的開放。教學關系,不等同于新課程理念中的帶有普遍意義的師生關系,而是普遍意義之下的語文教學中的以教學內容為中介的師生“教“和“學”的關系。這種關系是新課程理念中師生關系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顯現。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實現師生“教”和“學”的開放呢?教師首先要從觀念上對“教”和“學”有正確的認識:“教”是正確的引導,是恰當的幫扶;“學”是對語文知識的積極認識和體驗,是有主動意識參與的實踐活動。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教和學是相互的。其次,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1)充分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恰當定位學生語文學習的起點能力和終點能力,擬定出有針對性、適當和具體的教學目標。(2)在師生教學互動時,教師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上的“風景”;要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多喝彩、多鼓掌,讓他們成為教學的“主角”。(3)多和學生進行交流,掌握學生語文學習的動態。多關注學生“語文”之外的情況,建立良好的語文教學關系。
2.教學內容的開放。教學內容,一般是指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包括課程標準、教材和課程等。在這里所說的教學內容指語文教科書,指教科書中的每一個單元編排的內容。
語文教科書是教學的交點,是師生活動的媒介。學生在學習教材時,對每一個單元的具體內容都會表現出“喜歡”“不喜歡”的態度。對于感興趣的,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價值取向;對于不感興趣的,可能是學無所獲。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時,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要在選定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單元或者一課的教學目標,適當增加一些類似的文章,或者聯系現實生活內容進行輔助教學。
3.教學課堂的開放。可能是對課堂的理解有偏差,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出這樣一種狀況:一節課就是40分鐘(或45分鐘),一節課的內容必須在一節課內完成,課堂教學就是在教室里進行的。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不符合語文教學規律,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勢必會造成語文課堂教學的封閉和僵化。
首先,課堂不能絕對性地受時間的限制。一個具體的教學任務,從預習到師生教學互動,再到練習提高,是一個整體。課內沒有完成的教學任務,可以向課外延伸,可以在下一節課繼續進行。
其次,教室不是語文教學的唯一課堂。語文是豐富多彩的,它緊貼大自然和人類生活,語文課堂也應是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室可以作為課堂,圖書閱覽室、計算機室也可以作為課堂。不同的課堂,能夠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從而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開放語文課堂,目的就是要為學生學習語文創造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增長更多的見識,增強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相信開放了語文課堂,就會有所創新,創新了觀念和教學方法,語文課堂定會充滿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