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中文言文課堂趣味橫生
作者:高海燕 陜西省神木中學
發布時間:2018-08-29 16:02:4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由此可見,文言文對學生來說是難度較高的部分。不可否認,受傳統教學思想以及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文言文教學方面存在著急功近利的現象,學生無法從中獲得樂趣,學習效率較低。為使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更為有趣,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依據課文內容將文言文分類
高中文言文主要有人物傳記、游記、散文等類型,教師在講解時,可以調整教學順序,將類別一樣的文章放在一起教學,讓學生掌握這一類文章的學習技巧,這樣學生會感覺文言文是“有規律可尋”的,從而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游記類的文言文重在對山水風景的欣賞;散文類的文言文重在感受領悟;而人物傳記類的文章則主要在于對人物品格的學習。例如:《醉翁亭記》《石鐘山游記》等山水風景類文章,學生可從中感受到風景之美。在閱讀時,教師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學生想象自己處于這一美景之中,隨著文章進行想象。如學到“漸聞水聲潺潺”,似在耳邊聽到水流之聲;學到“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眼前似乎能看到峰回路轉之后的小亭……類似這樣的方法,能使學生將文言文學習看作是一種“享受”,從而增強文言文學習的趣味性。
二、多種教學方法并用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每個教師都總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如聯系實際法、誦讀法、賞析法等。長期應用一種方法,學生可能會產生枯燥乏味感,而且學生的思維會逐漸固化,認為學習文言文只有這一種方法,這對學生學習文言文不利。教師應當將多種教學方法交叉使用,針對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方能構建高效有趣的課堂,方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1.聯系實際與演練法。
聯系實際法是指教師在進行講解時,將文言文知識與當前社會上發生的事件或者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有一種“代入感”,使學生能夠較輕松地進入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從而領悟到文言文的美。演練法是讓學生通過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演練”文章的內容,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加深。聯系實際法與演練法雖然不相同,但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在教學《鴻門宴》《孔雀東南飛》等文章時,可以給予學生自主權,讓學生自己去演繹文章,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
2.誦讀與賞析法。
很多教師認為高中文言文相對較長,讓學生“浪費”時間去閱讀內容不如多給學生進行講解,實際上這種見解存在一定的誤區。不可否認,講解也使學生記憶了大量的內容,但是學生多是“被迫”記住的,是“死記硬背”下來的,并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誦讀”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領悟文章的內涵,感受文言文的韻味與趣味。多數教師讓學生“賞析”文章時,是將其當作“知識點”來講解的,這樣部分學生會有“逆反”心理。為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意識到“賞析”是在整個文言文學習過程中貫穿著的,要在誦讀時體會、賞析,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文言文學習的趣味性。
3.多媒體教學法。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設備已經成為多數學校的必備教學工具,然而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部分教師并不習慣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多媒體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通過多媒體的音、像刺激學生的視覺以及聽覺,能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例如:在教學《雨霖鈴》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古箏樂曲,讓學生在音樂中學習知識。
三、學會積累文言知識
趣味文言文課堂的構建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調整教學方式。但是,如果學生不配合,或者學生跟不上教師教學的思路,那么便無法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所以,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課下多積累古代文化常識、了解文言文語言習慣,不要求學生全部掌握,但是應當大致有個印象,這樣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