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淵,高級教師,陜西省特級教師,陜西省教學能手,榮獲“榆林市首屆教學名師”“突出貢獻專家”“一五二人才”等稱號。2012—2015年連續四年被聘為陜西省教學能手競賽評委、榆林市陽光師訓講師團成員、“名師大篷車”科研送教下鄉成員、綏德縣骨干教師培訓專家等。有8項成果獲得省、市獎勵,40多篇文章發表在國家、省、市、縣教育刊物,主持與參與的8個省市級課題均已結題。曾代表榆林市在陜西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討會上講授示范課,多次參加市、縣組織的名師送教下鄉活動。現任陜西省、榆林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陜西省綏德縣江德小學副校長。

十年改革如春風,既吹散了滯留在教育者腦海里的陳舊觀念,也喚醒了似在沉睡的心靈。作為教學骨干的我,在教改的大浪潮中摸爬滾打,得失之間,感觸頗多。

認真學習,領會課改思想

為了進一步領會課改理念,我從學校閱覽室借閱了《走進新課程》《教育走向生本》《諦聽教育的春天》等書籍,每天利用課余時間靜靜地閱讀這些書籍,想研究清楚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貫徹落實這些新課程理念,同時我還不忘翻閱一些教學報刊,如《人民教育》《新課程》《江蘇教育》《教師報》等,了解最新課改動態,領悟更多教學方法,探索更多教學奧秘。通過學習,我總能找到與自己的教學有聯系的契合點,進而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這些資源,如一汪活水,流經我思維的胡同,滌蕩在我的心胸,沖擊著我的教育思想。每一次深情走進,都是對我教育教學極好的淬煉,讓我從中獲得了理論的滋養,并深深影響著我的教學主張和教學行為,恰如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在我學習的過程中,一些教學理念也在改變著我。閱讀最終讓我回歸到日常的課堂和瑣碎的教育生活中,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改善和孩子們相處的細節,讓課堂變得“有味兒又有營養”。特別是郭思樂的“引導”觀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母親教孩子學爬的啟示:母親不是作示范動作,爬給孩子看,不是講爬的動作要領給孩子聽,也不是手把手地教孩子爬,而是拿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在孩子的面前晃動,吸引他。這種方法是“導”,不是“教”。

大膽實踐,體現課改理念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主陣地。我從一年級開始做課改實驗,每天在上課之前,我總會精心備課,用心思考每一個教學環節,有效設計每一個課堂問題,爭取起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效果。記得我在教學《開學第一課》時,面對90個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他們自由、活潑、快樂,什么也不懂且不守規矩,我日夜思索,該如何帶好這些調皮且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呢?比如教學《可愛的校園》時,一進教室師生問好后,我說:“看到大家精神飽滿的樣子,賀老師真高興,同學們,歡迎你們走進江德小學,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看看身邊,發生了什么變化?以后老師就是你們的大朋友,遇到什么問題老師一定會幫你們的。翻翻桌子上的數學書,喜歡嗎?書中還有一些好朋友和我們一起學數學,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是淘氣、笑笑、智慧老人,還有機靈狗。他們很高興認識大家,也希望和大家學好這門課,你們有信心嗎?”孩子們天真地點點頭,有的還握著小拳頭,表示很自信的樣子。

由于班級人數太多,我發現每天收發作業浪費不少時間,后來我把全班學生分成9個大組,每組10人,并選出學習組長,讓他們明確自己管理的成員,告訴他們各方面要給其他學生起到引領帶頭作用。讓他們每天負責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檢查對錯,協助老師輔導趕不上節奏的學生,并收發作業。這樣減輕了我的負擔,收到了初步的效果。經過半年的實踐,我不斷摸索面對大班額,該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呢?我想到了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6人,分別起名叫夢想隊、活力隊、奮進隊、成功隊、幸福隊、魔法隊等,加上我及時有效的評價,課堂變得異常活躍,孩子們都愿意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學校領導要求我上示范課,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那一周我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外,只要有時間,我就思考該如何更好地體現新課改理念,怎樣有效組織課堂教學、設計有效問題、激活學生思維,用心制作使用課件,再一遍一遍設計教學流程,一遍一遍試講。發現小組合作落不到實處時,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正式上示范課那天,課堂上我用問題激活思維、用活動激發競爭、用評價激勵學生發展,小組合作時孩子們很投入,這堂課得到了同行教師和領導的高度評價。

后來教研室教研員推薦我代表榆林市在陜西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討會上講授示范課,我有那么一瞬間的興奮,之后迎接我的是更艱難的磨課過程。教研員孫老師看了我的教學設計《長方體的認識》,提出修改意見:如果你只說讓學生回去自學一下《長方體的認識》一課,學生便會毫無頭緒,但如果你給學生一些問題:閱讀課本,看看長方體身上都長著哪些部件?分別有多少?你會在長方體文具盒或長方體數學課本上介紹這些部件嗎?我想有了這些問題的指引,學生的自學會更有針對性。在這些提示的指引下,我想學生的“先學”會高效、省時。為了更好地上好這一節課,我白天工作,晚上思考,時間仿佛飛一樣,有時不敢熬夜,強迫自己晚上11點必須躺下,躺下之后又是長時間的思考。因為心里有事,常常睡上幾個小時就睡意全無,失眠如影隨形……連續好幾天,每天早晨很早就醒來,不斷地修改課件、不斷地想每一個環節,具體到每一個環節用什么樣的話語銜接都要反復推敲,精益求精,讓我心理壓力不小。之后我在別的班級試教,發現不少問題。比如:不是自己班級的學生,合作學習時會出現不敢說的情況,我該怎么辦?我只有不斷地用語言激勵,讓他們覺得說錯了也沒關系,教室是出錯的地方。通過試教,我發現自己和陌生學生很快打成一片,這一點讓我對上好示范課充滿了信心。正式上課是在下午兩點鐘的情況下,孩子們沒有打瞌睡,我們很愉快地上了一節師生互動的數學課。我們完全是在學中玩,始終以學生自學、討論交流貫穿全課。沒有因為是示范課而有任何壓力,反而更是享受課堂。小組展示環節,學生無視后面一大片聽課專家和教師,真心實意地參與到課堂中,真正體現了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個細節令我感動。

積極反思,提高教學水平

在教學活動中既有成功的體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對我來說都是財富,所以,每一天教學后,晚上我都會認真總結,并進行分析研究。調整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有時我會總結自己課堂成功的經驗,有時我會分析造成課堂失敗的原因,以及自己在教學設計中的疏漏失誤之處。冷靜思考,仔細查找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及時總結并做好記錄,成為以后吸取的教訓,在適當的時機有計劃有步驟去彌補和解決,并在以后教學中改進和糾正,避免重蹈覆轍。

當然,在反思中我還會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反映的問題,努力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通過不斷反思,我逐漸明白,課堂應該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就會樂學善學愛學。數學本身蘊藏著極大的魅力,需要我們去探索,去發現。數學的樂趣在于深度思考,在于解決問題后真心的喜悅。

首先,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教師的教學習慣分不開。我把孩子們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和學生有了很深的默契感,有時不用我多說話,學生就能明白我要表達什么,那種融洽的師生關系特別美好。其次,在課堂上運用參與式教學,點亮學生的思維。參與式教學是指全體師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和發展機會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課堂教學中我關注到全體學生,讓他們有事情可做,有問題可思考,學生怎能不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中呢?這樣的課堂,有著濃濃的數學味兒!教師省心,學生喜歡。再次,我在課堂上敢于放手,沉得住氣。課堂上我表現得從容不迫,對自己的教學了然于胸,在教學時我不斷地把“為什么這樣?”“它是怎么來的?”“你是怎么想的?”等發散性思維的問題拋給學生,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必須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啊!有時利用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進行舉一反三,使課堂教學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總之,課改讓我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課改讓師生關系更加民主和諧;課改讓教學更富有生活氣息;課改讓教學更接地氣;課改讓課堂的有效性得以提升。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服務者、促進者、欣賞著、激勵者。課堂上把贊美送給學生,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課改之路漫長而艱辛,我會不忘初心,繼續行走在課改的道路上,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研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邊學邊思邊實踐,試著在教學理念和實踐的結合上尋找著力點,總結出以“學生主體為中心、能力發展為中心、問題解決為中心”的以生為本的智慧課堂,努力達到從學生自主學習出發,形成學生之間互相碰撞交流、合作探究,然后將學習收獲進行當堂展示。營造民主、平等、高效、優質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自由表達、健康成長,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信任,理解并包容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