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級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作者:楊如文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白馬澗小學
發布時間:2018-08-28 10:21:1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使他們養成善于觀察生活、廣泛閱讀的好習慣,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讓他們能夠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寫起,抒發真情實感,寫出優秀的作文,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從生活小事入手,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在進行寫作時,由于缺少寫作素材,他們在完成教師布置的寫作題目時,經常會采用照搬照抄作文書上的事例,編造虛假事件。不是親身經歷的事件,學生不能在文字中融入情感,寫出來的作文沒有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例如:在寫《快樂的一天》時,學生能夠從自己經歷過的事件中選擇素材,有的學生寫了星期天到游樂園玩的事情;有的學生寫了自己過生日的事情。在寫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把感到快樂的事情描寫清楚,還能把快樂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寫出文題相符、情感真摯的作文。
二、用心觀察生活,增加寫作素材
學生寫作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在中高年級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用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讓他們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寫作時才能詳細描寫在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做到有話可寫,豐富作文內容。在觀察生活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他們掌握觀察的方法,通過認真觀察了解事物和人物的特征。例如:在觀察大自然中的樹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樹木的枝干、樹葉、顏色等方面進行觀察,掌握樹木的特點;在觀察花朵時,從花朵的花瓣顏色、形狀、花莖、開花的時節等方面進行觀察。通過認真觀察,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有了清晰的了解,能用詳細的筆墨進行描寫;在觀察人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人物的外貌特征、穿著打扮等進行觀察,使他們綜合全面了解人物,能深入刻畫人物的特點,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從仿寫入手,提高語言運用技巧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語文教材,讓學生分析教材中的優美文章,從仿寫入手進行練習,讓他們掌握課文中語言的運用技巧,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提高寫作能力。在仿寫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析課文是如何開頭的,中間段落是如何展開描述的,課文是如何結尾的。在分析之后進行仿寫,能讓學生理順思路,條理清晰地完成作文,激發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讓他們體會到寫作的樂趣。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寫作內容,寫一寫自己家鄉在過春節時有哪些風俗習慣。在完成仿寫后,教師還可以選擇優秀的作文進行賞析,讓學生說一說這些作文中哪些地方寫得好。通過仿寫,讓學生學會了如何首尾呼應,如何點題,如何抒發自己的情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加強寫作指導,提高寫作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除了讓他們認真觀察生活,豐富寫作素材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認真審題,精心選擇寫作素材,寫出優秀的作文來。在進行指導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寫作要求,使他們能在把握主題的前提下設計一個新穎的題目,既能點題又能突出中心思想。在下筆之前,學生要先根據作文主題列出提綱,找出要重點描寫的部分。在寫作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小而切合實際的內容進行描寫,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來給作文潤色,使作文內容翔實,情感真切。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寫作方法,提高了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生就能夠寫出優秀的作文。
五、讀寫結合,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閱讀是學生積累知識的有效途徑。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拓寬知識面,掌握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增加他們的寫作素材,為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提供有力條件。寫作是運用知識的過程,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把通過閱讀和學習掌握的素材進行整合,從中選擇合適的素材,并用優美的語言進行組織,完成寫作。在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把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廣泛閱讀積累多方面的知識,通過閱讀積累好詞好句,學習語言的運用方法。在寫作時,學生能夠運用積累的詞語和句子為作文潤色,使作文內容更生動,更具有感染力。在讀寫結合的環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專門準備一個好詞好句本,從閱讀書籍中摘抄好詞好句;閱讀完一篇文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讀后感。通過多種方式的練筆,使學生掌握語言的運用技能,能根據題目從積累的素材中選擇要寫的內容。
總之,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在寫作教學中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通過課堂練筆和課外隨筆的練習方式,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讓他們能夠靈活運用掌握的語言進行寫作,寫出內容豐富、情節感人的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