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學校管理的方式、教學觀念以及方式等也在不斷創新和調整。但是,目前對學校管理規范化的重要性缺少認識,導致管理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學校教育改革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學校管理規范化的重視,解決管理過程中的問題,促進管理效果進一步提升。

一、學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大多數學校在學校管理中,缺少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管理人員的積極性造成很大影響,一些管理人員對于日常管理活動不愿意參與,管理效果比較差,甚至造成教師和學生課程的延誤,影響正常教學秩序。

2.過于注重學生管理。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學生是被管理者,教師和學校其他職工是管理人員。因此,在管理工作中,把學生作為管理的重點,對教師管理缺乏認識。這一現象導致部分教師教學缺乏規范性,導致學生難以接受系統的教育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影響,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3.過于注重硬件管理。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硬件和軟件的管理都是重要的內容,在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兩者兼顧。為了體現現代化,學校引進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并且重視對教學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卻忽視了教師的進修和培養,學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片面性,阻礙了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4.忽視師生關系管理。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學校認同感和歸屬感,配合課堂教學活動,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目前,在一些學校管理的過程中,學校忽視了師生關系的管理,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5.素質教育環境有待營造。在學校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員對素質教育環境的營造不夠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產生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受到制約,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促進學校管理規范化的有效措施

1.促進管理制度的完善。在推進學校管理工作規范化的過程中,應當結合管理的特點和需求對管理制度進行完善,為管理規范化提供依據。通常情況下,學校需要對責任制度、獎罰制度等進行完善,促使教師能夠自主地配合學校管理者完成管理任務,引導教師以更大的激情投入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2.促進學校綜合管理工作的加強。在學校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管理人員不但需要對學生和硬件設備加強管理,同時還需要對教師工作、教師的教育培訓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等加強管理的力度,促進學校管理實現綜合化和全面化,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促進教師的教學熱情和責任感進一步提高。加強教師管理,促使教師能夠積極配合學校管理,促進學校管理規范化,提高學校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3.注重師生關系的管理。師生關系的管理是現階段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在學校的管理和引導下,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促進教師和學生良好關系的構建,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促進學生對學校產生認同,樹立學生的責任心,促使學生能夠積極配合學校管理工作。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促進學校管理取得良好成果。

4.促進學校管理工作的詳細分工。在學校管理規范化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詳細分工是一種重要的方式。結合管理面密度小的特點,在管理工作組織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明確的分工,對管理人員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發揮管理人員的最大潛能。

5.管理工作應當符合改革要求。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學校的管理工作應當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和理念,促進學校的管理工作與教育改革思想相融合,實現管理的規范化,促進小學教育水平的提高,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穩定、持續的進步和發展。

學校管理的規范化能夠促進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學校管理的規范化是促進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們應當重視學校的管理工作,認識到其重要性,并且積極開展學校的管理工作,為素質教育的進一步開展和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做出應有的貢獻。促進學校管理的規范化,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符合國家需求的綜合型人才,有利于國家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