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局開展“捫心自問,我對工作竭盡全力了嗎?”活動,讓我陷入深深沉思之中。

從剛畢業時的懵懂,到逐漸熟悉業務,駕輕就熟,教學時兢兢業業,贏得學校和家長的認可。當時年輕,還頗有成就感,有點沾沾自喜。

當一遍又一遍觀看魏書生、王金戰、任小艾、孫維剛、竇桂梅等專家的視頻時,才發現差距是多么巨大。王金戰,2003年全國最牛班主任,2003年,他班上90%的學生考入北大、清華、牛津、劍橋、耶魯;孫維剛1992年執教的北京22中高三(4)班,高考平均分達534分,全班40人中有15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語文教學專家魏書生、任小艾、竇桂梅為我們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讓學生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取得驕人的成績。他們用實踐證明“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學生”這句話是多么正確。

這么巨大的差別在哪兒呢?我苦思冥想,終于發現以下秘密:

一是對教育工作的無比熱愛,態度決定一切。崇高的教育理想,高度的責任感、事業心會鑄就教師的“師魂”。大凡杰出的教師,之所以有了不起的成就,首先源于他們對教師工作無比崇拜、充滿狂熱,享受作為教師的樂趣,熱愛自己的學生。夏丏尊這樣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沒有池塘。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任小艾老師每天唱著歌第一個走進學校,別的老師很奇怪,她為什么每天會這么高興?竇桂梅、王金戰等教育名家無不如此。這些都源于他們對教育工作的熱愛。

二是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練就過硬的綜合素質。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和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朱永新教授這樣說:“勤于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杰出的教師善于擠時間不間斷學習。任小艾老師在工資低的年代每個月拿出一大筆錢購買相關教育書籍。日積月累,他們不僅有淵博的學科知識,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方能厚積薄發,在課堂教學中才能駕輕就熟,揮灑自如,真正做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王金戰把數學課講得妙趣橫生,他的學生評價王老師的數學課一點都不像數學課,因為古典詩詞不時在課堂上迸發出來,不注意聽還以為是古文教學呢!正因為他們高超的教學技藝,才能引領學生遨游知識的海洋,享受學習的樂趣,創造出教育的奇跡。

三是杰出的教師善于反思,個人素質不斷提升。著名教授葉瀾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杰出教師時時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勤于記錄、樂于重溫、善于反思、敢于超越,不斷總結工作得失,不斷思考教育行為,豐富了思想,積淀了智慧,增長了才干,成為真正的為人師者。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認識自己,不斷提升自己,不斷追求成功。

四是心懷感恩、快樂生活。魏書生老師常說:“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太狹隘;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太難教,常常是我們方法太少。”遇事多找找自己的原因,順應環境,積極作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更重要的是缺少一顆充滿愛的心。教師應感恩學生,是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工作機會。擁有感恩的心,就會過得幸福而充實!

五是學會賞識,愛滿天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的職責是激勵、喚醒、鼓舞,他們對學生傾注了所有的愛,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才,肯定學生每個細微的進步,讓所有的學生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生自強、自尊、自信,最終走向成功!

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吧!堅持終身學習,善于反思,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你要和你的工作墜入愛河。用修行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勞動,追求平淡里的深味,簡易中的精致。我們要向名師學習,沿著名師之路堅定地走下去,終有一天,你也可以自豪地說:“我終于成為了一位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