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檢”就是“當堂檢測”,就是在課堂上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檢查測試,它是實施課堂優化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課堂質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師生的共同活動,必能獲得一定成效,這些成效若得到及時反饋,教師就能進一步調整教與學。對學生來說,及時了解學習的結果,可以很快地獲得矯正性信息,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

因此,在練習題的選擇上要注意既要注重基礎知識,又要注重能夠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方面的訓練題,要保證訓練像考試那樣完全獨立地、快節奏地按時完成。在完成了前面步驟后,教師要留足時間,讓學生當堂完成課堂檢測題,在檢測題的批改上,要做到“有發必做,有做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糾必及時”,這樣一定能提高作業布置、批改的質量,提高訓練檢測的效率。

初中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所以“一檢”的問題應面向全體學生,要注意難易程度的把握;課堂檢測應遵從多層次、小循環、勤反饋的原則;當堂檢測的方式必須靈活,可口頭提問,可小組商議,可多媒體展示問題,還可在紙上進行設問作答。

只要把握好了當堂檢測,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高效的課堂是全體學生都實現學習目標的課堂,學生之間有差異,實現目標的速度與程序不同,通過落實“一課一檢一評”,從而實現教與學的協調平衡。教師認真實施當堂檢測,及時回收反饋信息,找到目標差,及時進行補償教學,確保當堂完成教學任務。

評價,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有效的課堂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反之,則會成為學生學習的阻力,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語文課程要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所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

1.真誠評價。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空泛評價的現象,有些評價語似乎成了教師的“口頭禪”,如“你真棒”“你真聰明”之類。這種缺乏真情實感的虛假評價,會導致學生忽視課堂評價,降低學習興趣。所以,不是對學生真誠、客觀的評價,造成了課堂上的尷尬。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善于傾聽學生的發言,對學生的評價要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導向作用。

2.激勵評價。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差異,對于學生的“錯誤”答案,教師不應完全否定,應當從學生的回答中找出思維或表達的閃光點,恰當點撥,適時引導,因勢利導,生成課堂教學的意外精彩。

3.過程評價。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更要關注認知的形成過程。評價具有導向作用,教師通過評價將學生的思維引向“認識形成的過程”。 因此,過程性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在“反饋——矯正”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從學生個體發展的角度,注重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不失時機地運用激勵性評價,使反饋性與激勵性相統一,有利于學生潛能的自我開發,促進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4.延時評價。教學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往往不同,有時還會發生爭辯。此時,教師不必急于即時評價,可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再進行評價。這種延時評價往往會啟發學生深思。

“一課一檢一評”使洛濱中學教學進入了全新的階段,讓每一位困惑中的語文教師眼前一亮,看到了新課改給語文教學帶來希望的亮光,讓每一位教師確立了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教師對多年習以為常的課堂模式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我們洛濱教師乘著“一課一檢一評”的課改東風,堅持在“改中學,學中改”,既穩扎穩打,又大膽開拓,勇于嘗試,這種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讓檢測點燃學生激情,讓評價昂揚學生狀態,已成為我校教師自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