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閱讀是學生提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激情;借力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借助網絡,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當前,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語文教學改革是重要的一環。其中,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是重要的教學目標。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閱讀激情

閱讀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重要路徑,閱讀是學生素養積淀的重要支撐。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基礎、知識儲備,精選教材中適合探究性閱讀的內容推薦給小學生閱讀。例如:小學語文滬教版三年級下冊《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課,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閱讀。比如在春季的下雨天,帶領學生走到校園的亭子中,或是撐著小傘走在雨中,去親近大自然的瓊漿,感受微涼的雨露,感受潮濕的雨絲,聞聞天空的味道,聽聽雨滴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和諧。接著,讓學生互相討論對春雨的感受。然后,讓學生談論:作者寫“所有的種子都回到大地的床上,讓母親抱它親它教它發芽”有什么好處呢?你認為春雨是怎樣的呢?……看似老師無意中提出的一個小問題,卻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度對話。

二、借力信息技術,提升觀察能力

在信息時代,借助信息技術翻轉傳統語文閱讀課堂具有劃時代意義。在高效閱讀教學中應善于利用農村資源、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充分享受農村資源的同時,增強語言創新能力。因為只有在自主、快樂中獲得的知識,才能夠轉化為學生深刻感受、靈活運用、不斷創新的智慧資源,才能夠轉化為助力學生馳騁未來、鑄就夢想的文化動力。比如:在執教語文滬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翠鳥》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一段關于翠鳥捕魚的小視頻,帶領學生仔細觀察橄欖色、翠綠色的羽冠及披著五彩霞光一樣的羽毛,帶領學生初步傾聽它清脆的叫聲,增強對翠鳥特點的理解,用語言描述翠鳥的美麗,進而指導學生觀察其他的鳥兒。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使學生在不斷觀察、思考中增強保護動物、保護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

三、結合現實生活,培養應用能力

現實生活是營養作者的源泉,是成就作品的土壤。小學生由于自身的認知體系還不完善,在理解事物時常常會遇到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尋找作品與現實的交點,探究文章中作者的所思所想,引申個人的所思所悟,塑造個人的思維品質,提高個人的應用能力。

比如:在執教小學語文滬教版四年級下冊《爺爺的蘆笛 》一課時,教師可以從小學生愛好的笛子切入,詢問學生愛不愛吹笛子,知不知道笛子是怎么做成的,小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的見聞基本上都能說出來一些。但是“強強的蘆笛是什么做的呢?”“強強喜歡爺爺做的蘆笛嗎?”“為什么在強強聽到笛聲之后,想起了爺爺平時愛說的一句話:‘海邊的孩子,不沾點兒海水就長不結實。’”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心智尚未成熟,語言組織能力也還不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接著讓學生結合實際思考:“如果你是漲潮的晚上獨自在海邊小屋等待爺爺歸來的強強,你會害怕嗎?”想象強強的內心活動,思考強強面對困境的勇敢。然后針對現實,引導學生發言,說說自己的爺爺是個怎樣的人,爺爺教會了自己哪些道理。再次讓學生閱讀課文,感悟文章中所說的“不沾點兒海水就長不結實”的內涵,體會爺爺教導強強堅強勇敢的意蘊。激勵學生在艱難困苦中,擁有面對困難與挫折的勇氣,面對是非真假的理性,理解經風雨、見世面、受洗禮的重要性。

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語文教學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語文閱讀素養培養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不斷探索適合小學閱讀教學的新路徑,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獲得理智的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自主建構閱讀知識體系,增強高效閱讀的能力和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