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微課教學的優勢,首先得從微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實際說起,微課的特點就是時間短、內容單一、表現形式靈活。比如:一節物理課,我們把這節課的概念、原理、練習等分成若干知識點,制成微課,實現了化整為零,也正是微課的這一特點,與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時間6~10分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一節課用微課和教師的講授,自主練習穿插進行,實現了學生整節課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聽課,從而真正有效利用40分鐘,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既然如此,我們怎樣在各學科中有效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呢?下面是本人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的一些拙見,希望能給大家的教學帶來啟發。

第一,通過微課平臺,學習微課錄制技術,熟練掌握微課的制作技術和技巧。我通過微課平臺,多次學習培訓,理解微課的概念,學習PPT和flash的制作技術等。結合物理教學實際,進行某一節課中的微課錄制實踐,從而掌握微課錄制技術,促進自身專業的成長,為我們應用微課進行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第二,微課為預習提供了學習平臺,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在課前,認真研究教材、分析學生,在掌握學情的基礎上,把一節課劃分為若干知識點,編寫錄制教案,制作課件,然后通過錄制軟件錄成微視頻,放入學校資源庫。學生在家里及其他場所打開移動設備,根據自己的預習需要,先看看基本概念、原理、知識點、演示等flash課件或者視頻,通過耳目一新的微課講解,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原理、概念以及一些規范的操作。

第三,在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把學生存在的集中問題錄制成微課或者進行重點講解,使學生進一步全面學習掌握課程內容,領會其精神。

這一環節,課題組研究能否根據學生的預習反饋,錄制微課的條件和必要性,老師及時錄制微課。在課堂上,老師適時播放微課,然后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掌握課程內容的精髓,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愉悅學生的身心。

第四,在課堂后,通過微課學習,使知識延伸,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課前、課中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基本能夠掌握課程內容,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遺忘是先快后慢的,及時鞏固學習,方可學得扎實,牢固掌握。因此,教師讓學生課后再聽聽微課,重溫一下學習的全過程,加強知識的再現和再憶。這樣,通過應用微課來學習,改變了傳統課堂上你聽不懂,下來就再難以聽到老師課堂講解的現狀了,而微課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通過移動設備反復播放教師講解的內容,自行學習,效果很好。

第五,采取“微課”進行互動式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的“一刀切”“齊步走”現狀,使知識板塊化,個性化、多元化、碎片化的學習成為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趨勢,微課成為當前教育技術創新應用的代表。讓學生按己所需進行學習,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自學能力。

當然,微課在教學中也有不足,由于教師對微課理念的理解偏差出現以下幾種現象,會造成微課建議浮于表面,缺乏真正的使用價值。

其一,將課堂教學實錄的視頻切片作為微課。將一節四五十分鐘的課堂實錄切分為幾個短視頻,并加上適當的編輯,有些老師把此就當作微課。其實它是將長視頻瘦身而得到的短視頻,其本質還是一節課,而沒有理解微課短小卻完整的特點,圍繞某一個知識點而形成的講解和演示,其目標明確、語言簡潔、深入淺出。

其二,將多媒體課件作為微課。實際操作中,也有很多老師把自己的微課做成了一個教學用的多媒體課件,即我們所說的CAI課件。沒有理解微課和課件有本質性的區別:微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而課件是幫助老師教學。

其三,微課制作的流程繁瑣。大多教師的工具與平臺標準仍停留在上個世紀,要么通過課堂實錄再切片,要么在錄播室采用數碼設備攝錄,另加后期復雜的剪輯與合成。此流程不但增加了微課制作成本,而且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

其四,缺乏互動分享機制。許多教師經過傳統的視頻錄像制作,理所當然地認為微課也是一種封閉式資源,缺乏雙向交流和教學反饋。從互聯網思維出發,這些都停留在信息孤島的層面,從根本上注定了難以兼顧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教學需求。

針對微課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為了使微課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為智慧校園的建設添磚加瓦,就應該努力挖掘微課的優點,克服微課制作和使用中的一些缺點,提升微課錄制技術。把微課技術“傻瓜”化、普及化,不斷提升微課錄制的體驗,從而真正讓微課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