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有效途徑
作者:陳小華 陜西省渭南初級中學
發布時間:2018-08-28 15:40:2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數學教師要重視為學生創設適當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以期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多種途徑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
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初中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難懂,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望而卻步,更談不上提出問題了。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更快地融入教育教學。例如:學習找規律的相關知識時,教師讓學生尋找1,4,9,16,( )……( )的規律。學生感到好奇,于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使學生養成主動提問的習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探究的習慣
對于教師來說,應當加強教學內容設計,給予學生探究的空間和機會,使學生能夠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細化數學目標,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通過提問不斷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教師還應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相關的課題,設置學生提問環節,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在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多種信息交流方式,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主動提問的能力。
三、積極引導學生提問
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提問的初期,學生無法快速融入到積極主動提問的課堂氣氛當中。教師可采取更為直接的引導方式。例如:在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立一些由學生自己思考提問的實踐活動。在進行統計章節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由針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提出相應的統計問題。先由知識性提問著手,再引導學生進行答疑式提問。
四、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傳授學生提問技巧
在實際教學中,單一、固定的教學模式長時間使用自然會失去吸引力,在一定時期轉換教學方式,能夠切實保持住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角色互換法、問題設置法等多元教學方式,提升數學課堂吸引力,逐步培養學生愛問問題的學習習慣。同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否定假設法、歸納類比法等多種提問方式引導學生提問,鍛煉學生的思維意識。
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的時候,教師給出方程x+2y=8,讓男同學給出y值,女同學給出x值,比一比哪位同學計算得最準最快,并講解計算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引,從而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五、創設良好的提問情境,促使學生提出問題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材,選材可以從貼近生活或者貼近周邊的環境入手,逐步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此外,在進行提問情境創設的過程當中,可以借助當下比較熱點的問題進行導入,逐步將學生引入其中,由于熱點問題的轟動性及新鮮性,學生必然會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必然會主動提出問題。同時,通過創設相關的情境,也能夠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逐步讓學生關注生活,多思考,進而引發學生提出問題。
六、通過考試查缺補漏,培養學生的發問意識
考試是對教學質量和學習成效最好的檢測,教師通過試卷分析,使學生在分析中明確自己的薄弱點,清楚自己的短處在哪里,以便為自己的學習指明方向??荚嚥皇菍W習知識的終點,恰恰是另一個意義上的新起點。如在有關“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的小測中,通常學生會出現結果錯誤的情況,此時學生首先要反思自己為什么會出錯,主動提出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不能僅僅局限于數學知識的提問,而是貫穿于學生的整個生活和學習中,學習和生活是一體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
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目標,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參與和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決心,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