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觀因素影響下,音樂鑒賞課堂與學生新課程改革需求之間契合度相對較差。學生對教材中的鑒賞樂曲興趣不高,教師對聆聽方法的指導也較為輕視,對于學生的不良聆聽行為沒有進行糾正,聆聽效果相對較差。所以音樂鑒賞課堂教學應對教學方法進行完善,在提高音樂鑒賞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音樂鑒賞水平。

一、增強學生注意力,提高聆聽質量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既是其學習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保障,學生擁有良好的注意力也是學生學習質量提升的保障。因此教師應對學生心理特點充分了解與掌握,科學調控學生注意力,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讓學生利用自身的意志清除影響學習的因素。利用學生自身的毅力調整其音樂注意力,使其保持較好的注意力進行音樂鑒賞。在音樂聆聽時間逐漸增加的影響下,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性也逐漸增強。在音樂鑒賞期間教授學生聆聽技巧,可使學生擁有較強的注意品質與堅定的意志,進一步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例如:在對《獨特的民族風》進行鑒賞期間,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狀況與注意力等進行充分了解,利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其意志力,使學生充分了解遼闊的草原等,并充分掌握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民歌特征。

二、 穩定學習積極性,引導積極聆聽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基礎與動力,其中積極性主要分為有趣時期、樂趣時期、志趣時期積極性。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通常具有較強的積極性,這種學習積極性主要為有趣時期積極性,其注意力穩定性較為缺失,經常出現相應的轉移現象。為了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轉變為具有較強穩定性的樂趣時期積極性,教師應讓學生擁有良好學習積極性的同時,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音樂學習方向,創建較為良好的學習自信心,并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例如:學生聆聽《現代京劇》后,在對雄心壯志沖云天等思想內涵充分了解后,會利用自身各種資源對類似音樂類型進行搜索與聆聽,甚至還參與到相應的音樂會中。

這也較好證明了學習積極性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動力。想要更好地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行提升,教師以精選樂曲為基礎,對充分符合學生自身需求的樂曲進行播放,其主要為世界著名的音樂篇章,對音樂的通俗性與時代性進行關注,并使得音樂鑒賞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具有較強契合度,對教材中存在的趣味性進行充分發揮,使學生在愉快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鑒賞聆聽音樂。

比如:學生在對貝多芬第二十三(熱情)鋼琴奏鳴曲以及第九(合唱)交響曲等進行鑒賞期間,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制定完善的音樂學習目標,并重視學生音樂自信心的建立,使其擁有較為穩定的音樂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教師對其他世界名曲進行播放,如C小調練習曲、愛之夢等樂曲,并在實際教學中充分提升教學趣味性。

三、注重聆聽方法,提升音樂鑒賞水平

首先,保證學生充足的音樂聆聽時間。在音樂鑒賞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常見的聆聽方法及相關知識進行講解的同時,不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干預,讓其自主進行音樂聆聽,并充分感受到音樂的藝術氣息。

其次,掌握音樂表達語言。音樂要素是音樂的主要表現語言,教師應通過科學的措施讓學生充分了解音樂要素,體驗作者的創作意境,更加深入地了解樂曲中的情感與內涵。

最后,制定問題,保證聆聽質量。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應設計科學的問題,對學生思考深度與目標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音樂聆聽期間具有較為完善的重視程度與期待,從無意識聆聽逐漸轉變為有意識聆聽。在對問題設計期間應充分根據學生認知情況,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困難進行問題設計,進一步提高學生音樂聆聽效率。

綜上所述,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想要更好地實現有效聆聽,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生注意力,提高聆聽質量等方法創設有效聆聽的音樂鑒賞課堂,在提高學生音樂聆聽效率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