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化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
作者:龐 瑛 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時間:2018-08-28 15:01:3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優化學生數學能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的培養。現代數學教學,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到了應有的高度,數學教學中傳授知識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能優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學會數學知識的同時,更要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研究和解決數學問題。
隨著新課標的全面實施,新教材的全面使用,總感覺到學生對數學知識不能深入理解,遺忘率非常大,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不強,特別是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教學與實際相脫節,在考試時失分率較高。經過思索,認識到是我們的課堂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課堂教學的單一,教學方法簡單機械,學生被動聽講,不能達到體驗知識的發展與優化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針對這一現象,我提出了“如何優化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的課題。
一、優化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必須構建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式
1.運用變式教學,優化學生思維的發散性。變式是指對數學概念和數學問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情形的變換,凸顯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突出數學問題的結構規律、知識的內在聯系。變式練習包括“概念變式”和“問題變式”,組織變式練習,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有效培養和優化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2.克服思維的淺顯性,培養和優化思維的深刻性。優化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主要是優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本質,學會全面認識事物,而不被假象所迷惑。通過對比教學,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加深學生對數學定理、公式、法則的全面理解。通過開放式教學,加深理解數學問題的本質。
3.探究型課堂教學中,優化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獨創性。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學生的興奮點,誘發學生思維的靈感,學生在探究時的“違反常識”的提問,在爭辯中的與眾不同的見解,解決問題時的“標新立異”的構思,都應充分給予肯定,并針對其中合理的、有價值的部分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放大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探索的過程不僅是優化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也是優化學生探索精神升華的過程。
二、優化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必須采取恰當的教學策略
1.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中“變靜為動,以動促思”,這樣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2.激發興趣是優化中學生思維的前提。將豐富的數學史料引入數學課堂,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數學家總結的數學概念、定理及公式的來龍去脈,改變學生認為“數學是枯燥的”誤解,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和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
3.學以致用,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結合所學知識,學以致用,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4.學而知疑深思,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來源于疑問,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活躍的重要途徑。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要善于提出疑問,使學生處于一種強烈的求知狀態,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數學方法是數學的行為,數學思想和方法對數學教學起指導作用。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如符號思想、轉化思想、優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同時也教給學生一些方法,如觀察法、實際操作法、歸納法等。把數學思考的方式和方法整合于自己的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深入到數學學習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數學思考的內在本質,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總之,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優化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應把提高學生解題的技巧、獲得高分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更應把眼光放到具有長遠意義的優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