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四回歸” 讓心“活”起來——以《多彩的消費》為例
作者:朱文靜 陜西省寶雞中學
發布時間:2018-08-28 14:55: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一輪“課堂革命”的內核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課肩負著培育道德修養和學科素養的雙重使命,教師在優化教學設計時,理應關注學生成長、關照生命質量,讓課堂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讓學生的心“活”起來。
一、回歸常識,讓教學緊貼生活
鏡頭一:陳先生過春節全家到體育館打羽毛球健身;鏡頭二:李先生全家春節赴海南旅游。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如何過春節?學生最有發言權。老師讓學生談談過春節家庭消費的具體事項。同學們的“神經”一下子興奮了,紛紛打開話匣子,更多的“鏡頭”進入了課堂。鏡頭三:陪家人趕集、逛商場置辦年貨,買零食、衣服等;鏡頭四:備足米面肉蛋菜,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鏡頭五:觀看電視“春晚”或看賀歲大片等;鏡頭六:帶上禮物回老家看望親人;鏡頭七:趁寒假參加特長(補習)班;鏡頭八:逛書店淘幾本好書……過春節的方式不再拘泥于教材上的陳先生、李先生,一下子變成了張同學、王同學的體驗分享,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旁觀、旁聽者,課堂頓時變成了各種觀點的“聚集地”和意見的“交流場”,熟悉的過春節話題,讓學生對有關消費的知識產生了興趣。
歸納還原生活,提高收獲感。情景展示貴在深入分析,通過與生活接軌,與教材合拍,促使學生“觸摸”身邊的經濟學常識,通過層層誘導,歸納生成,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二、回歸本分,讓課堂變得鮮活
關注情感,激發生活熱情。面對“三不管”(老師不敢管,父母舍不得管,外人不方便管)的新一代中學生,他們自尊心強、自制力弱,教學若“目中無人”,缺乏與學生情感的“共鳴”,無論教學設計如何完美,也難免遭受“冷遇”。基于此,課堂上既要曉之以理,更要動之以情,才能收到教育實效。
對話心靈,培養健全人格。張揚個性、展示自我是新時期學生的群體特點,從消費偏好上亦能體現。老師要從個性、共性、人性以及經濟理性對學生進行引導,呼吁學生好“面子”,更要講“里子”。
三、回歸初心,讓思維得到激活
思想政治學科的靈魂在思想,培養學生會思考、有思想,理應成為教學的“初心”。智能時代,信息劇增,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洞穴”中,猶如“井底之蛙”,最難解決的問題通常不是知識的匱乏,而是思維方式的禁錮。要突破這種禁錮,就要從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開始,努力教會學生獨立思考,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
倡導獨立思考,訓練邏輯思維。預習和課堂自學,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有效途徑,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不唯書本、不唯權威,只唯真理,崇尚學術精神,教會學生基本的邏輯思維,才是現代課堂的精髓。比如對從眾消費心理和求異心理的評價,就不能簡單地說好或不好,而應該在現實情境中進行具體分析。
堅持問題導向,培養辯證思維。辯證思維就是要教會學生聯系地、發展地、全面地看問題。教材引用《蜜蜂的寓言》故事中的觀點,要求學生對兩個觀點進行分析。這種針鋒相對的觀點,恰恰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機會。
鼓勵各抒己見,培養創新精神?!氨Wo環境,綠色消費”是現代消費的重要法則,筆者從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辦三個方面設問,引導學生發表見解,不少同學談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還有同學擺事實、列數據,多角度談了對綠色消費的理解,發散思維、創新思維活躍課堂。
四、回歸夢想,讓生命走向“樂活”
澆樹澆根,育人育心。立德樹人是思想政治課的終極使命,讓學生的心“活”起來,是教學的首要任務。立足當前教學,不僅要培養滿足時代需要的人才,更要通過教育引導學生做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做有理想信念、有知識修養、有人文關懷、有社會擔當的人。
抱定理想信念,涵養家國情懷。青春寶貴,豈容浪費。作為高中生,肩負著國家未來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理應樹立宏圖大志,刻苦學習文化知識,練本領,強能力,才能不負個人青春理想,不負家人和國家的期望。對于未成年學生而言,最核心的消費觀就是珍惜青春年華,勤奮學習,以個人的健康成長、努力成才和成功回饋家庭和社會。
發揚勤儉節約,崇尚艱苦奮斗。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不少高中生,花錢大手大腳,消費追求品牌,學習平庸乏力,生活渾渾噩噩,將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拋之腦后。為此,在課堂上老師拋出“艱苦奮斗精神是否過時”的話題,組織小組間辯論,引導同學們傳承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個“傳家寶”,爭做時代有為青年。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再難,做則必成。相信思想政治教學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之時,必將是核心素養落地、學生全面發展之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