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旬邑縣教育局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員參與,上下聯動,協同發力,找差距、補短板、促落實,全力推進教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是突出頂層設計,始終堅持立足實際,確立完善脫貧攻堅總體思路。制定出臺了《“十三五”教育扶貧規劃》、《教育精準脫貧工作實施方案》、《教育扶貧工作計劃》、《進一步深化教育脫貧工作實施方案》、《師生結對幫扶活動實施方案》、《教育脫貧攻堅宣傳工作方案》,構建了扶貧和扶智相統一的目標體系,探索形成了發揮優勢,全員參與,協同聯動,抓弱補短的推進路徑,共同構成了全縣新時期教育脫貧攻堅的總體工作布局。

二是突出精準要求,始終堅持精準施策,識真貧、真扶貧、真脫貧。主動與縣扶貧部門對接,依據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數據信息系統,以校為單位,先后4次集中組織教師,進村入戶,對貧困學生逐人核實,做到了精準識別資助對象,精準執行資助政策。2017年,為13838人次發放資助金783.1625萬元(建檔立卡4523人次、308.175萬元),發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870人、591.965萬元。同時,整合部門項目資助金94.3萬元,籌集捐助資金16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新生345人,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下崗困難職工家庭大學新生資助的全覆蓋。

三是突出剛性標尺,始終堅持扭住“義務段建檔立卡學生零輟學”底線目標不放松。召開控輟保學專題會5次,以縣政府名義印發了《旬邑縣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實施方案》,向各鎮辦印發了教育脫貧工作督辦函,夯實各方責任。實行貧困學生控輟保學校長抓總、校班子成員包級、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師包人工作制,對于流失學生各校班子成員帶隊,包抓教師上門入戶,全力勸返。年內成功勸返輟學學生38人,實現了義務段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零輟學。

四是突出關愛教育,始終堅持將師生結對幫扶作為落實特殊群體學生關愛教育的有效抓手。全縣統一印制了師生結對幫扶實錄、結對幫扶信息表、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受助明白卡,組織教師采取“一幫一”“一幫多”等形式,按照“每天一見面、每周一談話、每月一家訪”,對建檔立卡學生、留守兒童、孤兒、殘疾學生在思想上解惑,生活上關心,學習上幫助。同時在旬中、職中開設了勵志教育英才班,在四年級(含)以上學生中開設勵志教育課程,實現了經濟上幫困、精神上激勵、成長上助力。

五是突出力量整合,始終堅持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扶貧大格局。積極統籌協調中行定點扶貧、蘇陜協作扶貧、省內高校幫扶、社會扶貧等各方面力量資源,精準幫扶教育事業發展。與陜西師范大學等10所省內高校建立了長期幫扶關系,開展專題培訓和科普教育10余場,開展社會實踐活動50余次。西安美院免費為我縣6名美術教師提供一年培訓;我縣5所學校分別與泰興師范附屬小學、泰興中學、實驗初中、育紅幼兒園、泰興職業中專簽訂了共建協議。選派2名教師前往泰興市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影子培訓,泰興市選派2名初中語文、數學學科教師為我縣實驗中學提供1年支教幫扶。爭取中國銀行349.4萬元,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非寄宿生2247名,優秀鄉村教師100名,建檔立卡因學致貧大學生276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孤兒、殘疾、大病學生211名,可調節桌凳4775套及電腦176臺、棉衣200件、鋼琴1架、直飲機1臺。同時爭取陜師大及各類社會團體捐贈189萬元,鋼琴61架、平板電腦50個、眼睛按摩儀50個、體育器材20件,愛心包裹70個、學習用品42套,各類社會捐助累計受益建檔立卡學生1000多人(次)。

六是突出組織保障,始終堅持層層壓緊壓實教育脫貧攻堅工作責任。制定了全縣教育系統《脫貧攻堅工作考核辦法》、《脫貧攻堅工作問責辦法》等文件,對各校(園)長逐人下發《提醒函》;采取股室駐校蹲點、領導包片跑面的方式對全縣中小學幼兒園督導檢查11次;對全縣33所中小學、局直幼兒園教育脫貧資料進行了集中展評;將脫貧攻堅考核結果納入各中小學、局直各單位及干部職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以此倒逼脫貧攻堅責任落實。2017年,教育脫貧攻堅工作中因履職不力,批評教育4人,降職處理2人。

七是突出整改提升,始終堅持聚焦難點問題整改,強勢推進工作。廣泛深入宣傳脫貧政策,累計發放各類教育脫貧政策宣傳資料7.5萬余份,開展教育政策培訓100余場次。全年完成農村實用技術培訓6316人次,勞動力轉移培訓5823人次。以中央考核、巡視“回頭看”、督查巡查、市際交叉考核反饋問題為重點,及時研究教育脫貧工作推進中的新情況,合力破解困難問題。全系統先后連夜召開教育脫貧攻堅專題調度會2次,召開推進會,反饋整改會10余次;集中整治,排查整改問題5個方面17條,建立健全長效機制3項,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