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龍:學好梁家河的“大學問”
發布時間:2018-08-28 15:52:4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梁家河》這本書是引導當代青年立志成才的典范教材,書中既以細膩的紀實筆觸、用真實的歷史細節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陜北黃土高原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成長歷程和奮斗足跡,通過今夕對比向我們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魂牽夢縈的梁家河,在新時代“過上好光景”、奔向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學習宣傳好《梁家河》這本書、踐行好梁家河精神,對陜西省150多萬青年大學生弘揚延安精神,堅定理想信念,錘煉意志品質,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四個服務”和“四個正確認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用紅色基因塑造靈魂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梁家河》這本書為全省高校師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鮮活的勵志教材。書中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一幕幕生動的場景,真實感人,啟迪心靈,可信可學,引人共鳴。這啟示我們,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理論知識,更要用偉大人物的真實故事激勵青年學生的人生夢想和奮斗精神,在潤物無聲中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領袖人物的故事,教育引導廣大師生體悟人民領袖初心,激發追趕超越動力,凝聚教育改革發展合力,培養當代大學生像青年習近平那樣能吃苦、敢擔當、勇創新、甘奉獻,積極把青春熱情投入新時代“四個偉大”實踐之中。全省高教系統要迅速掀起學習熱潮。一要將學習《梁家河》與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讓合格黨員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多起來”。把組織學習《梁家河》納入各高校黨委中心組學習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作為高教系統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教材和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生動范本,以新生入學教育、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黨課教育、校園網站開設專欄、召開專題學習座談會、理論研討會等多種方式,多平臺多渠道開展學習研討活動,積極營造學思踐悟的濃厚氛圍。二要將學習《梁家河》和改進思政課教學相結合,讓思政課“親起來”。把《梁家河》相關內容作為范例融入講稿、進入課堂,納入全省開發的“小紅專——網絡思政微課堂”,特別是體現在我們正在開展的“陜西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專項活動之中,通過開設通識教育必修課、建好“名師示范課堂”、師生同讀一本書等,講好總書記堅定不移的信仰信念、無比鮮明的人民立場、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和求真務實的擔當精神,不斷增強思政課教學的生動性和感染力,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三要將學習《梁家河》和弘揚延安精神相結合,讓延安精神“活起來”。充分利用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建立高校師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長效機制,用紅色文化涵育德行、滋養心靈,把弘揚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錘煉意志品質貫穿高校育人全過程,使紅色教育資源教育人、紅色基因塑造人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與魂。
用紅色精神書寫青春
習近平總書記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正是在這里,總書記經受了青年時代的曲折經歷和艱苦磨礪的考驗,以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偉大情懷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這就是我們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鍛造意志品質的思想典范。習近平總書記還說:“梁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正是在這里,他在勞動實踐這本“無字之書”上深入思考,用真情實感實踐體悟了中國最基層老百姓的社情民意,讀懂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實踐,明確了人生發展方向,這就是我們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筑牢家國情懷的生動典范。全省高教系統要在知行結合上下工夫,深入實施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自主學習行動計劃,發揮大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社的引領作用,繼續組織師生開展好暑期赴延安、照金、梁家河等紅色基因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挖掘傳承延安精神和“西遷精神”、高校扶貧幫困等載體,落實好教育的“四個服務”,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把心和中國千千萬萬個“梁家河”貼近,從千千萬萬個“梁家河”百姓身上接受教育,學會擔當、敢于作為,以踐行中國夢的生動實踐,錘煉意志,增長才干,作出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書寫青春的華彩篇章。(此文作者系中共陜西省委高教工委書記)
新聞鏈接:
紀實文學《梁家河》首發儀式在西安舉行
5月2日上午,由陜西人民出版社編撰完成的紀實文學《梁家河》首發儀式在西安舉行,24個代表單位獲贈首批圖書。目前,該書已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紀實文學《梁家河》全書10余萬字,40幅圖片,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以“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為題,記錄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回梁家河的生動場景及40多年來對梁家河鄉親們的綿綿深情和關心牽掛;第二部分以“窯洞里長滿了故事”為題,講述了他帶領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社等發展生產的為民情懷以及刻苦學習、不忘修身的勵志故事,讓讀者深刻認識到青年習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在磨礪中脫胎換骨,在窯洞里讀書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實干中逐步樹立“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理想信念;第三部分以“一聲聲喊我小名”為題,講述了當年與習近平交往的小伙伴們獲得了哪些人生大學問,進而提升了他們的人生境界,影響了他們的人生道路;第四部分以“我們走在陽光路上”為題,通過講述梁家河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鄉親們的幸福生活,為讀者展現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