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主題學習”又是個什么模式?我想第一次接觸這一實驗的老師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研員,我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之路就是從這個“問句”開始的。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號角吹響之后,課改改什么,如何改,成了當時困擾我縣各學校、各教育部門的難題。因為課改是個新東西,我們無經驗可用,只能依照“走出去,請進來”的套路,尋覓全國課改“先行者”,惡補教學改革新觀點,并積極聯系全國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課改名校名師求取課改“真經”。經過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我們榮幸地邀請全國各地知名課改專家、校長、名師來我縣“傳經送寶”。

正是通過“請進來”活動,為各學校“走出去”提供了方向。幾年時間,各學校想方設法讓一批批教師們東奔西走、南來北往地感受全國各地課改名校不一樣的教與不一樣的學。也是在這個時候,各學校按照“入模——脫模——化模”的步驟,結合實際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教學模式。

但是,很快我們發現,在一些學校,出現了另外一番景象:許多學校和教師,熱衷于學習那些創造了“神話”的“名校”,以為那些“名校”的教學模式就是改變自己學校面貌的靈丹妙藥,要求教師全面接受,盲目學習,步步模仿,甚至規定教師一節課“講”的時間,“小組合作”時間,“成果展示”時間,等等;還有的學校為了這樣那樣的目的,忙于構建學校或教師個人的“教學模式”,于是,出現了諸如“三三六”“三步四環節”等等過于程式化的模式,而且要求所有教師每節課必須嚴格按照這個教學模式進行施教。

其實,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語文界就出現過許許多多的教學模式,像錢夢龍的“三主四式導讀法”,魏書生的“六步自讀教學法”,寧鴻彬的“五步閱讀教學程序”,還有黎世發的“六課型單元教學法”,等等。后來又陸陸續續出現過很多種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有些是一種教學理念,有些是一種教學方法,有些是一種教學流程或教學環節,不一而足,形式各種各樣,也都在一定范圍內產生了很大影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難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缺的就是一種模式?

直到2012年在縣教育中心領導考察、評估和極力爭取下,“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在我縣城區小學四至六年級開始試點。當畢英春老師和她的示范教學出現在我們麟州教育的沃土上時,頓時讓所有教育人耳目一新,原來教材可以如此整合,原來這“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竟有如此魔力,原來課堂容量竟能如此之大,原來語文教學是如此簡單。

可是實驗在城區小學剛剛試點,我們耳邊就一直縈繞來自非試點學校、非試點年級老師們共同的疑惑:“‘語文主題學習’又是個什么模式?”說實話,在那個已被“模式化”的課改日子里,如果你不給“語文主題學習”下個模式的定義,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在搞課程改革。我們的解釋只能是:請大家先看看實驗材料,聽聽公開教學,讀讀配套叢書,慢慢了解。

隨著實驗工作的推進,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來自全國各地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專家、名師以及他們的精彩分享:河南林州市教研員張貴栓老師分享的“四型三讀”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這是一種基于“語文主題學習”的備課模塊,主要是把單元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和鏈接中的可供挑選的精品文章(以及同主題的同類文章或整本書的閱讀)按照四種課型,三種閱讀形式進行教學改革實驗的一種備課策略。還有,山東壽光的”1+x單元整合教學策略”,江蘇常州金壇的“圖式識字夯基礎,群文閱讀質飛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松山區的“主題引領,單元推進九模塊教學策略”,等等。

至此,困擾我多時的“‘語文主題學習’又是個什么模式?”這個問題有了一個初步的解釋:“語文主題學習”,它不是什么模式,它是對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以及教材與叢書的高度統整。當然,這個統整不是對單元課文、叢書進行簡單的內容組合,而是重在整體把握,不僅要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更要根據不同單元的特點闡發文本內容、研究表達形式等,從而讓單元統整教學的內涵和價值真正得以實現。整個教學的過程,在單元目標的引領下,充分發揮教材、叢書各自的功能,而且每堂課各有側重,師生活動目的清楚,對學生的聽、說、讀、寫進行全面的鍛煉,語言實踐性很強。

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早就告誡:“語文課要生動活潑,上出‘語文味’。”回顧新一輪課改,語文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都產生了巨大的轉變,老師的教法不斷創新,形成了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的局面。但是,活潑的課堂卻少了“語文味”。老師們要么關注了“模式”“流程”的完整性,要么注意課件的美觀性,而沒有注意這些形式的實效性,反而讓這些無效注意占據了學生大量的讀書、思考、探究的時間;老師講的多,學生讀的少。其實,不管課堂怎么改革,“語文味”永遠不能淡。統一固定的教學模式,無法使語文教學真正“活”起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滿足教學的多樣化需求。即使一個教師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模式或教學風格,也不可能在不同的班級、不同的課堂上用完全不變的教學模式去“套”。如果硬要用一個教學模式去“套”不同內容、不同文體、不同教師、不同學生的教學,語文教學勢必是一潭死水,所以語文教學不能用統一固定的教學模式。而“語文主題學習”意在通過提供與課本相關聯的文本材料,促使學生在圍繞主題不斷的閱讀中獲得整體的閱讀經驗和情感體驗。它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圍繞一個單元主題進行教學設計,學一篇帶一串,教學密度高,容量大,綜合性強。

“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訓練。”對于語文教學也一樣,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怎樣運用中國的語言,就應該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在充分閱讀中體會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只有讓學生用心地讀,認真地思考,才能喚起學生內部已有的經驗,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真正做到有所疑惑,有所理解,有所感悟,只有“會讀”才“會思”。我縣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經過城區小學試點、鄉鎮小學推廣,目前已有數年,我們高興地看到了孩子們在“語文主題學習”中成長、成才,也看到了老師們在“語文主題學習”中成熟、成名。

2017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同志就曾表示:語文時代已經到來,教育部出臺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新方案突出了語文學科的基礎地位及考試分數的“大科”地位,語文在考試中所占的比重自然也就越來越重了,學好語文成為了當下學生能否完成學業目標的關鍵。2017年秋天統編語文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對于閱讀在語文學科中所占比重加大。統編語文教材總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在統編語文教材研討會上強調:“語文說一千道一萬就是閱讀,閱讀關乎語文更關乎孩子未來。”從語文教學的目標來看,閱讀興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語文教學,說到底是培養擅長閱讀、思考與表達的讀書人。溫儒敏也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讀書問題”,提倡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語文主題學習”的課內大量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質,這已在教學實踐中得到老師們充分的認可。

最后,我想引用下面這段話再次明確一下我對這一實驗工作的理解:“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是一套母語課程改革整體解決方案。與以往所有教改實驗不同,“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強調通過“課內大量閱讀”來學好語文。可以這樣說,凡是在課內進行大量閱讀的語文教改實驗,都叫“語文主題學習”實驗。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項目組聯系方式

聯系人:劉老師 手機:15311646483

電話 010—59766299轉8016

地址: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科技大廈A1110室

郵政編碼:100082

郵箱:ztxx@joyschool.cn

網址:http://www.ywztxx.com/

“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交流QQ群,一群:202468487;二群:463959530

“初中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交流QQ群:18240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