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語文課程改革新征程——榆林市榆陽區“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紀實
作者:榆林市榆陽區教育局局長 尹增崗
發布時間:2018-08-28 17:15: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從事教育工作27年來,我曾在基層學校任過教,擔任過學校中層干部、黨支部書記、校長職務。在榆陽區教育局任副局長7年期間,一直分管教育教學工作,負責推動全區教育教學改革,切身體驗了教學改革的艱難。期間我們走過迂回彎路,遇到過重重壓力,但始終懷著赤誠之心,堅持不懈,強力推進,最終收獲滿滿。
多次失敗喚醒思想認識
榆陽區資源富集、人口較多,區位優勢突出,經濟發展迅速,但教育與社會發展不夠協調。為加快提升教育質量,建設教育強區,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推進教學改革,但成效不夠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要么規劃不嚴密,方向不明確,措施跟不上,落實不到位,教學改革成了豆腐渣工程;要么遇到挫折,搖擺不定,信心動搖,改一陣子,停一陣子,淺嘗輒止,半途而廢,改革成了爛尾工程;要么沒有內涵,華而不實,改革成了形象工程。經歷幾次改革后,廣大學校和教師對教學改革質疑情緒嚴重,傳統教學中滿堂灌、填鴨式、單純講授式這些陳舊教學方法重回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沒有興趣,多數學校教學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而人民群眾對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強烈的要求,由原來的有學上轉變成現在的上好學,由過去的唯分論,轉變成了現在的素質論。為追求更好的教育資源,我區每年都有大量農村學生涌向城區,城區薄弱學校學生涌向優質學校,每年都有部分優秀學生流向西安、北京等地。擇校、擇師現象已經成為我區教育的突出問題。我們深刻認識到,如果思想認識還在原地停頓,教學改革依舊乏力,我們的教育注定是失敗的教育。我們必須堅定信心,狠下決心,加快速度,推進教學改革,提升榆陽教育質量,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經歷挫折找到改革方向
重新啟動教學改革后,我們依然經歷了迷茫、探索和清晰三個階段。教學改革前,從局領導到校長思想顧慮多,工作壓力大,心中沒有明確思路,工作沒有準確方向。我們曾經組織大批教師學習杜郎口“三三六”教學模式,觀摩學習昌樂二中“271”教學模式,都不成功。經過認真反思總結后,我們深刻認識到推進教學改革如果盲目照搬,跟隨大流,就是瞎折騰,改革注定失敗。如果不針對實際,找不準路徑,學校將會失去教學改革信心,教師將會成為教學改革的最大阻力,今后教學改革將會陷入被動局面。雖然經歷了挫折,但我們沒有失去信心,我們依然認為必須主動順應教學改革趨勢,加快開辟一條改革新路子。
在充分考察學習北京、山東、河南教學改革后,我們認為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最適合我區。因為“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特點是適用于一般學校、一般教師和一般學生的。這對于我區這個城鄉134所中小學,近10萬學生的教育大區來說,難度不大,易于操作,簡單實用。對教師而言,只是在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資源整合,適當加大閱讀內容。對學生而言,擴展閱讀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可以說,推行“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既順應了國家倡導全民閱讀的號召,同時也助推了我區書香校園建設,更為學生提前迎接高考語文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
基于“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特點和優勢,我們在認真研究、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決定以推進“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為重點,撬開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建立語文教學新架構,豐富語文教學新內涵,將語文教學改革逐步上升為語文課程改革。
2013年我們在星元小學和榆林市第七中學試點推行“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組織教研室所有語文教研員蹲點指導,全程觀察。經過一年試點實踐,兩所學校語文教學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學生學習有興趣,教師上課很輕松,教學質量提升快,學生滿意,教師認可,學校歡迎,家長支持,改革取得明顯效益。
艱辛付出收到顯著成效
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我們乘勢發力,從四個方面采取措施全力推進“語文主題學習”實驗。
一是保障措施有力有效。2014年我局出臺了《榆陽區義務教育學校“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中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為推進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我們成立了師資培訓、教學指導、資源配置、巡視督查、督導考核5個工作小組,局領導分組負責,劃片包抓。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免費為所有學生訂購“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區進校負責師資培訓,區教研室負責教學研修和教學指導,區政府教育督導室負責教學督導考核,區電教館負責信息資源構建。師訓、教研、督導、電教四位一體,共同發力,同步推進。“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啟動后,我們將“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內容納入質量監測范圍,倒逼學校主動改革。對榮獲“榆陽名師”“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稱號的語文實驗教師,每人每年分別補助研修津貼。在強有力的機制保障下,我區“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順利推進。
二是研訓工作全程跟進。我們不斷拓寬學習途徑,加大研訓力度,構建外出培訓、集中培訓、聯片研討、校本研修、線上學習、線下研修多層次、寬領域研訓網絡。組織所有語文教師精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理論,組織城鄉所有校長和骨干教師赴林州、濰坊、株洲、沈陽等地觀摩學習,邀請全國知名實驗專家指導工作。建立區、片、校三級研修機制。區教育局每年舉辦一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大賽,每年組織學校中層以上領導干部觀摩一次“語文主題學習”先進學校教學工作,每年表彰一批典型學校和語文名師,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語文主題學習”教學開放周活動,邀請家長進課堂觀摩。為了解決好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組織名師骨干加強問題分析,確定課題專項研究。我們與濰坊市濰城區建立長效機制,兩區定期進行交流研討和教學示范。兩年來,我區共申報立項省級“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課題52個,完成市區級規劃課題82個,認定了178項校本研修成果,培樹了71名語文實驗教學三級骨干教師,8名教師參加了全國“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大賽,形成了理論指導、骨干引領、全員跟進的良好局面。
三是改革創新全面推進。經過不斷研究探索,我區“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由方法粗放式、資源整合簡單化,轉變為方式手段多元化,資源構建高效化,探索總結出“1238”語文課堂教學新策略。即:一課進行一反思;雙線并進、主題要素相融合,教讀、自讀、課外閱讀實現三位一體化;單元預習夯基課、精讀賞析引領課、組文閱讀交流課、自主閱讀匯報課、詩文誦讀鑒賞課、名著導讀展示課、以讀促寫習作課、綜合實踐活動課,8種課型深度整合,互為一體。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由剛啟動時“1+1”模式(1篇教材文章附帶學習1篇叢書文章),擴大為“1+2”“1+X”。在教材資源整合上,由原來先學教材后學叢書,轉變為多篇文章同時對比學習。語文教學出現了百花爭艷、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了簡簡單單學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2017年我區承辦了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大賽,充分展示了我區語文教學改革的新成果。
四是內涵外延不斷深化。為配合做好“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改革,我們啟動了書香校園建設,嚴格要求校長和教師每學年至少閱讀10部書籍,撰寫10篇讀書心得體會。每學期校長要面向師生做一場讀書專題講座,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教師讀書講壇、學生小小百家講壇活動。區教育局每年舉辦一次校長大講壇和教師讀書講壇活動。所有中小學教室、寢室、樓道長廊全部配置書柜,填充書籍,圖書室和閱覽室實行全天開放制度,讓書籍環繞學生,學生隨處有書讀。區上每年舉辦一次讀書大賽,集中展示各學校成果。我們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在中小學全面開展使用“一米閱讀”APP,學校通過“一米閱讀”APP給每個學生發送與叢書內容有關的問題,系統自動評價反饋學生解答效率和解答質量。區教育局每年考核一次學校讀書質量,考核成績計入學校和校長年度考核結果。在制度推動和活動促動的雙重驅動下,我區讀書活動全面推進,迅速擴展,校長、教師、學生人人參與,學校和家庭全部開展,構建了課堂與課外相結合,教學與活動相融合的素質教育新機制,有效提升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質量。
通過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我們深刻認識到教學改革是一項循序漸進的持久工程,必須立足實際,找準方向,由淺入深,拓展升華;必須凝聚上下力量,調動可用資源,多措并舉共同發力;必須豐富內涵,增強魅力,擴大外延提高質效。這項改革給予我們深刻啟示,今后我們將構建多元課堂大平臺,實現教學改革大推進,促進學生素養大提升,推動榆陽教育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