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及心靈之歌——記電影《我是山姆》觀后感
作者: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高星星
發布時間:2018-08-28 17:14:4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殘而不缺的父愛
這部電影向我們講述了一位智力障礙的父親對孩子的愛。主人公山姆是一位智力障礙患者,在一間星巴克咖啡店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收留了一位無家可歸的女子,并和她生下一個女兒。不幸的是,女兒一出世,其母親不告而別,只剩下山姆和幼女相依為命。山姆給女兒取名露西。在一群患有精神障礙疾病的朋友的幫助下,山姆獨自撫養著女兒,雖然艱辛,日子倒也過得快樂。露西順利長大后,與智力障礙的父親截然不同。她乖巧可愛,聰明伶俐。七歲時智商已超越了父親。乖巧的露西為了不讓父親傷心,故意遷就父親的智力水平,而這在外人眼里,顯然是不合理的。這對特別的父女引起了社會工作者的注意,他們認為山姆不再適合撫養露西,把露西從他身邊帶走,為露西找了一對身心健康的夫婦做養父母。山姆不甘心就這樣失去女兒,請求女律師麗塔幫他爭取撫養權。麗塔雖然精明強干,但麗塔一向自私自利,她數次拒絕了山姆的請求。最終因受不了同事的激將,為了向大家證明她也關心社會公益,勉強答應了山姆的請求。出乎她意料的是,在與山姆的接觸中,麗塔逐漸被山姆對露西深沉真摯、無條件的父愛感動了,她意識到山姆和正常人一樣,有權利和自己的女兒在一起。同時,在官司的審理過程中,麗塔也逐漸理清了自己的生活。多年來,她為工作忽略了兒子和家庭,是山姆促使她反省,重視親情。
在我看來,能讓一個智力障礙的人士去做很多正常人都無法做的事,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愛。
父愛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山姆智商雖低,但愛卻可以和無數正常父親相媲美。你可以看見他一遍遍地為心愛的女兒讀故事,他也可以花費一個下午的時間陪女兒去公園玩耍,從心底深處渴望抽時間陪女兒嬉戲,如此簡單、平凡的父愛,在一個智力障礙的人身上顯得那么不平凡。這也正是此片讓我落淚的地方。
最好的教育是愛本身
看完影片后,我不禁想到了我們生活中所關注的家庭教育,很多人對家庭教育下定義,有人說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也許放在平日里,很多人無法相信一位智力障礙的人士可以撫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并非歧視,而是需要我們正視的社會問題。若非親眼所見,你無法一開始去相信你的智力障礙的鄰居會撫養一個小孩,可是山姆做到了,露西的優秀展示了一個父親的無微不至的愛,因為艱難,所以才更顯得偉大。
無疑,除了父愛外,這部影片向我們拋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什么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中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和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游戲對孩子很重要。陳鶴琴可以忘記自己的年齡,與兒子陳一鳴做游戲,并完全投入其中。小孩子喜歡游戲,可以通過游戲來支配孩子的行為。影片中山姆恰恰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是現實中大多數正常父母所不能做到的。陪伴,嬉戲,關懷……除了智力障礙外,誰能否定這不是一種偉大的父愛,好的教育方式。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正常家庭做不到一個智力障礙的父親竭力做到的陪伴。有些物質充裕的家庭以愛的名義要求孩子達到家長的要求,很多年幼的孩 子在各種培訓機構里忙于學習。家長忽視了現實條件和孩子童年時期需要的放松和陪伴,最終孩子淪為一個學習機器。難道這就能稱得上是好的教育?
就孩子成長而言,我覺得童真對孩子來講尤為重要。山姆和露西的相處是絕對平等的,他眼里的露西是女兒,更是朋友。露西心中亦是如此。相比之下,或許是山姆的平等的愛造就了活潑的露西,山姆只想掏心掏肺地呵護自己的女兒,這份愛是平等的。與正常家庭相比,他缺乏了一點物質與能力。可愛是不能用智商和物質去衡量的,沒有什么可以去超越這種父愛。
愛不能被束之高閣,在愛的面前,物質與其他的一切都不能與之相提并論。在影片中,未得到女兒撫養權的山姆搬到了寄養家庭附近,只為可以見證女兒的成長。露西同樣也是思念父親的,故而夜夜爬窗來尋找與她分離的父親。鏡頭不斷轉換,穿著睡衣、抱著玩具的露西走過街頭,山姆抱著熟睡的女兒送她回去,露西再次走回來。短暫的相聚凝聚著溫暖的親情,在這時候,世間的一切都顯得不過如此。而山姆,卻沒有被親情和自己的思念沖昏頭腦。他遵守法律,按時將女兒送回寄養家庭中。寄養家庭的女主人感動了,抱著露西流著淚敲開山姆的門說:“我擔心她醒來再次回到你身邊。”能一次次讓露西回去的原因,也只有愛了。這也啟示我們,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愛。
愛與法紀并駕齊驅
影片還涉及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當法理與情理發生沖突時,我們應該如何去抉擇?
法律是嚴肅且必須嚴格執行的,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否則社會秩序將無法正常運行。古往今來,關于人情和法律的問題在法學界及整個社會都難以作出絕對公正和科學的回答。在影片中也向我們拋出這個問題,山姆用法律途徑及令人感動的愛解決了這個二者似乎無法完美平衡的問題。法律最初的制定則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人權,一向以利益為重的律師麗塔放下以往的理智被這種偉大的父愛所折服,影片中這個律師的妥協也體現出法律的最初目的:服務人民。
無論是令人為之所動的父愛,還是這部影片折射出的一系列值得我們深思的社會問題,都直擊心靈,相信任何人看完影片后除了感動外也開始深思:要給殘障人士多一些理解。無疑,這是一部不限年齡,值得我們去看的、去深思的影片,更是一首觸及心靈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