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陜西省將實施新高考改革制度。日前,我有幸參加了由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組織的新高考研修班,讓我受益匪淺。

一、選課是現實利益的博弈,行政部門應該統籌規劃

政史地、理化生(技術)各科之間是根據學科得分按比例劃分等級,最后再換算分值,高考分值和學科特點聯系在一起。學校、家長、學生從現實利益角度出發,在選課時往往忽略了生涯規劃和興趣,而是以最高得分為出發點,于是考生在選課時更多重視的是分數,忽視的是學科特點,各學科博弈的結果(選課結果)和我們高考制度制定時的初衷有一些距離。

例如物理學科作為六選三或七選三的科目之一,因為難度大,要求高,上海和浙江選物理的考生出現了斷崖式的減少,而對國家發展來說,物理學科又是重中之重,如何解決此矛盾需要行政部門出臺政策進行統籌謀劃。例如浙江省已出臺選考科目的考生人數基數和劃分等級連接在一起,增加選物理學科的機會。

再如上海市選擇生物、地理學科的人多,究其原因是這兩個學科在高二時就可以參加等級考試,現實需要使考生為了在高三年級節約更多的時間,選擇了在高二提前參加等級考試,保證最終獲取總分高分,實際上選擇生物或者地理學科并非考生本意,所以從長遠角度看,對學生終身發展來說一定是不利的,這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出臺政策規范,比如等級考試都放在高三,就減少了這樣博弈的機會。

二、教學班、行政班要分層管理,學校應該統籌安排

依據浙江新高考政策,選課應該有35種組合,浙江省高級中學根據“七選三”的規定,就實施了32種,充分保證了把更多課程設置權交給學校,把更多的課程開發權交給教師,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完善了課程體系,這個學校師資強,學生優,有這樣的條件。但對一些比較薄弱的學校來說,合并選考種類、高二時進行分班組合才是最好的選擇。像浙江海寧中學的嘗試就是循序漸進的一種方法,操作簡單,具體實用。我們看到的不同學校選課走班,沒有一模一樣的,可見,學校在新高考制度中擔負著重要角色。

上海市大部分中學按照小班實施教學,但選課走班也是不盡相同。例如上海市模范中學七個年級只有700多人,每個年級只有100人左右,因此大走班(合格、等級考都實行走班)實施起來較為容易,而嘉定二中因為人數較多,小走班(合格考按行政班進行,等級考按教學班進行)比較適合。

依據不同校情,采取不同形式,多樣化辦學,新高考制度將會使學校教學管理精彩紛呈,呈現特色,體現高中教育的本質。

三、考試形式多樣,教師應該未雨綢繆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后,選課走班是常態化,學生一人一課表,調課幾乎不存在,因為調整一節課會影響到十幾節。因此,選課對教師管理能力的要求提高了。選課就有可能面臨學生對教師的選擇,教師的教學水平面臨挑戰。教師的結構性短缺也是必然趨勢,如何安排?浙江省高級中學提出的“學科組內統籌安排,學段之間統一協調,校際校區統籌安排,排課方式靈活多樣”的舉措使我受到很大啟發。作為一線教師來說,在新高考制度到來之際,應提升自身素質,未雨綢繆,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四、教學管理升級,學生普遍受益

新高考制度實施以后,選課系統、排課系統、考勤系統、查詢系統等都在升級,教學管理面臨挑戰,有學校實施的書包櫥柜、學科目書袋,多功能室等讓我們眼前一亮,這是在實踐中學校統籌安排的結果,也是管理者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新高考制度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差異,要求學校指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等,最終落腳點都是學生。毋庸置疑,學生較之于以前確實能夠得到全面、個性、可持續發展。

2019年的高考改革勢在必行。機遇與挑戰并存,上海、浙江的改革中就有一些學校實現逆襲,脫穎而出。所以,高站位,才能走得遠,我們應提前準備,統籌規劃,從容面對,積極實施,在摸索中前進,形成學校特色,體現教育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