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全球化加強了各國經濟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聯系,西方文化進入我國,創造了多元文化教學的氛圍,尤其是英語教學,需要從國際角度進行教學改革。文章分析了經濟全球化背景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并提出了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期不斷提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美國語言學家Braj.B.Krachru創造了著名的concentric-circle(同心圓學說),對英語在世界的分布情況進行了劃分,畫成3個同心圓。根據該學說可知,全球英語分布情況分成inner-circle(內圈)、out-er/extended circle(外圈)及expanding circle(擴展圈)。其中,內圈是指一些將英語當成第一語言的國家,包括美國、愛爾蘭、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及新西蘭等;外圈是指將英語當成第二語言或者官方語言的國家,包括馬拉維、印度、新加坡等50多個國家;擴展圈是指將英語當成外語的國家,包括中國、波蘭、希臘等國,由此可見英語的重要地位。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的經濟不斷與國際接軌,為我國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外部環境,同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當前世界經濟整體低迷,更需要教育培養出創新型人才,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加強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以經濟全球化背景為指導進行教學改革。當前,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發展倡議,與世界各國及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越來越緊密,需要專業的知識技術人才助推我國貿易的出口,高素質的英語人才必不可少。

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影響

1.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1)多元化課件弱化教學主體及主導地位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化的英語教學手段不斷完善,教師在課件的制作中也更加注重內容的色彩化和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但是很多教師在進行課件設計時,添加了太多的教學內容,并且這些內容與國際、社會、經濟等方面關聯不大,導致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只能聽,卻不能實踐。在這種多元化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進行學習,沒有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內容不符合全球化進程需要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仍然以詞匯、短語及文章為重點,認為這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和核心。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一些課本中的文章、詞語等已經落后于時代,教授這些陳舊的內容,不僅導致教學內容死板、無趣,還會導致學生缺乏與當代社會的溝通,背離了英語全球化的發展要求。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有意識地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豐富,引入了交流交際的相關內容,但是,并沒有加強全球化視野下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限制了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拓展。

2.大學英語教學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影響

首先,高校英語教學能夠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和技術的全面發展,加快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接軌的速度,英語人才在市場開發、技術創新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區域高水平英語人才較多,則可以加快我國經濟“走出去”的步伐。語言不僅能夠體現出經濟貿易中的文化差異,還體現了知識含義的具體差異、技術含義中的差異、管理之間的差異等問題。因此,要想打破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的羈絆和阻礙,必須加強對應用教學的改革。高校英語教學應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培養專業化英語人才,如報關英語人才、工程管理英語人才、醫學英語人才,使我國經濟“走出去”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高校英語教學可以促進我國外貿的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下,外貿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十分重要,只有國外經濟運行穩定,才能不斷提高本國經濟的影響力。我國高校英語教育的分類比較明晰,能夠給市場提供所需的各種高端英語人才,促進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同時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技術、工程技術、管理經驗等,減少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及爭端。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進措施

1.大學英語教學應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師教學技能水平的主要方式,學??梢耘c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及教育機構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實質性的交流與合作,包括:學術交流、學者交換、學術資料和教材的交流以及信息往來等。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英語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師資隊伍的建設,以及學術帶頭人的成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如,上海外國語大學已先后與56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多所大學、文化教育機構及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并采取多種措施鼓勵教師到海內外知名高校進行短期或長期學術訪問,充分吸收世界高等教育的優秀成果與經驗,開闊視野,提升自身教學和研究水平。近年來,學校有多名教師獲得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美國富布賴特學者項目等多種資助,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提升英語教師教學水平。

2.開創“互聯網+”教育新模式

結合“互聯網+”教育模式,利用大數據手段保障“第一課堂”的教學質量,成為高校堅守人才培養主陣地的重要保障。在“互聯網+”的新時代,英語教育面臨巨大變革,為了適應發展需要,高校更要以靈活的、激發創造力和創新思維的方式進行結構調整,對新技術背景下的高等英語教育形態作出迅速應對。第一,在“互聯網+”理念指導下,積極構建國際化英語課程體系,以信息化助力國際化,開創教育新模式。學校可以搭建“課程中心”網絡英語教學輔助平臺,并積極利用“課程中心”平臺,集成和整合優質英語教學資源,依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構建優質英語教學資源庫,進一步推廣優質英語課程的建設成果,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示范輻射作用。第二,加強英語在線課程平臺、國際英語慕課課程以及英語外文網站群的建設,以與世界一流水平接軌為目標,助力學校英語教學資源開拓,為英語教學國際化建設、英語復合型人才塑造提供基礎。第三,構建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大數據監測平臺,應用該平臺可以改變傳統課堂評價的模式,實現考核指標從模糊宏觀到量化精準、考核頻率從每學期制到常態持續、考核對象從部分隨機到全面覆蓋、考核階段從事后評價到實時動態的四大轉變。平臺還可通過多維度課堂教學數據實時準確采集,借助綜合評價模型,分析影響,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精準評價、精準督導、精準管理。第四,采用技術手段對學生個性、英語能力與英語偏好差異相關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和應用,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進行監督與精準指導、個性化推薦。綜上,在“互聯網+”時代,高校要積極抓住機遇,在經濟全球化視野下,勇敢應對挑戰,在開創教育新模式背景下不斷尋求英語教學新方向和新高度。

3.培養學生全球化視野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我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在學習和應用英語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培養學生全球化視野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主要措施如下:第一,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加深其對英語詞匯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尤其是對一些具有特殊文化內涵與意義的詞匯,重點分析英語詞匯的社會文化意義。第二,重新編寫英語教材。英語教材是學生了解和掌握英語文化背景的主要渠道之一,高??蓪⒄Z言與文化結合在一起,對英語教材進行重新編寫,并在其中加入更多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相關內容,提高學生對英語文化的敏感度。第三,充分利用網絡、英語電影、報刊、新聞等形式營造英語學習的文化氛圍,了解國外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第四,邀請外教教師定期開展文化知識講座或報告會,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將來英語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 語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大學英語進行改革,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和應用能力,培養出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完善英語教學體系,高校英語教學才能發揮最大的社會價值和作用。

參考文獻:

[1]胡開寶、謝麗欣:《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未來發展方向研究》,《外語界》2014年第3期,第12-19、36頁。

[2]王守仁:《堅持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觀》,《外語界》2013年第6期,第9-13、22頁。

[3]李新:《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滲透》,《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年第6期,第265-2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