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的新視野
作者:王 玲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8-08-27 15:32:3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是一項宏大的研究課題,涉及高等教育繼承與創新、國內和國外、微觀和宏觀、基礎性與應用性等多方面關系,也包含高等教育本質屬性重新認知、高校社會服務全面化、學科建設發展國際化、教師專業化發展及學校制度等多方面要點,整個體系是科學的、完整的,也是劃時代的。其突出的創新視野在于將高等教育事業放在“中國特色”“思想體系”這兩個層面進行了全面、細致探索,勾勒了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的美好前景。
【關鍵詞】高等教育 中國特色 思想體系 新視野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入學率大幅提升,越來越接近“普及化”的目標。基于此,高等教育有必要建立全新的發展目標,讓我國高等教育能夠早日躋身世界教育強國行列,“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的產生,解決、梳理了新時期既有的和可能產生的實踐問題。本文將高等教育事業放在“中國特色”“思想體系”這兩個層面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探索,以期實現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的美好前景。
關于“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的“中國特色”有兩層內涵。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的源頭,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而這“實踐”包含社會、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所以說,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教育領域的具體實踐。
2.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是基于中國高等教育自身發展歷史和實踐中產生的,與我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國情是密不可分的。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的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就是遵循高等教育一般發展規律的同時,綜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普遍性與特殊性,凝聚民族魂魄,匯聚中國氣派,展現中國特點。具體來說,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能夠從以下兩個方面集中體現“中國特色”。
(1)高等教育的文化層面。高等教育思想體系,歸根結底是文化沉淀的結果,是國家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創新、學術創新的不竭源泉。因而,建設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名校、強校,在大學文化屬性上,需要我們烙上濃重的中國色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文化建設發展經歷了從“校園文化建設”到“人文素質教育”,再從“人文素質教育”到“大學文化建設”,不同階段,大學文化內涵、源起、特征和意義是不同的。經過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我們可以明確的是,大學文化建設發展的重點是將“文化”貫串“育人”“治校”“強國”這三個層面,即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導向,實現高等教育根本性轉變,由注重技能轉向注重人文素養教育,不僅塑造大學生的學術水平、職業素養,更要塑造大學生的人格精神,讓他們成為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人、代言人,讓有德之風沐浴校園,帶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科領域和科技領域的進步和發展。在治校育人的過程中注重文化精神滲透和傳承,從而彰顯中國高等教育特色、風范,展示中國文化強國之魅力。
(2)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層面。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中,高等教育的現代化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一點,而這其中最需要我們把握好的就是我國高等教育現代成果的取得有著怎樣的內因和獨特之處,這是進一步更好地完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問題。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有著顯著的“中國特色”,其構成包含“鮮明的社會主義性質”“突出的中國要素”,以及“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包容開放的現代化”等要素。同時,其發展是以改革為動力,以規劃引導發展,這些說明了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具有鮮明的、中國的獨特道路與經驗,也說明了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道路是應該被堅持的,應該深度把握的,我們在這樣的背景中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是有著深度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
關于“思想體系”
結合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概要,我們了解到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是基于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實踐,從實踐中審慎分析,從而提煉出的理論體系,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更符合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內在需要。其中梳理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流思想,結合新的起點和目標,把“中國特色高等教育”作為思想體系來研究,而在思想體系構成中,突出了“創新”二字,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
1.高等教育本質屬性、發展方向的創新認識。高等教育發展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風向標,對國家各項事業有著深遠影響。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的創新性,體現在對高等教育本質屬性、發展方向的審慎解讀和認識方面。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明確了高等教育自身定位的六個方面:迎合“時與勢”、堅守“育人”的本質功能、肩負起國家和社會的雙重責任、牢記高等教育社會功能、彰顯文化屬性、統籌內外沖突形成合力。這種認識是全新的、更是創新的。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在穩步發展,教育現代化程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正在向世界先進教育行列邁進。但是傳統發展觀限制了我國高等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可能性,辦學活力不足,國際化發展水平不高,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力明顯不足,對教育對象的新特性(信息時代的大學生在思維方式、認知模式、價值觀念等方面有著非常顯著的變化)把握也不夠準確。所以,急需全新的思想教育體系來把握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點,以及教育服務科技創新、文化傳播,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本質屬性有了新內容,發展有了新使命,這是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的新發現和新思索。
2.創新高等教育管理、建設理念。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教育管理體制、建設目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為了更好地發展,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中,對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和高等教育建設目標等,提出了具體的創新觀念和創新做法。比如,如何實現政府宏觀管理與學校自主辦學相結合,深化招生、就業體制改革;如何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特別是在加強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強調了教師在教學科研活動、教書育人活動、校風學風建設方面的示范作用和主導作用,教師的治學理念、學習態度、教學方式、為人處世等方面對學生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想要高等教育的管理、建設實現真正的改革和創新,教師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顯示出極強的觀照能力,關注點有高等教育發展的宏觀層面,更有改革、創新的細節,不僅是舉措的創新,更是精神的創新,十分有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3.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創新定位。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的創新視野還在于將國際化發展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方面來抓。縱觀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之路,盡管要考量的方面很多,但綜合國內外政治、經濟、科技發展現狀,我們可以發現高等教育發展最終目標必然是與國際接軌,“重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新的戰略選擇。“雙一流”的高等教育發展目標,是我們建設經濟強國、教育強國的需要,是我們培養世界一流人才的需要,也是讓我們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走向世界舞臺,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需要。要實現“雙一流”,我們必須要了解世界一流大學教育發展的特點,學習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治校經驗,讓我們的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社會服務等能力都能夠顯著提升。同時在營造“一流大學”精神、文化方面,摸索出適合我國特點的發展道路,這樣,才不至于在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迷失了“中國特色”。因此,高等教育發展的中國特色,也是思想體系科學、系統、全面、創新的重要體現。
綜上所述,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的新視野就在于將高等教育發展目標,結合“中國特色”與“思想體系”這兩個方面特點加以考量,進行統籌規劃,從而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變得更準確、更清晰、更符合時代、更符合國家發展的美好愿景。
參考文獻:
[1]周遠清、瞿振元、陳浩等:《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舉要》,《中國高教研究》2017年第4期,第1-25頁。
[2]陳浩:《推進高等教育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良性互動——中國特色思想體系研究成果述評》,《中國高教研究》2017年第8期,第26-29頁。
[3]瞿振元:《永不止步的求索——寫在“中國特色思想體系研究”課題結題之際》,《中國高教研究》2017年第9期,第1-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