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跨國融合的深入不斷加快,流行文化的多元化和創新化發展趨勢十分明顯。個體審美和追求的自由釋放,造就了娛樂文化領域的高度繁榮。樂器演奏在繁榮的文化市場中不斷出現新的元素和應用,且音樂本身就追求原創和獨特性。因此,高校鋼琴教學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需要結合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開放性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空間和機會。本文通過對當下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分析,探索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高校 鋼琴教學 創造性思維 途徑

引 言

創造性思維在當下任何領域都尤為重要,同時創造性思維的發揮空間也相比以往要廣闊許多。在當下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空前多元化繁榮的背景下,創造性可以體現為獨特的形式、不同的模式,或者個性化的原創等。公眾對于文化和思想領域的自由、開放和多語言化的包容度不斷提高,個體差異被自由釋放并快速找到共鳴。音樂教育必須秉承自由、釋放和個性化的理念,讓學生自我挖掘、自我探索世界。

流行多元化下的創造需求

原創性是文化娛樂領域的發展根基,而自由活躍的思想是原創的源泉。與西方長達幾百年的民主化發展相比,我國在文化娛樂領域受到集權管制和傳統思想的影響較深,個體從小就被灌輸按照特定的規律、思維方式來審視自己、他人和世界。而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化和民主化程度提高,以及與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更加深入,不僅新生代的思維逐漸被打開,甚至一些“先進”的中老年人也逐漸敞開胸懷,擁抱這個越來越多元化的時代。

互聯網和新媒體讓文化娛樂的創造、傳播和交流更加自由。在網絡中,每一個人都可以將個性化甚至是個體化的創作向外傳播。在個性化更加自由釋放的時代,每一個個體都有創作的權利,并且沒有任何一種標準可以對其進行“評判”或“指導”。網絡中層出不窮的個性化創作,讓公眾逐漸適應和包容,并且出現一些小群體化的流行,在某些特定的時期還可能成為更加廣泛的流行。當下,個體創作不斷涌現,公眾能夠接觸和品味的作品在數量和種類上都遠遠超過了以往。一方面,公眾對各種稀奇古怪的個性化創作的包容度在提升,好奇心在降低;另一方面,公眾在大量的作品磨煉下,審美水平和獨立思考能力也大大提升,原創作品水平的高低在公眾面前會高下立判,任何“偽創作”都不可能在網絡中長時間存活。

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當代,創造性思維需要突破,不僅指突破原有的專業化范式,還指創作的方向、模式和形式。創造性思維就是要通過原創性的感知和創作,以個性化、獨特、新奇等方式,為豐富的文化娛樂市場增添光彩。鋼琴演奏的學習和應用也是如此,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導師和學生都應當以充分開放和活躍的思維來思考音樂及音樂消費。

高校鋼琴教學發展現狀

音樂市場的繁榮吸引了大量資本和人才,鋼琴教學人才和學生數量快速增長。從整體上看,我國高校鋼琴教學的硬件設施、專業化水平以及系統化程度都在這幾年有很大提升。這得益于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小時候就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他們進入高校后能很快達到專業水準,在鋼琴演奏的技巧和理解方面的造詣都比較高。同時,鋼琴演奏教學的實踐應用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學生在走出校園后,能在各種各樣的渠道和平臺上將學藝成果轉化為自己的工作或者事業。

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我國鋼琴教學從藝術性和創造性上講,平均水平還不高,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音樂學院還存在較大差距。音樂的藝術性和創造性,不僅與樂器演奏技巧有關,還與演奏者的思維模式、思想的開放度和靈活度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沒有充滿靈性的感知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有再好的演奏技巧也只是一臺“人形演奏機器”。雖然技巧上的創新也是一種突破,但從藝術性和思想性上講,這種創新缺乏長久的生命力和廣泛影響力。目前,我國高校鋼琴教學面臨的困境主要來自于所處社會本身的問題,包括經濟性目標仍然是教學目標的首位,導師與學生的成長環境都存在多種多樣的教條限制等。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論學校、導師和學生如何努力,都只能比較淺顯地改變創造性藝術培養現狀。

互聯網平臺給鋼琴音樂人提供了便利和更低的門檻,自己對音樂的思考、對人生的體會、對世界的看法等可以通過鋼琴作品表達出來,并讓更多的人去了解、熟悉甚至認同。因此,面對社會文化環境的制約,無論是高校還是學生,都不應放棄對音樂藝術性和思想性的追求,而應創造性利用新技術、新平臺和新模式來培養創造性思維。

高校鋼琴教學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途徑

高校鋼琴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化和系統化的訓練,并且開始將學習和應用相結合。但從文化娛樂產業發展的目標看,還需要快速提升從業人員的藝術創作水平,讓更多更好的原創性作品走向市場。

第一,要提高鋼琴演奏技巧的平均水平。鋼琴演奏技巧是創作的基礎,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創造性的靈感,如果無法用匹配的演奏技巧表達出來,那么它永遠只能停留在虛幻的思想中。目前,我國很多普通音樂院校的鋼琴演奏專業師資力量薄弱,功利性太強,在學院招收和培養上急功近利。自身條件達不到要求的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后,專業技能和藝術思維的培養都鮮有成效,從而直接導致學生進入社會后無法依靠鋼琴演奏獲得較穩定的發展。因此,高校鋼琴教學首先必須提升演奏技巧訓練的專業化和系統化水平。同時,還應明確高校和專業的定位,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確定鋼琴專業培養人才目標,將技能性培養和高層次藝術型培養區分開來,應結合文化娛樂產業的人才需求,在培養初期就按照學生自身條件設定匹配的發展路線。

第二,要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在打牢演奏技巧訓練的基礎上,需要創造性地設計創作性思維訓練的教學內容和形式。鋼琴演奏和創作不能拘泥于傳統范式和套路,應當充分展開想象,將教學和訓練融入日常生活中。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就是要讓學生打開五官,打開心靈,將最純潔、最原始的感知轉化為鋼琴音樂符號。從鋼琴大師貝多芬、莫扎特的創作經歷可以看出,缺乏對生活、對人生、對世界的深刻感悟和體會,是無法賦予鋼琴音樂真正的靈魂和內涵的,這也是我國高校鋼琴專業學生普遍面臨的問題,缺乏生活、缺乏經歷、缺乏感悟。而高校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就是要跳出就鋼琴演奏而論的教學范式,將教學內容和形式充分融入世間百態中,才能真正開啟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道路。

第三,要善于抓住時代特征,理解時代背景下的精神內涵。相比而言,當代的創作環境與以往有很大不同,人類社會發展階段中的各種美好或丑陋、物質與精神等的沖突和矛盾,都呈現出新特點,甚至對一些普世元素如愛情、親情、正義、邪惡等的定義和理解也有了新內涵。因此,高校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必須立足于時代特征,立足于當下創作者和公眾面對的快樂、迷茫、困惑和追求等。高校鋼琴教學導師應當對當代的精神內涵有自身的感悟和理解,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經歷和角度去感知和了解外部世界。

第四,要加強與青少年鋼琴教學的聯動。音樂藝術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必須從小就開始著手。畢竟當下社會情況穩定,個體的成長過程相對平穩和安逸,缺乏經歷和感悟的積累。而學生在青少年鋼琴教學過程中,需要承受課業的壓力,以及來自父母及周邊人的思維影響。因此,高校應當將教學與青少年鋼琴興趣培養聯動起來,將開放自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貫穿于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中,避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被扼殺在萌芽中。

結 語

音樂能夠解放人的心靈,音樂創作能夠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活力。棲身于多元化繁榮的時代,學生通過鋼琴學習中創造性思維的鍛煉,能提升自身思維的活躍度,及對外部世界的敏感感知。當然,音樂不僅是要作為一種精神上的追求,還應當作為學生在經濟社會中取得發展的工具。通過將鋼琴創作帶給更多人樂趣,并感染其他人對生活、對自身、對世界進行感悟和探索,同時也讓自己實現人生價值和發展。因此,高校鋼琴教學在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時,應當注重與市場結合,以開放的心態將藝術培養和商業化發展巧妙結合起來,不能過分強調藝術的“清新脫俗”。何況素雅本沒有標準,一切存在都具有合理性。

參考文獻:

[1]李瑩:《高校鋼琴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研究》,《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年第2期。

[2]孫曉英:《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音樂時空》2016年第8期。

[3]汪婧一:《高校鋼琴教學常見問題和解決對策》,《藝海》2016年第9期。

[4]凌芷:《高校鋼琴教學中建構主義理論實踐分析》,《音樂時空》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