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為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技術和技能型人才發揮重要作用。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也是高職教育的重點,其中音樂教育可培養學生的審美和健康的心理素質。音樂教育的強大作用不僅僅是幫助高職院校創建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更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學生間互助交流和團隊協作的有效教育方式。但現在高職院校在音樂教育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試從音樂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出發,簡析高職教育中現存的音樂教育問題,提出對音樂教育多元化發展的路徑探索。

【關鍵詞】高職院校 音樂教育 多元化教學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作為技能類學校,把教學和培養的主要任務放在專業技能上,但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具備綜合性的復合型人才才是社會和企業需要的。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尤其是在專業技能都很優秀的時候,能夠讓你脫穎而出的就是除了專業技能之外的其他綜合素質。在高職院校中,音樂教育作為一種綜合素質培養的主要科目是每個專業都需要接受的,學生的情操培養一方面通過具體的音樂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進行,另一方面就是校園文化和校園活動對學生的間接影響。一堂音樂課可以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在生活中對真善美的體驗,這種體驗和感悟是欣賞美和體驗美的能力。而在社會融合方面,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加強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在高職院校的校園活動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都會進一步增強,為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和素質培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所以,音樂教育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地位。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1.課程培養模式單一

高職院校是實施職業教育的專門機構,在培養中主要進行實際的、專業性的專業課程,培養目標是為社會提供具備專業性質的技能人才,這種專業的選擇是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對口輸送。與社會需要進行銜接是高職院校在市場存活的一種明智之選,在專業設置上和課程培養模式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專一性。而作為素質培養的音樂教育往往會被忽略,只是作為一種教學補充,在課程設置上不能夠像專業課程培養模式那樣科學。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只是簡單地采用課堂教學形式,而音樂體驗也止于音樂欣賞,培養模式過于單一。

2.教學與實踐脫離

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是專業教育之外的教育科目,也是基礎必修課程,但在教學重要性上,音樂教育是被邊緣化的。在社會層面上,音樂市場主要是通俗和流行唱法占據主導地位,而音樂教育中的音樂欣賞主要集中在古典和樂器的欣賞中,對于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的欣賞很少。學生在學校接受的音樂教育和審美能力在社會實踐中缺乏應用機會,即使是音樂培養專業也沒有社會需要的填詞、作曲和樂評等方面的專業培養。這就是音樂教育教學和社會實踐相脫節的表現,沒有對市場進行正確了解和調查,課程培養與市場需求沒有直接掛鉤,這將是高職院校中的音樂教育所要面對的一大問題。

3.教學方式落后

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在教學方式上采用的是傳統課堂教學,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音樂欣賞。而音樂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種體驗式科目,特別是在非音樂專業學生中作為審美能力培養科目時。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在于體驗,體驗不同的音樂作品,嘗試制作不同的音樂作品,這些方式都是音樂教育可以采用的新教學手段。高職院校中音樂體驗可以通過校園活動來滿足,而高職院校的音樂活動一般都是通過學校社團組織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排演,沒有專業的教師指導。所以,僅僅由學生編排的音樂節目并不能起到良好的音樂教育作用,而且這種質量不過關的音樂節目和活動也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形成不了一定的活動規模。可見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式沒有被教師充分利用起來。

4.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高職院校受到規模和經濟支撐的限制,在音樂教育模塊基本上都是依靠教師的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來實現。而高職院校的主要師資是集中在專業技能領域內,音樂教育在師資方面的不足給音樂教育帶來不良的影響。音樂教育的師資如果得不到重視,就不能滿足音樂教育教學的要求,如果音樂教師本身的審美能力就欠缺,那又如何對學生進行好的審美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多元化的路徑探索

1.課程培養模式多元化

高職院校在音樂教育方面的課程培養模式主要存在單一化誤區,而解決這個誤區最好的方式就是進行培養模式的多元化嘗試。培養模式的多元化要從多方面同時進行,首先是在課程設置上,音樂教育的選修課和公共課的形式決定了其課程時長遠不如其他必修科目,并且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是以考查為主。音樂教育更像是一門賞析課,課程內容和進度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很強的自主決定性,這跟音樂教師本身的音樂素養有很大關系。應通過課程設置的規范性來規定音樂教育的課程內容和教學形式,將音樂課程的理論知識作為音樂課程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音樂賞析和評價。這種規范性的課程設置將會對音樂教學有一個硬性規范,從理論做起,實踐護航,保證音樂審美的培養。另外,在對學生的培養方式上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情懷,將自由讓位給學生,培養學生具有賞析和領略不同風格音樂類型及題材的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和欣賞素養,更能給予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自信。要鼓勵學生參加藝術實踐,并將參與音樂類活動的多少和積極性作為音樂教育評價的一部分,加強學生的音樂實踐機會。這種培養模式必然會增強學生社交和組織活動的積極性和能力,而這種能力就是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后最為關鍵的適應能力。

2.豐富音樂教育的教學手段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極大豐富了音樂教育教學,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推廣網絡音樂教育的在線音樂教學模式。通過組織豐富的音樂活動進行體驗式音樂教學,堅持音樂課程的課外和課內相結合,音樂常識的普及和音樂樂感的審美等相互融合,將學生學習音樂和欣賞音樂的興趣進行自由組合。要組織全方位、多層次的音樂相關活動,在學生主辦社團類型的音樂活動時教師應給予一定的專業指導,將原本單一的活動轉變為音樂教育最多元的實踐課堂,這種教學會把音樂教育提高到體驗式和實踐性教學的高度。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也是豐富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的一個方向,如在線網絡課程。名校的有關音樂教育和音樂欣賞的公開課,網絡上的優質音樂欣賞類節目和大量具有社會關注度的音樂類節目都可以借鑒和運用到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中。如果將這些最新音樂成果和潮流引入音樂教育,將會極大豐富音樂教育的教學手段。同時,也能夠拉近高職院校音樂教育與社會市場之間的距離,為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創造更為廣闊的教育資源和方式,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3.加強師資力量培養

高職院校的師資在某種程度上是影響高職院校發展的關鍵因素,優秀師資的來源主要是招聘環節,在高職院校音樂教師的招聘上應該適當提高門檻,吸引具備高素質的人才進入。不僅要考慮教師的音樂專業修養,也要衡量其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專業素養。如果一個音樂素養極高的人,具有滿肚子的音樂知識和音樂美感卻無法全面地傳達給學生,這不免也是一大遺憾。優秀師資的招聘是師資力量的來源,而能否將這些優秀師資進行長期培養和保留對高職院校而言也是考驗。在師資管理方面,可以對教師進行專門的委員會管理,不只是在教師的專業評價和教學評價方面給予不斷鼓勵和培養,在生活和音樂教育上也要保證其基本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是音樂教師在職業追求上,要給予其一定的自由空間,好的教學和學術氛圍是留住優秀師資的最好條件。讓師資保持一致優秀需要科學的評價機制,對教師的評價可以采取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科研成果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此來激發教師教學和科研的興趣,對教學能力也可以通過掛職定崗、在崗培訓和跟班研討等方式進行在崗學習和培訓。另外,還可以通過組織教學比賽、相關活動等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估、評先,在豐富學生課余活動的同時也督促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祿民:《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2]吳思明:《淺談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第7期。

[3]張教華:《關于構建當代高職院校音樂學科新的教育體系及發展途徑的思考》,《藝術百家》(增刊)2014年,第294-2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