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
作者:楊 眉 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8-08-27 17:54:3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對傳統的語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方式變革成為必然。作者以“應用英語”課程“翻轉課堂”模式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為例,展示“翻轉課堂”在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體現以互聯網為載體,以信息化為主導,以英語應用為目標,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職英語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翻轉課堂 高職英語 信息化教學 英語應用
引 言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必然推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學習環境和學習模式的深刻變革,無疑也對傳統的語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自主學習、按需學習、移動式學習、可視化學習與可管理式學習成為一種趨勢,同時“互聯網+”時代為教學方式的變革提供了信息化手段。“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or Inverted Classroom)具有個性化、打破時空、自主性、高效率、移動式的學習特點,無疑是“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教學的正確選擇。
“翻轉課堂”與信息化教學
教育信息化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中的重要內容,教育部2016年6月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規劃中提出要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從服務教育教學拓展為服務育人全過程。要依托信息技術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促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改革,推進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深入、廣泛應用,適應信息時代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規劃中還指出了我們的工作應該促進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應用,使教學更加個性化……[1]
信息化教學設計堅持“信息技術支持學習”的理念,應選擇最契合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的信息技術,既能夠支持知識與技能的傳遞、鞏固和拓展,又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合作討論,實現知識與技能的構建和內化[2]。信息化教學設計依據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內容。
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支持學習;任務驅動,創設情境;師生、生生合作學習;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
“翻轉課堂”是指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建教學微視頻(微課),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進行練習,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形態。“翻轉課堂”的特點可以簡單概括為四點:第一,將教學設計與信息化手段融合;第二,為混合式學習,即線上自主學習,線下輔導與轉化;第三,要以學生為中心;第四,目的是為了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可以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信息化教學完全契合,既符合信息化教學的要求,又體現了現代教育信息化的先進教育理念。在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施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翻轉課堂”是變革傳統課堂的一個有效途徑。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
筆者以“應用英語”課程“翻轉課堂”模式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為例,帶大家走進英語交際課堂,學習如何得體地與外國友人交流。本次課程設計以互聯網為載體,以信息化為主導,以英語應用為目標,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1.教學對象與內容
根據《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還應當服務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教學對象為高職非英語專業一年級學生。根據學情分析,學生英語學習主要呈現以下特點:基礎薄弱、學習效率低、興趣不高、自學能力不強。但是這些學生的相對動手能力強,喜歡參與活動。筆者以此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依托應用英語基礎篇,選取《新職業英語職業綜合英語1》第三單元“商務宴請”(Business Meals)這一項目中的口語交際任務,在學生知識儲備基礎上強化聽說能力,注重應用,提升素養。
2.教學模式與方法
采取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實現“教—學—做”的一體化。在課堂教學中多種教學方法并用,主要以行動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輔以情境教學法與合作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語言應用和團隊合作能力,提高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
3.教學組織與實施
課堂活動利用微課視頻、云班課、網頁鏈接等多種信息化手段,通過線上、線下兩種形式實現教學目標。本節課主要以Chatting wisely with foreigners為主題進行設計。教學步驟包括主題導入與檢測,主題強化與應用,主題拓展與升華。
(1)主題導入與檢測
導入與檢測部分以微課視頻“Do’s and Don’ts in Chatting with Foreigners”開篇。結合線上Reading的文化背景輸入完成檢測任務。微課在“翻轉課堂”上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學習的趣味性,也滿足了移動學習的泛在化學習特點,拓展了學生自我調控的時間和空間,可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檢測分為兩種形式:①藍墨云班課。教師通過班課APP“簽到”工具進行考勤,保證在線學生參與度。隨機發布測試文本試題,學生線上作答,立即出現測試結果,測試系統直接對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呈現線上學習效果。②聽力播音頻。教師放音頻資料,學生現場作答,師生共同評價結果,進一步檢驗課前線上學習效果。教師總結跨文化交際中適宜的聊天話題。
(2)主題強化與應用
如果說上一個環節解決的是我要說什么(What to say?),那么這一環節解決的問題就是怎么說(How to say?), 本環節主題強化以三種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實踐。
①頭腦風暴(Questions & Answers)。采用師生問答的形式,重點以句型訓練為主,學生可以借助百度、有道等搜索軟件組織思維,獨立思考。教師重點糾正發音,語音語調,評估學生任務完成情況。
②你來我往(Work in Pairs)。兩人一組,以天氣(weather)、旅行(traveling)為例,針對具體話題進行會話練習,教師糾正中式英語表達,用詞的準確性等。同時,教師再補充相關單詞、短語、句式。
③交際達人(Role Play)。該環節圍繞職場情境展開。情境為:市場部經理Allen本月退休,以告別晚宴為背景,學生以4—6人組成一個小組的形式參與情境模擬,圍繞職場工作展開如加班、支付等話題討論。
在小組活動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教師適當參與小組活動并給予幫助。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進行評價與反饋。主要針對學生在操練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進行匯總,重點體現在主題明晰、框架完整、用詞地道、語法準確四個方面,實現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學評價還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過程的評價。
(3)主題拓展與升華
教師以課后實踐活動進行主題拓展,讓學生借助學院人機對話平臺自學資料,運用愛寫(iWrite)教學軟件,完成對“Do as the Romans do”的理解。商務宴請是職場中增進友誼和融洽氣氛的重要手段,進餐只是一種形式,探討商務話題才是重中之重。聽說是基本,文化才是根基。要將整節課落腳到對文化背景的涉獵上,真正實現跨文化交際的目的,這也是我們“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打造文化包容共同體的初衷。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特色與創新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提到:積極組織推進多種形式的信息化教學活動,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推動形成“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學新常態。以“翻轉教學”模式為主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聽說讀寫一體化
注重完整的流程,將閱讀作為文化背景資料融入聽說環節,寫作作為文化小練筆強化訓練,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主動學習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2.教學內容職場化
無論是小組活動還是情境模擬,學生談論的話題和實踐的操練都與未來職場緊密相關,使學生的語言應用具有了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3.課堂模式翻轉化
打破傳統課堂模式——以微課傳遞課程中的難點,知識的傳授主要在課堂外,知識的吸收與掌握在課堂內;突破時間空間界限,實現隨時隨地泛在化學習;轉變師生教學角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參與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評價體系更完善——注重過程性評價,充分考慮學生態度、情感及參與度。課前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知識傳遞;課內(課堂)活動設計實現知識技能的強化與內化;課后達成知識技能的遷移和拓展。
4.線上線下立體化
采用云班課、微信語音課堂、iWrite教學系統等輔助教學手段的始終貫穿,體現課前、課中、課后完整的教學過程。微課視頻、音頻、網絡鏈接、文本案例使教學資源更豐富,真正實現信息化應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為教學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
結 語
科技的迅猛發展,為教育改革提供支撐,催生教育體制機制變革,讓“個性化”教育不再只是夢想,因材施教也成為可實現的目標。“翻轉課堂”模式這一個性化、自主、高效的教學新模式,和其他所有好的教學模式一樣,根植于學生的需求。“翻轉課堂”模式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內容,又能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3]。這種模式也能讓教師與學生有更多交流,同學間建立更親密、牢固的關系,學生也因此得到了更多個性化的學習機會,可以說“翻轉課堂”與信息化教學是一個極好的契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2016年6月。
[2]張崎靜:《信息化視野下高職英語教學設計的探索》,《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7期,第154-155頁。
[3]喬納森·伯格曼、亞倫·薩姆:《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