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互聯網時代學生與學習的變化出發,探尋高職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整合路徑,并提出有效整合的保障性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建筑工程 專業群課程整合

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高職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的整合需求越來越迫切。進行以核心課程為中心、以網絡與信息技術為紐帶的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式多層立體課程體系構建已成為高職專業群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教學管理效能優化、優質教學資源共享與開放,以及院校社會服務能力全面增強的重要任務與途徑,這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相符,是高職院校示范性建設之后的一個全新課題。

互聯網時代學生與學習的變化

1.學生的變化

當今社會,學生的成長與互聯網發展相伴隨,作為數字原住民,他們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難題。第一,上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借助互聯網終端設備的大數據資源與多種類優勢,學生對所需知識的獲取不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第二,很多學生對以抽象思維及演繹式為主的學習方式表現出不適應性,他們更加追求圖像與視聽刺激,獲取知識的載體以視頻為主;第三,信息載體的多樣化與碎片化特征縮短了學生注意力的持續時間,很多學生對長時間坐著聽講產生排斥心理,他們對互動、交流、研討式學習模式產生了較大興趣;第四,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表現出一心多用的傾向,他們喜愛移動產品,更喜歡接受與嘗試新事物。

2.學習的變化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傳統意義上的學習,這在免費學習信息獲得便捷化、移動學習工具多樣化、學習環境網絡化、學習場所自由化、跨界學習內容興趣化、學習對象平臺化等很多方面均有良好體現。

互聯網時代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的整合

1.明確專業群課程整合思路

高職院校應強化對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合理設置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綜合考慮專業群各專業的特點,與專業群知識、能力等結構需求相結合,以對用人單位工作崗位能力要求的滿足為目的進行與專業人才培養需要相適應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文章進行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整合遵循的步驟如圖1所示。其中,行業企業調研、崗位能力分析最為關鍵。

(1)行業企業調研。調查行業內的企事業單位與就業市場,對畢業生的就業走向進行追蹤,全方位把握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同時,以用人單位的實際崗位情況為依據,與建筑工程專業群的特征、能力與知識結構等相結合定位對應的核心與普通崗位,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調研過程中,應與行業企業實際工作者面談,并咨詢企業專家,理論結合實踐,明確人才需求情況,保證科學與合理的專業群課程整合。在用人市場的變化中,高職院校要建立用人單位需求調研及專業動態調整的長效機制,緊追市場步伐與產業發展進程,讓專業群課程真正適應于企業發展,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真正適應于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所需。

(2)崗位能力分析。與行業企業的崗位調研實際情況相結合歸納總結建筑工程就業崗位群,并對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進行分析。研究表明,建筑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的崗位工作有造價員、質檢員、資料員、施工員與安全員。崗位不同,工作能力亦存在差異。

據此,可結合建筑工程的專業群特征,按照行業企業調研的實際情況以及崗位群的工作能力要求明確專業群崗位所需知識、能力、技能以及素質等結構。然后,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目標整合專業課程,以對基礎與核心課程的清晰劃分為基礎進行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構建。

2.構建專業群課程體系

分析建筑工程專業群核心專業的共性,建設工程項目為其共同的工作對象,它們以工程建設相關法律法規、行業規范與技術標準為共同依據開展各自的工作,經工程項目的實施全過程完成項目安全管理、投資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與組織協調等任務,以此實現既定目標。

與此同時,各專業之間的差異性體現在:不同專業的崗位人員作為項目不同參與方所代表的利益主體各不相同,這決定了不同崗位工作性質、內容與范圍上的差異。例如,施工員是施工一線的技術人員,亦即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崗位員工,他們以施工方的身份進行工程項目建設與生產;監理員是工程監理專業的核心崗位員工,代表業主監督與管理工程項目的進行。建筑工程專業群中的各個專業之間具有相互關聯、滲透與依賴的關系,管理工作的開展必須以技術為基礎,同時,向技術提供保障。

綜上,遵循建筑工程崗位技能要求與專業課程相互對接的原則,設計如圖2所示的高職建筑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群,對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課程群層級特征予以體現,彰顯適應性,將課程群在拓展新專業中的集群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3.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整合專業群體系課程教學資源

在完成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后,需依據相關技術規范與專業課程的內在邏輯,進行優秀數字化媒體、知識點、示范性教學案例等建筑工程專業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對開放式教學予以擴充。第一,圍繞建筑工程核心專業,進行密切聯系于教學任務、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教學環境以及教學評價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第二,在教學內容中增加源于企業生產一線的實際工程項目,與校企合作單位共同搭建信息化平臺;第三,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整合已建成的優質教學資源及企業現場典型案例,對接建設工程專業教學要求及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同時,對企業的新技術與新工藝予以引入,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工程項目的遠程監控內容;第四,將校方建筑施工實訓中心在企業生產、經營與管理過程中的材料檢測、土工實驗、技術應用、性能研發等功能發揮出來,進行高質量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教學體系的建設,對專業群教學資源予以進一步豐富、更新與完善。

基于互聯網的高職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整合保障措施

1.以政策支持保障整合經費

根據高職院校管理規定,建筑工程專業所在學院應對本專業課程群建設以及各級實訓項目配備相應數額的校內經費支持,聘請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與建筑工程企業高管任教或開展講座與培訓,優化課程師資結構。

2.加強網絡平臺支持,向以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便捷化設計提供保證

進行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的引進或自主打造,教師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整合專業群課程與各項學習資源,讓學生擺脫時間與空間的束縛,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方案。增加信息技術設施與計算機網絡教室數量,以節約為前提配備足夠的多媒體電腦與其他多媒體設備,開展網絡化課堂教學,完善校園網,做到對信息技術資源與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

參考文獻:

[1]陳麗婷:《互聯網+時代的高職課堂教學創新實踐——以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職教論壇》2016年第30期,第70-76頁。

[2]張立峰、陳貴翠:《基于“互聯網+”創新現代紡織技術專業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索》,《輕紡工業與技術》2015年第6期,第56-57頁。

[3]徐廣舒:《網絡環境下高職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的整合》,《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第44-45頁。

[4]王麗艷、賈延玲:《基于網絡環境下高職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的整合分析》,《建筑知識》2017年第9期,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