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課程改革與實踐
作者:閔麗平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英語教研室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8-08-02 17:07:5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等職業教育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進行英語課程改革的意義,指出了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的途徑,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從英語課程重新定位、修訂課程標準、加強職業能力培養的教材建設、英語教師到企業實踐等方面進行研究,提出了英語課程改革方法。
【關鍵詞】高職英語 職業能力 課程改革 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課程內涵建設研究”(課題編號:SGH16V028)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A
引 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辦學指導思想、培養目標指明了方向,并明確指出:“應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辦學應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應堅持培養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職業教育要注重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培養。職業教育這一培養目標,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4年6月召開了全國職教工作會議,會議提出了職業教育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建立健全課程體系銜接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
當前,高職英語課程作為基礎課程承擔了英語基礎知識的教學任務,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高學生英語等級考試的通過率,與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有很大差距。英語教學缺乏與專業的銜接,缺乏與專業培養目標的銜接,學生畢業后難以適應就業崗位對技能的要求,很難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高職教育英語課程進行全面改革,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
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的高職英語課程改革途徑
1.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對高職英語課程重新定位
高職教育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崗位技能方面不斷進行改革,課程體系的形成應以工作過程為前提,充分分析崗位工作內容,分析崗位技能,對崗位工作地點與工作內容進行歸類,劃分行動領域。根據行動領域內容,結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將行動領域轉化為符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的學習領域。學習領域是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包含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英語課程屬于基礎課程,課程培養目標應服務于課程體系的培養目標。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在“2.5+0.5”基礎上實施了“2+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5+0.5”人才培養模式,是用兩年半的時間在學校學習基礎知識,用畢業前的半年時間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2+1”人才培養模式,是用兩年的時間在學校學習基礎知識,用畢業前1年的時間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增加了在企業頂崗實習的時間,加大了頂崗實習在教學中的比例,目的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崗位技術技能,提高學生職業能力。
在課程體系中英語課程的前續課程、后續課程發生了較大變化,英語課程的培養目標因新的課程體系而發生變化,英語課程要重新定位,要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不能僅追求提高英語等級通過率,而忽視了專業培養目標。每一個專業的英語課程具有該專業特色的英語課程培養目標,管理類課程以培養學生英語交流能力為目標,制造類專業以能夠看懂外文資料為目標,英語課程培養目標以專業培養目標為依據,各個專業應制定具有專業特色的英語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服務于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
2.通過企業實踐豐富高職英語教師專業知識
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要求專業教師具有“雙師”素質,或者專業教學團隊中具備一定數量的“雙師型”教師,提升教學團隊實踐能力,加強學生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國家對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有明確規定,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的《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的通知中指出: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應根據專業特點每5年必須利用累計不少于6個月的時間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公共基礎課教師也應定期到企業進行考察、調研和學習。
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學習內容也有明確規定,包括: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熟悉企業相關崗位職責、操作規范、技能要求、企業文化等,強調要學習所教專業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標準等。國家不僅對職業學校專業教師有企業實踐的要求,對公共基礎課程教師也有到企業進行學習的要求。英語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教學方式,要熟悉企業生產流程、崗位職責、企業文化等企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專業特點組織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涉及專業生產流程、崗位職責和企業文化等內容,要讓學生在基礎英語課程教學中了解專業,學習一定數量的專業詞匯,為提升專業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企業實踐活動方式多樣,可以和專業教師一起到企業調研、學習;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實習,充當學生管理角色,負責實習學生的紀律、心理疏導、安全保障,充當實習班主任,參與學生實習管理,在指導學生過程中,學習企業文化、企業生產過程,豐富自身企業知識。英語教師也可以到企業進行專題調研,利用專業教師到企業調研的機會,與專業教師一起共同制定調研計劃,確定調研企業,調研結束后,認真梳理、吸收,逐漸理解專業工作內容及專業特色。對于職業教育專業教師進行掛職鍛煉或到企業實踐國家有明確要求,包括:專業發展與建設,客觀要求專業教師經常到企業掛職鍛煉或到企業實踐,掌握企業新技術、新設備,了解崗位工作過程。英語教師利用假期也可以到企業參加實踐活動,根據自身特點,制定符合英語教師情況的企業實踐計劃,通過企業經歷,豐富自身職業素養,了解更多的崗位知識,提高英語教師綜合素質。
3.結合專業特點制定高職英語課程標準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具有系統設計、綜合培養的特點,在課程體系設計中,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為了共同的培養目標,各有側重。課程領域不同,培養目標一致,因此,在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應該滲透對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英語課程要結合專業特點,制定對應專業的基礎英語課程標準,各專業的基礎英語課程標準應體現出專業特色。
在高職英語課程標準制定時應該把握兩個關鍵點:一是英語課程是專業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專業課程體系充分研究了就業崗位,分析了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高職教育課程體系形成的基礎是分析崗位,來源于職業能力分析,因此,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分析得出的課程體系中的基礎英語課程,在設計課程標準時,要體現專業,服務專業,通過基礎英語的學習,學生應該掌握相關專業內容的學習,課程標準的制定要服務于課程體系的總體培養目標。二是在基礎英語課程標準設計時,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接軌,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接軌,體現基礎英語課程的職業性特點。
4.以崗位技能培養為重心編寫高職基礎英語教材
當前,高職院校基礎英語教材課文的選取、詞匯編排未結合任何專業,聽、說、寫能力培養未針對任何專業,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基本延續了高中的模式。這種學習方式對高職學生在工作后英語能力的提高效果并不明顯。高職院校基礎英語教學有一年到兩年時間,崗位英語能力的提升是通過專業英語來完成的,專業英語往往只有一個學期的授課時間,每周課時只有2節,課時數未達到課程培養目標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崗位技能培養中加強英語應用能力培養,要在基礎英語課程教學中提前滲透專業英語知識,培養學生在崗位中運用英語的能力,以崗位技能培養為重心編寫基礎英語教材,在基礎英語教材中通過結合崗位工作內容進行文章的選取和詞匯的編排。運用新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通過基礎英語、專業英語、頂崗實習的培養過程,培養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學生的職業能力會有大的提升。
結 語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校企共育學生是高等職業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途徑。專業課程加強課程建設,進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改革,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為專業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基礎課程也應服務專業培養目標,加強自身建設。英語課程進行重新課程定位,修訂課程標準,加強英語教師的企業實踐經歷,編寫適應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教材,服務專業,是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凌紅:《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學困境與改革》,《科技與企業》2013年第20期。
[2]姚春燕:《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創新策略》,《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19期。
